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产业转移对产业集群升级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刘健通  
【摘要】: 产业集群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鉴于成功产业集群的示范效应,产业集群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战略。但产业集群的发展并非一劳永逸,而是有潜在风险的,如果不能及时升级,产业集群将面临衰退,进而影响地区经济发展。产业集群升级过程中,通常伴随着产业转移,而产业转移又影响着产业集群升级。本文以产业转移为切入点,研究产业转移对产业集群升级的影响,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加以论证,并根据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珠三角产业集群升级的政策建议。 珠三角是我国产业集群较早发展起来的地区,近年来由于生产要素价格上升、《新劳动法》的实施、人民币的升值、国际贸易壁垒的增多、海外市场需求萎缩等因素,正面临升级压力。为促进产业集群成功升级,珠三角应该把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周边欠发达地区转移,同时加紧培育和引进新技术新产业,特别是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自身产业集群升级。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珠三角还应该警惕“产业空心化”风险和环境污染转移问题,有计划地进行转移,防止盲目的转移。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晓红;;信息产业集群间转移的梯队模型[J];科技创业月刊;2007年04期
2 汪霄;刁璇;;南通建筑产业集群的发展趋势研究[J];建筑经济;2008年10期
3 王辉龙;;集群、租与产业转移: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10期
4 王瑛;;建设区域性加工制造基地的探讨[J];改革与战略;2009年08期
5 董文波;;十堰市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思考[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6 董文波;;十堰市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思考[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董文波;;十堰市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思考[J];技术与教育;2008年02期
8 霍岩松;;宁夏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研究[J];宁夏党校学报;2010年02期
9 董文波;;十堰市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思考[J];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吴汉嵩;;从产业转移到产业集群形成的微观机理研究[J];价值工程;2009年07期
11 王瑛;;梧州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基地建设的探讨[J];企业经济;2009年02期
12 张平;;论中国三大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中的问题[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3 毛广雄;;产业集群与区域产业转移耦合机理及协调发展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年10期
14 张晓旭;;产业转移与陕西经济可持续增长[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2期
15 吴明华;;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转移初探[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16 黄畅;;广西来宾产业承接力建设的可行性和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11期
17 鲁钊阳;李名杰;;论产业集群视角下重庆朝天门市场竞争力的培育[J];江苏商论;2008年05期
18 ;产业转移之路该如何走?[J];纺织服装周刊;2010年48期
19 梅良勇;刘勇;;产业集群与产业链耦合的产业承接及其金融支持——以武汉为例[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年05期
20 陈碧君;;产业转移带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以浙江服装业为例[J];科技经济市场;2007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坚明;李艳;;珠三角PCB产业转移趋势[A];第十一届中国覆铜板技术·市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杨春燕;;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加快贺州工业发展[A];坚持科学承接产业转移 促进广西又好又快发展——“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3 孙铁山;;产业转移与城市空间重构——基于北京都市区的实证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王学权;;毕节试验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径选择[A];毕节模式研究[C];2010年
5 肖金成;;加强东西合作 促进产业转移[A];2008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甘肃省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6 郝志功;赵彪;;廊坊如何应对京津冀产业转移和调整趋势[A];2010·中国·廊坊基于都市区辐射功能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同城全面对接暨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7 陈国全;;高举清华科技的大旗 合力打造承接东部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基地[A];坚持科学承接产业转移 促进广西又好又快发展——“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8 刘志峰;;文化产业集群治理结构、机制与策略研究[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9 田艳平;;东湖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支撑要素分析[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丁瑶;余贵玲;尹虹潘;;长江上游经济带与“长三角”经济圈产业承接的联动[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广雄;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地产业集群的耦合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苏江明;产业集群生态相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焦爱英;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孙华平;产业转移背景下产业集群升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高琴;港口产业集群的复杂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陈芳;产业集群创业人才孵化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黄志启;知识溢出和产业集群中企业研发行为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王重远;基于产业生态学的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高斌;东北地区产业集群及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杨皎平;产业集群特性要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健通;产业转移对产业集群升级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暨南大学;2010年
2 魏攀;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与区位选择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0年
3 李福晴;珠三角产业转移及其园区管理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4 冷景菲;珠三角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协调性与互补性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5 陈娇;区域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张鑫;基于产业集聚的东部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高超平;广东产业转移背景下的产业链整合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8 王昆山;区域产业集群及京津冀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9 祝言抒;重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与城乡产业统筹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韦玉莹;新疆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司建楠;百佳产业集群显示产业转移之势[N];中国工业报;2009年
2 记者 小明通讯员 淡争艳;宜昌抢前争先[N];湖北日报;2008年
3 金点策划机构总裁 安钢;四步促进企业转移入“园”[N];东莞日报;2011年
4 记者 王向华;省政府暨西安市与深圳企业对口座谈会举行[N];陕西日报;2009年
5 记者 苏嵘;陕粤召开出口加工产业转移项目对接会[N];陕西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张永法;服装产业转移 引导西部经济快速发展[N];中国纺织报;2009年
7 记者 谢庆裕;全省21市34园区全部达标[N];南方日报;2011年
8 记者 黄青山通讯员 朱伟影 曾海生;福田区和平县共建产业转移园[N];深圳商报;2007年
9 甘超强;河源深圳共建产业转移园[N];广东科技报;2009年
10 韶关日报记者 石黎星;产业转移要扶优扶强[N];韶关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