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与发展研究

黎平海  
【摘要】: 本文全方位地对区域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位与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总结出区域金融中心具有集群效应、外部规模经济效应、网络效应、技术进步效应、创新效应、自我强化效应、扩散效应、金融知识外溢等效应,而区域金融中心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储蓄汇集、信息披露、便利交换、风险管理等方面。 通过对历史经验的追溯与梳理,论证了建立区域金融中心有利于提升所在地地位、推动经济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从体制、市场、环境等方面探索了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必备的先决条件。在国际实践广泛应用的官方主导和自然演进的模式当中,总结出几种建设中国特色区域金融中心的途径和类型,在对我国相关中心城市竞争力进行实证的基础上,将之分别纳入不同模式来探讨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最佳途径。 在定位我国金融中心的具体层次与阶段方面,明确提出我国金融中心应该形成形成以下格局:香港打造成为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在条件成熟后建设成全球区域性金融中心;北京可向国家级金融中心迈进;穗深两市短期内应该建成国内区域性金融中心,并且积极创造条件向更高层次挺进,为若干年后晋级全球性区域金融中心作好准备;其余各市譬如南京、武汉、大连、沈阳、西安、重庆和成都,则可渐次建设成为既相互补充又各自独立的省市级的国内区域金融中心。 最后,本文结合广东省金融强省建设的具体实践,针对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设计了一套比较详尽的对策方案,以利于“十一五”期间做足准备,将广州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华南、面向东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骆俊;;浅谈武汉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J];现代商业;2011年23期
2 陈志英;;加快推进南方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 促进广东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J];港澳经济;1996年10期
3 胡威;;武汉城市圈金融体制改革的问题与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年06期
4 王叙果;王宇伟;;区域金融中心定位研究——基于南京市的讨论[J];学术界;2011年06期
5 王飞;;江东区在宁波构建区域金融中心中的定位分析[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11年08期
6 卢珍菊;;金融地理学视角下《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规划》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07期
7 曾德高;韩翠翠;符丰玉;;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研究[J];商业时代;2011年24期
8 师锦航;梁宝瑜;;建设杭州金融城的形象进度与内涵延展——接轨上海,建设长三角南翼区域金融中心[J];金融管理与研究;2011年06期
9 ;月度关键词[J];英才;2011年08期
10 徐伟成;;中国新金融区开发的挑战与优化[J];城市开发;2011年14期
11 杨婷;;欧洲金融中心布局结构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外资;2011年14期
12 ;读者[J];新西部;2011年08期
13 阳晓霞;;英雄城的金融力量[J];中国金融家;2011年07期
14 巴晴;陈捷;;谁的盛宴?[J];董事会;2011年07期
15 仇晓慧;;东莞私募能否崛起[J];股市动态分析;2011年32期
16 喻蕾;郑晓燕;;武汉城市圈与长三角经济圈金融发展现状对比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10期
17 郭世坤;刘都生;;迪拜债务违约危机影响及启示[J];投资研究;2010年01期
18 田兴荣;;民国时期北四行汉口准备库述评[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9 ;南京科技创新产业潜力巨大[J];硅谷;2011年12期
20 马德功;齐眈怡;;成都构建中国西部金融中心的可行性分析[J];西南金融;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春雷;;推进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法学对策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2 任丁秋;;区域金融中心的战略规划——瑞士对北京的借鉴[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王垒;;人格动态结构的理论与实证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4 张霓;;发展沈阳资本市场,加快构建东北区域金融中心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维;刘豹;王春峰;;金融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证[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6 史柳;张永翊;;金融经济与全面对接及京津廊一体化[A];2010·中国·廊坊基于都市区辐射功能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同城全面对接暨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7 李钊;彭迪云;;南昌市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A];2009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贯彻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上海浦东建设金融核心功能区研究[A];2009—2010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10年
9 郭先登;;关于山东经济把握后金融危机时期发展走向的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10 王曙光;;北京距离国际金融中心有多远[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平海;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与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2 李卫;中国竞技体育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3 林江鹏;市场主体信用关系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4 李嘉晓;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5 黄小晶;农业产业政策理论与实证探析[D];暨南大学;2002年
6 王志坚;企业技术创新中政府作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7 张力;我国公务员工资收入决定机制转换[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8 李洪慈;东北区域金融阶段性发展战略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9 张银花;民族和谐发展:理论与实证[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李辉富;印度金融改革的理论与实证[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牟卫康;山东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与发展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0年
2 罗慧媛;西安构建区域金融中心研究[D];四川社会科学院;2010年
3 张振磊;基于金融地理理论的区域金融中心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4 申海;重庆构建西部区域金融中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仲贺;中国区域金融中心竞争力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6 李瑞英;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7 段奕彤;大连建设东北亚区域金融中心问题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1年
8 周放;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发展路径与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9 李妍;呼和浩特市构建区域金融中心影响因素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10 全婧;西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战略选择与实现路径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徐 飞 李际洲;建设证券大省打造区域金融中心[N];证券时报;2004年
2 江萌;共商推进区域金融中心建设[N];湖北日报;2008年
3 深圳报业集团驻京记者 姜媛 李萍;支持深圳建设区域金融中心[N];深圳商报;2009年
4 王丽;实现东北振兴须加快建设东北区域金融中心[N];中国改革报;2009年
5 记者 王芳 杜颖梅;专家把脉南京区域金融中心建设[N];江苏经济报;2009年
6 记者 郭宏颖;沈阳倾力打造东北区域金融中心[N];沈阳日报;2009年
7 ;贯彻落实《规划纲要》 建设区域金融中心[N];广州日报;2009年
8 本组撰稿 本报记者 谢臻 李思颖;建“区域金融中心”,南京步伐加快[N];南京日报;2009年
9 记者 郭宏颖;沈阳加快推进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建设[N];沈阳日报;2009年
10 汕头市金融服务办公室 杜怀丹;建设区域金融中心 增强城市服务功能[N];汕头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