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生态环境规划方法研究及实例分析
【摘要】:
小城镇建设是加快城市化的重要举措,但小城镇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又给生态环境带来沉重压力。小城镇发展中产生了大量的“三废”物质,对脆弱的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如何有效地引导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防治破坏性的城镇扩展和城镇生态环境的恶化,已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课题。小城镇生态环境规划就是基于以上现实而提出的。论文以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理论为指导,研究小城镇生态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并以双水镇生态环境规划作为实证研究。从而丰富小城镇生态环境规划的研究内容,为小城镇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环境规划和小城镇生态环境的相关研究进展,生态环境规划产生19世纪末叶,国内外许多学者积极投身于生态环境规划和小城镇生态环境的研究中,涉及小城镇生态环境规划的内涵、方法和对策建议等多个方面,其理论和实践不断得到拓展。
(2)分析总结小城镇生态系统特点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生态学、环境规划学、系统科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理论为指导,研究生态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
(3)根据规划区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背景或现状资料,对生态环境随社会、经济发展而变化的情况进行预测,在调查和预测的基础上确定规划目标及其指标体系。
(4)以双水镇为例,通过对生态绿地、自然景观、农业生态、环境现状、重点污染源等生态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和分析,根据环境容量理论,指出双水镇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通过对双水镇人口与社会发展、环境压力的预测,确立双水镇生态环境规划的目标体系。根据生态环境保护对不同区域的功能要求,把双水镇划分为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林业旅游保护、生态农田保护区、混合区、工业区等五个生态功能区;结合双水镇的环境质量现状,分别从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固体废弃物、生态环境等方面编制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寻求双水镇生态环境规划最佳方案。
|
|
|
|
1 |
张立生;区域国土规划中的生态环境规划[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1991年01期 |
2 |
邰俊,车越,赵沁娜;高强度开发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研究——以上海市宝山区生态环境规划为例[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年02期 |
3 |
毛锋,马强,邹积颖,丁芸;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原理与模拟探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
4 |
杨为民,刘柯三,庄忆,樊国盛;云南大朝山水电基地生态环境规划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
5 |
高春风;生态环境规划技术规范与分析[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4年02期 |
6 |
王璐;;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综述[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5期 |
7 |
张慧婷;;简述我国生态环境的规划与保护[J];林业科技情报;2009年01期 |
8 |
刘惠;;“生态环境规划”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6期 |
9 |
沈清基;工业园区生态环境规划探索──以浏阳市工业园为例[J];城市规划汇刊;2000年03期 |
10 |
路有成,王宗英,钱复生;小城镇生态环境规划研究——以芜湖县六个镇调查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4期 |
11 |
谢天成;谢正观;;西北干旱区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研究——以内蒙古巴彦浩特为例[J];内蒙古环境保护;2006年02期 |
12 |
龙丽民;;关于编制《白洋淀生态环境规划》几个问题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2期 |
13 |
闫玉厚;郝文功;;规划与设计在西部地区退化生态系统修复中的作用[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7期 |
14 |
王映雪;;昆明市“城中村”生态环境管理对策研究[J];云南环境科学;2006年01期 |
15 |
蔡湘文;张学洪;王敦球;曾鸿鹄;;规划专业“生态环境规划”课程教学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8期 |
16 |
张宏伟,王亮,辛志伟;改善生态环境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S1期 |
17 |
王文腾;;因地制宜发展乡镇企业保护自然生态环境[J];新疆环境保护;1988年02期 |
18 |
聂康才;周学红;;基于GIS的可操作的城市生态规划方法探索[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
19 |
汤洁,佘孝云,林年丰;吉林省大安市生态环境规划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J];生态学报;2005年05期 |
20 |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简介[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