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复杂体型大跨屋盖风致振动的风洞试验与实测研究

赵若红  
【摘要】: 近年来,城市建设中涌现了越来越多的大跨屋盖结构,此类结构具有质量轻、柔性大、阻尼小、结构固有频率低等特点,对风荷载十分敏感,风荷载成为此类结构设计的控制荷载。因此,本文综合采用风洞试验、现场实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拟方法对大跨屋盖在强风作用下的风压分布和结构响应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近地台风风场实测研究。近地台风风场对大跨屋盖结构的风效应有着重要影响,同时对于大跨屋盖风洞试验的流场模拟也有指导意义,但目前土木工程相关的近地台风风场的实测研究很少,台风过程的观测记录多不完整,且观测仪器对实测数据精度的影响也尚待研究。本文采用两种不同采样频率的三维风速仪记录了强台风“珍珠”(极值风速67.3m/s)和“派比安”(极值风速40.7m/s)从登陆至离开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对台风风速分量、风向角、风攻角、湍流强度、阵风因子、脉动风速的概率分布和湍流积分尺度进行了全面研究。结果显示,高采样频率的仪器所记录的台风实测数据精度较高;在低风速情况下,脉动风速的概率分布接近正态分布;湍流强度与阵风因子存在近似的线性关系。将实测脉动风速谱与Davenport、Von Karman、Kaimal等经验风速谱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实测风速谱与我国规范采用的Davenport经验谱相差较大,但与Von Karman或Kaimal谱吻合较好,本文对实测风速谱进行了拟合。 2.复杂体型大跨屋盖风压分布特性研究。大跨屋盖表面的风压分布是影响其风振响应的主要因素之一。此类结构通常位于湍流复杂的近地风场中且其建筑形式多样,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大波浪型、角部翘起等屋盖形式,其表面的风压分布更为复杂,风压分布特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深圳市民中心(跨度486m)和广州会展中心(跨度458.5m)是复杂体型大跨屋盖结构的典型代表,本文对其进行了刚性模型风洞测压试验,详细研究了屋盖平均风压、脉动风压分布规律和典型测点的脉动风压三维功率谱,得出大跨屋盖表面风压分布的一些共性特征并分析了其产生机理,提出了有利于结构抗风性能的外型设计建议。 3.大跨屋盖风压分布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大跨屋盖的刚性模型风洞测压试验通常需要布置足够多的测点,以尽可能全面地获得屋盖表面的风压分布信息,但测试设备的限制使得测点个数非常有限,因此有必要尝试研究基于风洞试验的风压分布仿真方法。本文对BP和RBF网络在工程应用中的参数选择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上述两种人工神经网络预测了两个复杂体型大跨屋盖的典型测点平均风压,并提出神经网络可以预测复杂体型大跨屋盖区域风压分布、典型测点风压时程以及脉动风压功率谱,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内插值与外插值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内插值工况的仿真结果优于外插值工况。针对BP网络不能预测流场变化剧烈区域测点风压的问题,本文提出用遗传算法改进BP网络,通过优化BP网络的初始权值、阈值改进BP网络收敛速度与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遗传算法改进BP网络可以较精确的预测流场复杂区域的风压。 4.大跨屋盖风致响应研究。部分文献认为大跨屋盖风致响应计算中测点风压向有限元节点风荷载的转换矩阵为0、1组成的力指示矩阵,本文对此提出质疑并给出了物理意义明确的测点影响系数矩阵快速算法,编制了通用计算程序R-Generator。CQC法是计算大跨屋盖结构风振响应的精确方法,但对于自由度数量较多的建筑,其计算量巨大,如何在保证计算结果精确的前提下节省计算量是需要研究的问题。虚拟激励法需要对激励的谱矩阵进行三角分解,对于处理多点随机激励问题依然比较繁琐。本文推导了简化的屋盖风振响应计算公式,该方法考虑了所有模态耦合项与力谱耦合项,其计算结果与CQC方法精确等价,但省略了CQC法中不必要的计算位移响应互谱的部分,因此大大节省了计算量。另一方面,空间网架结构(如深圳市民中心)与桁架梁结构(如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屋盖的风致振动形式与破坏特征有着很大差别,本文分析了其风致振动响应规律,认为桁架梁结构的风致最大位移响应由屋盖整体振动控制,通常出现在跨中位置;角部悬挑空间网架结构的风致最大位移响应由屋盖角部的局部振动控制,通常出现在悬挑角部顶点处。对比分析了不同阻尼比、不同参振模态阶数工况下的节点位移响应谱,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 5、大跨屋盖原型实测研究。