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T、OCT、Humphrey视野与视网膜电图明视负波反应在青光眼的应用
【摘要】:
目的:应用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Heidelberg Retina Tomography, HRT-Ⅱ)、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Humphrey自动视野计及视网膜电图明视负波(Photopic Negative Response, PhNR)检测正常对照组、可疑开角型青光眼(Suspected Open-angle Glaucoma, SOAG)组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 POAG)组视神经结构和功能损害的关系,探讨其相关性和对POAG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确诊的POAG组62例62只眼、SOAG组30例30只眼和正常对照组42例42只眼,所有入选者均行上述四种检测。选择HRT-Ⅱ检测的6个参数:盘沿面积、盘沿容积、杯盘面积比、线性杯盘比、视杯形态测量、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OCT检测的5个参数:全周平均和四个象限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Thickness, RNFLT)。Humphrey视野检测的2个参数:平均变异(Mean Deviation, MD)和模式标准差(Pattern Standard Deviation, PSD)。PhNR中的2个参数:白-白和蓝-红两种刺激下PhNR的振幅。应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t检验、直线相关分析和ROC曲线分析。
结果:1、三组间视神经结构和功能检测参数的比较:盘沿面积、杯盘面积比、视杯形态测量、白-白PhNR振幅、蓝-红PhNR振幅在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余检测参数在正常对照组与SOAG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POAG组视神经结构和功能检测参数的相关性:视神经结构和功能检测参数部分存在显著直线相关性,以MD与蓝-红PhNR振幅的相关性最密切,相关系数为0.657;MD与OCT下方和平均RNFL厚度的相关性较密切,相关系数分别为0.641和0.632。3、视神经结构和功能检测参数的诊断价值:OCT平均RNFLT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74,对POAG的诊断价值最高;白-白PhNR振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4,对POAG的诊断价值仅次于OCT平均RNFLT。在设定特异性≥80%和≥95%的情况下,OCT平均RNFLT和白-白PhNR振幅的敏感性分别为95%、90%、93.3%、76.7%。余检测参数对POAG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结论:青光眼的视神经结构与功能检测参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直线相关性,但相关性较低。其中,MD与蓝-红明视负波振幅的相关性最好。OCT平均RNFLT对POAG的诊断价值最高,白-白PhNR振幅次之。上述四种检测仪器从不同角度评估了视神经结构与功能损害的特征,反映了青光眼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助于指导青光眼的临床诊治。
|
|
|
|
1 |
田清芬,郭希让,尹卫靖,程银贞;早期肾性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电图改变[J];眼科研究;1999年01期 |
2 |
李西玲,杨继红,张霞;正常人全视野暗视视网膜电图的检测方法和正常值的确立[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
3 |
任广花,王文荣,张玲,房婧;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年04期 |
4 |
俞道义,郎林福,沈惠泉,许湘筠,王德法,张红;视诱发反应与平均视网膜电图同时记录的检查技术及初步临床应用[J];眼科新进展;1983年03期 |
5 |
张浩润,初歌今,尤毓陆,贺圣光,王冬璇;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J];眼科研究;1998年03期 |
6 |
张伟;多焦视网膜电图及其应用[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2年04期 |
7 |
余继锋;马飞;龙潭;李莉;郭群;张作明;;正常豚鼠视网膜电图的特点及记录方法[J];眼科新进展;2005年06期 |
8 |
刘文舟;段俊国;周华祥;江文珊;;电针对实验性家兔视网膜神经递质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06年01期 |
9 |
樊映川;张国辉;;图形视网膜电图和图形视诱发电位正常值[J];医学科技;1992年00期 |
10 |
范先群;奚渭清;李海生;王仁緅;张芸芸;顾培武;;视网膜电图b波振幅和刺激光强关系研究[J];眼科;1994年04期 |
11 |
王雨生,惠延年,郭守一,骆阁大,刘少山;钝挫伤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电图分析[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1997年02期 |
12 |
王舜杏,余杨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电图与辨证分型[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1999年04期 |
13 |
黄时洲,吴乐正,罗苔青,吴德正,江福钿,罗光伟,马娟妹;视网膜电图对视网膜血管阻塞的功能评估[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0年10期 |
14 |
俞晓艺,周小玲,林碧娟,朱晓玲,杨安怀,邢怡桥;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多焦视网膜电图表现[J];眼科研究;2005年02期 |
15 |
宋学英,郝保安,杜婉丽,张奎德;多焦视网膜电图在黄斑部疾病中的临床观察[J];卫生职业教育;2005年08期 |
16 |
王双勇;邱良秀;;半导体激光对豚鼠视网膜电图的影响[J];眼视光学杂志;2008年03期 |
17 |
龙仕柏;眼奎宁中毒[J];国际眼科学纵览;1989年02期 |
18 |
费一坚;方谦逊;;视网膜电图的研究和应用(二)[J];眼科新进展;1989年03期 |
19 |
郑高欣;视网膜电图对玻璃体出血机化和玻璃体手术的意义[J];眼科研究;1993年03期 |
20 |
吴永强,惠延年,肖庆珊,蔡用舒,骆阁大;眼球钝挫伤ERG与病理改变的关系[J];眼科研究;1994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