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梯度回波血管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三维梯度回波血管成像(three dimensional T2 star weighted angiography,3D SWAN))在缺血性脑梗死及出血性转化中的应用价值。
材料和方法:
纳入40例起病3h-7d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男24例,女16例),年龄33-88岁,平均年龄64岁,以头晕、肢体乏力、言语不清等症状入院。采用1.5TGE Signa HD MR扫描仪进行常规T1WI、T2WI、DWI及3DSWAN、3D MRA扫描,其中,20例患者治疗一周左右复查MR,共60例次MRI检查,其中39例次行DSC-PWI扫描,58例次行T2*WI扫描。(1)统计T1WI/T2WI、T2*WI及3DSWAN各序列对梗死后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HT)及脑内微出血灶(cerebral microbleeds CMBs)的检出数目;(2)对照分析3DSWAN与3D MRA对大脑中动脉血栓的显示征象及检出数目;(3)分析3DSWAN梗死灶周围小静脉改变,评价DSC-PWI病侧脑血流灌注状态。
结果:
1.58例次同时做T2*WI和SWAN序列的脑梗死患者中,T1WI/T2WI、T2*WI及SWAN分别检出11、16、23例梗死后HT,检出比率分别为19%、28%和40%,经χ2检验,三种序列对梗死后HT的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8例次患者中,T1WI/T2WI未检出脑内微出血灶(CMBs), SWAN与T2*WI均可检出,但SWAN检出的例数和CMBs个数较T2*WI更多,经配对资料的t检验,两种序列对CMBs的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WAN检出的18例CMBs患者中,7例合并HT,有CMBs的脑梗死患者发生HT的比率为39%。
2.60例次脑梗死患者中,16例在3D MRA上可见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闭塞征象,有14例在SWAN相应区域可见条状低信号;44例3D MRA无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征象,在3DSWAN相应动脉走行区域亦未见条状低信号。以χ2检验进行关联性分析,3DSWAN和3D MRA对血栓的显示对应关系有统计学意义。
3.39例次行PWI的脑梗死患者中,26例病灶周围小静脉显示多、粗、黑(信号减低),PWI显示其中19例呈侧支循环建立,1例再灌注,3例过度灌注,3例灌注不足;13例病灶周围小静脉显示稀、细、浅,PWI显示其中3例呈侧支循环建立,1例再灌注,9例灌注不足。经χ2检验进行关联性分析,3D SWAN病灶周围小静脉改变与PWI血流灌注状态之间的关联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与T2*WI和T1WI/T2WI相比,3D SWAN对梗死后HT和脑内CMBs更敏感。
2.3D SWAN所示MCA条状低信号与3D MRA所示MCA狭窄/闭塞征象具有很好的关联性,3D SWAN可提示大脑中动脉内血栓的存在;
3.3D SWAN序列梗死灶周围小静脉的改变间接体现了局部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小静脉显示多、粗、黑与PWI侧支循环建立相关联,小静脉显示稀、细、浅与PWI灌注不足相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