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摘要】:
目的了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探讨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为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方法采用Campbell幸福感量表、大学生压力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抽取广州市8所高校1773名在读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13.0软件和LISREL8.7软件分析影响因素。结合定性研究方法来进一步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相关问题。
结果大学生幸福感指数得分为10.19±2.19,有23.1%的学生感觉不够幸福。不同生源地、生活费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女生的幸福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的得分高于男生(t=2.96,3.61;P<0.01);学生干部主观幸福感各个维度得分均高于非学生干部(t=3.82,4.97,2.54;P<0.05);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为:民主、放任、专制、溺爱。家庭经济情况越好,幸福感指数和总体情感得分越高。拟合结构方程模型表明,压力、消极应对、积极应对和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均有显著性影响,其总效应分别为-0.37,-0.08,0.34和0.45。访谈发现,大学生对现在生活普遍是倾向于消极感受。他们认为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方面主要为:家庭、学业情况、人际关系、身体健康、情感。幸福原因依次为:家人健康幸福,人际交往顺利,得到认同,学业有成,身体健康和情感得到满足等。不幸福的原因最主要为人际关系不顺和不被肯定。大学生普遍感受压力大,主要来自学业和就业压力,还有学业和工作活动的矛盾。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获得的支持较多,但有些大学生不能充分利用社会支持资源。
结论虽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仍有相当部分学生感觉不够幸福。压力、消极应对方式对幸福感具有负效应,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对幸福感具有正效应。通过综合研究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可提供行之有效的心理保健,培养大学生的积极情感,增强大学生的幸福感,进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