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农户信贷配给分析——一个博弈分析视角
【摘要】:
农户信贷是我国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贷支农力度的加大,农户贷款难的情况有所缓解,但问题依然严重,一半以上的农户信贷需求由于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得到满足,转向其他非正规渠道。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户和正规金融机构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通过利率作用于正规金融机构,迫使正规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实行信贷配给。此外,由于有效充足的抵押品不足,农户信用体系的缺失,有效的风险补偿、分担和转移机制等因素缺乏,又进一步加深农户信贷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本文通过对农户信贷行为的分析,结合农村金融学、信息不对称理论、信贷配给理论,建立了三个博弈模型,分别研究了无抵押农户信贷行为、有限抵押农户信贷行为、不确定条件下农户信贷行为。本文提出了四项缓解农户信贷配给的建议:(1)大力推进信贷互助等集体信贷抵押模式。(2)尝试建立新型有区别性的农户贷款抵押制度。(3)坚持利率的市场化改革。(4)积极探索建立农户信贷保险体系。
|
|
|
|
1 |
庞加兰;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路径演进分析[J];陕西经贸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
2 |
钟正生,宋旺;对新凯恩斯信贷配给理论的反思——一种新制度经济学的诠释[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3年01期 |
3 |
雷森,李传昭,李奔波;银行惜贷现象的博弈论解释[J];预测;2002年01期 |
4 |
叶谦,张子刚;违约风险霍奇曼模型的拓展与信贷配给下的中小企业融资[J];财经论丛;2003年04期 |
5 |
王霄,张捷;银行信贷配给与中小企业贷款——一个内生化抵押品和企业规模的理论模型[J];经济研究;2003年07期 |
6 |
张源,刘晓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3年S1期 |
7 |
彭继红;信贷配给与农户贷款[J];江汉论坛;2005年08期 |
8 |
尹志华;;我国的信贷配给及原因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08年06期 |
9 |
杨松堂,王惠平;现代西方信贷配给理论及对我国金融政策的启迪[J];经济研究参考;1996年68期 |
10 |
郑振东,张新强;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经济学解释[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
11 |
叶莹莹;信贷配给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及可采取的措施[J];武汉金融;1999年05期 |
12 |
于学花,栾谨崇;基于信贷配给理论的中小企业融资方略[J];企业经济;2005年09期 |
13 |
刘艳华;陈登程;;农村信贷配给效率: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J];金融经济;2009年16期 |
14 |
杨再斌,匡霞;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配给行为的内生制度根源分析[J];财贸研究;2003年01期 |
15 |
雷森,李传昭,李奔波;信号传递下的企业债务期限结构选择[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9期 |
16 |
瞿继峰;;浅议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配给行为[J];金融经济;2006年18期 |
17 |
唐洋;钟秋月;;中国特色下的逆向选择及信贷配给[J];中国经贸导刊;2009年23期 |
18 |
许健;转轨时期财政条件变化及其货币内生性问题[J];经济研究;1997年04期 |
19 |
赵莉莉,董双全,邓璇;信贷市场歧视分析[J];商业研究;2004年19期 |
20 |
谭建春;民间资本对信贷配给的影响[J];特区经济;2005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