有限元模态分析结合刚性模型风洞试验是当前研究大跨屋盖风振响应的主要途径,对大跨屋盖的原型实测则是检验上述方法的最佳手段。本文采用竖向拾震器分组实测了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屋盖风致振动的速度时程,提出了能够快速便捷地识别屋盖竖向整体振动固有频率的功率谱点积法,该方法与传统的自互谱法相比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且能够有效排除自互谱中常出现的“假峰”与“毛刺”的干扰。在此基础上识别了屋盖竖向整体振动的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结果表明,根据实测数据识别的结构模态参数与有限元模型模态分析结果吻合较好。 原型实测可以提供最可靠的大跨屋盖风效应数据,但由于测试手段的限制,所获信息有限;风洞试验能够获得较为全面的大跨屋盖风压分布信息,但由于流场模拟、模型缩尺效应等原因,其试验结果仍需要原型实测来检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可以有效弥补试验测点数量不足的缺点。因此原型实测、风洞试验和人工神经网络模拟方法在大跨屋盖风效应研究中是相辅相成的。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大跨屋盖结构的设计和研究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国砚,王修琼,林炽杰,张相庭;大跨柔性屋盖矩形截面结构横风向共振分析[J];结构工程师;1999年04期
2 黄本才,高磊;大型屋盖结构初步设计时风荷载分析可视化软件[J];结构工程师;2000年01期
3 邓华,严文逵,董石麟,张明山,裘涛,陈学琪;钱塘江海口河岸模型试验大厅屋盖结构设计[J];建筑结构;2004年11期
4 游海龙;;圆钢管拱桁架屋盖结构静力性能有限元分析[J];山西建筑;2008年05期
5 周颖;;国外开合屋盖实例[J];施工技术;2011年18期
6 沈世钊,顾年生;亚运会石景山体育馆组合双曲抛物面网壳屋盖结构[J];建筑结构学报;1990年01期
7 曾志献,程斌彬 ,罗惠平 ,陈彩银;劲性混凝土屋盖结构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2004年02期
8 常晓清,卢耀祖,张氢,罗志凡;大型机械系统三维校核的应用[J];建筑机械;2005年08期
9 唐柏鉴;姜朋明;;网格屋盖结构柱顶隔震技术的参数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5期
10 ;北京机场A380机库大屋盖成功实现整体吊装[J];钢结构;2007年09期
11 冯郑红;;钢管桁架屋盖结构的静力性能分析[J];国外建材科技;2007年05期
12 唐柏鉴;王林;;多阻尼器控制空间桁架竖向地震作用的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3期
13 刘东海;;钢管桁架结构的特征及其施工工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36期
14 常卫华;王建卫;徐福泉;;村镇生土住宅结构现状研究[J];建筑结构;2010年S1期
15 李晓润;吴昌栋;李悦;陈水荣;;双拱大跨屋盖结构风载的数值模拟研究[J];工业建筑;2011年08期
16 钟继光;大跨钢膜悬壳屋盖结构[J];建筑结构学报;1988年03期
17 邓华,董石麟,何艳丽,杨睿,马耀庭;深圳游泳跳水馆主馆屋盖结构分析及风振响应计算[J];建筑结构学报;2004年02期
18 唐建军;开闭式屋盖结构在网球馆工程中的设计及应用[J];工业建筑;2005年S1期
19 武岳;陈波;沈世钊;;大跨度屋盖结构等效静风荷载研究[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4期
20 唐柏鉴;沈之容;李亚明;;屋盖结构柱顶隔震技术的研究[J];特种结构;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德灿;罗尧治;由衷;;径向可开启屋盖结构的拓扑构形研究[A];第十一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马春和;;风荷载对大跨度悬梁屋盖结构的影响研究[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蓝天;;国内外悬索屋盖结构的发展[A];全国索结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1年
