我国企业集团化与绩效关系研究
【摘要】:
企业集团化是指企业之间通过股权与其他方式的联结,组建企业集团的行为。作为一种在我国改革开放后新出现的组织形式,企业集团引起了我国众多学者的研究兴趣。但现有研究中缺乏从企业的层面来探讨我国企业集团化能否为企业或股东创造价值的研究,对于我国企业集团与政府关系的研究也不够充分。
本文以制度经济理论、企业资源理论、资源依存理论以及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以企业吸收能力作为其中重要的调节变量,来研究我国企业集团化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其中重点探讨央企集团、一般企业集团与独立公司三者在绩效方面的差异,并研究股权结构对于企业集团化与绩效关系的影响。
在大量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首先评价了企业集团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理清所存在的问题与研究中的不足之处,由此提出本文的理论假设并推出相关的数学模型。其次,选取在沪、深两地上市的企业作为研究样本,结合考察制造业类上市公司的特点,运用回归分析、方差分析以及非参数检验等一系列的统计学方法,对于我国企业集团化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内、外部股权集中度对于企业集团化与绩效关系的影响,以及企业集团化对于企业绩效风险的正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研究思路得到数据支持。企业集团化因为填补制度真空等功能而具有提升企业绩效正效的同时,企业集团化因为委托代理问题而产生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同时,吸收能力对于企业集团化与绩效的关系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企业集团化并不是解决企业绩效问题的万能钥匙。
本文在以下方面有创新:首先从企业的层面对于企业集团化与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从而丰富了对于我国企业集团的研究视角;其次是将资源依存理论与企业能力理论引入到了企业集团理论的研究之中,并探讨了我国企业集团研究的理论模型;最后是对于我国企业集团的股权结构与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实证分析,并得出了我国企业集团的内部股权集中度与绩效呈U型关系的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