4 李海旺;杜雷鸣;刘静;;山西省煤炭交易中心弦支屋盖稳定性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锡良;;北京2008年奥运会新建12座场馆屋盖结构设计与施工科技创新[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林颖儒;徐晓明;林高;李剑锋;陈海华;;上海旗忠网球中心平面旋转开闭屋盖结构设计研究[A];第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朱华;;钢网架屋盖结构的加固应用与研究[A];第十七届华东六省一市建筑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8 刘毛方;邓华;;基于风洞测压数据的大跨屋盖结构脉动风特性分析[A];第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刘家骏;崔翼;伊向丽;;有悬挂吊车网架屋盖结构的内力分析与设计[A];第七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10 钱若军;季天健;蓝倜恩;;索网及索—桁架屋盖结构的静力分析及程序[A];空间结构论文选集(二)[C];199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寿科;屋盖开孔的近地空间建筑的风效应及等效静力风荷载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2 沈国辉;大跨度屋盖结构的抗风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黄莉;聚氨酯金属屋面板力学性能及其对屋盖结构风振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4 李朝;近地湍流风场的CFD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卢旦;风致内压特性及其对建筑物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李朝;近地湍流风场的CFD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齐志刚;大跨度平行四边形底双曲混凝土组合扭壳屋盖结构分析与施工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8 乔文涛;弦支结构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苏毅;大悬挑钢网架采用筒式粘弹性阻尼器的风振控制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10 田广宇;车辐式张拉结构设计理论与施工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超东;大跨度柱面屋盖结构风荷载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黄剑;二维振动屋盖的绕流特性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罗跃名;水泥工厂预均化库屋盖网壳结构风荷载体型系数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叶烨;大跨结构群屋盖表面风荷载特性及测点分区处理优化[D];湖南大学;2013年
5 张风亮;中国木结构古建筑屋盖梁架体系力学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6 洪晟;大跨度格栅屋盖抗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7 陈程;墙面开孔后大跨度平屋盖的风荷载特性[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8 张永霞;大跨度菱形空间桁架屋盖结构的静动力性能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9 赵民;开孔结构风致内压及屋盖风振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10 陈悦;高层建筑对大跨柱面屋盖的风致干扰效应[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重;开合式屋盖:摒弃恶劣天气的干扰[N];中国建设报;2011年
2 王雄伟;清华土木系获JEC创新奖[N];中国化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程志 伟利;钢构专家群策群力推动行业发展[N];中华建筑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李东;飞扬“中国脊”走进百年奥运建筑[N];中国冶金报;2008年
5 记者 李丹;奥运场馆建设填补我国钢结构技术多项空白[N];经济日报;2008年
6 记者 斯文;好钢用在“刀刃”上[N];中华建筑报;2008年
7 广东建设报记者 黄穗诚 通讯员 柯梅丽;综合馆用钢破万吨 花都馆施工借滑移[N];广东建设报;2010年
8 奥迅;北工大体育馆设计新颖和谐[N];建筑时报;2006年
9 广东建设报记者 韩庆文 纪辛 特约记者 王继川 通讯员 欧妍君;运用多款分析软件 确保亚运场馆抗震[N];广东建设报;2010年
10 周仁忠;北京新中国国际展览中心[N];建筑时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