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蝴蝶兰栽培品种叶片培养及八倍体诱导的研究

程强强  
【摘要】:蝴蝶兰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花卉植物。近年来通过品种选育和工厂化生产技术的研发推广,蝴蝶兰新品种不断产生,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也不断增大。但生产周期长,组培扩繁效率低和可供利用的资源品种较少始终是困扰着蝴蝶兰产业长足发展的障碍。因此迫切需要在组培扩繁方法和种质创新方面进行研究。本研究通过试验9种蝴蝶兰基因型材料,探讨组培相关的影响因子,包括无菌试管苗的取材部位、不同的基础培养基、不同细胞分裂素及其与生长素的配合、暗培养时间、外植体幼嫩程度、有机添加物以及基因型差异等对诱导不定芽和植株再生的影响。也探索了秋水仙素诱变蝴蝶兰叶片多倍体不定芽的两种方法,摸索出诱导八倍体试管苗较适宜的秋水仙素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为蝴蝶兰新品种选育和规模化生产提供有用参考。主要实验结果如下: 1选取6个蝴蝶兰品种(品系),在NDM和1/2MS两种培养基中诱导叶片分化不定芽。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在同一培养基中不定芽分化率差异极大,在1/2MS中,0377-2诱导率为25.0%,‘满天红’、‘夕阳红’、‘荷黄’等为0。同一品种在不同培养基中芽诱导率也有很大差异,如0377-2在1/2MS培养基中不定芽诱导率为25.0%,而在NDM培养基中诱导率为0。总体上1/2MS培养基诱导不定芽效果好于NDM培养基。 2分别对自育品系0377-2的幼嫩叶片和试管苗根尖(段)进行培养,在1/2MS+3mg/L TDZ培养基中,叶片不定芽分化率为34.9%,而根段分化原球茎的诱导率仅为13.3%;且叶片外植体分化不定芽时间短,只需2个月,根段诱导分化原球茎需要3-4个月。说明相对而言,根段诱导再分化较叶片诱导再分化要难。在1/2MS+3mg/L TDZ培养基中添加200ml椰汁可能有利于促进根段诱导愈伤组织。 3培养基分别添加细胞分裂素TDZ、6-BA、KT-30、Ad和生长素NAA、IBA及其组合试验的结果表明,细胞分裂素诱导叶片分化不定芽,以TDZ效果最好,其次为6-BA,再次是KT-30和Ad。TDZ、6-BA单独使用效果好于与NAA组合使用。单一添加TDZ、6-BA、NAA时,不定芽诱导率分别为100%、70.3%、31.7%;而在TDZ与NAA、6-BA与NAA组合试验中,芽诱导率分别为96.7%、33.3%。当TDZ浓度为3mg/L时,品种‘红天使’不定芽诱导率达到100%,平均不定芽数达18.2个。但TDZ对不定芽伸长生长和试管苗生根表现为抑制作用。生长素IBA能够促进试管苗出根,适宜用量为1mg/L—3mg/L。 4研究结果还表明,对于叶片培养诱导不定芽,小于15d的暗培养时间为宜;叶长小于1cm的叶片外植体诱导效果最好。 5应用秋水仙素浸泡和共培养两种方法进行离体叶片诱导多倍体。秋水仙素浸泡法是将外植体叶片在1/2MS+ 1mg/L TDZ培养基上诱导分化1个月后,再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溶液浸泡处理带芽叶片,诱导多倍体产生。秋水仙素共培养法是将外植体叶片在含不同浓度秋水仙素的1/2MS+ 1mg/L TDZ芽分化培养基上共培养一定时间后,再转接入不含秋水仙素的相同芽分化培养基中诱导不定芽,继而获得加倍的再生植株。实验结果表明:用共培养法在含0.01%的秋水仙素中共培养30d,八倍体诱导率达33.3%,八倍体苗为7株;浸泡法中以0.1%秋水仙素处理5d的诱变率最高,八倍体诱导率为6.32%,八倍体苗为11株。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共培养法优点在于八倍体诱导率高,缺点是对外植体叶片毒害大,最终成苗数少;浸泡法优点在于对外植体带芽叶片毒害小,最后成苗数高,而八倍体诱导率低。 四倍体品种‘红天使’经秋水仙素诱变处理,获得八倍体植株。经检测,再生变异株根尖染色体数2n=8x=152,并表现出生长缓慢,叶片增厚,根粗短,气孔增大,气孔密度减小等性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晶,韩雪梅,姜晶;蝴蝶兰的组织培养[J];中国林副特产;1999年02期
2 ;克隆技术开发出蝴蝶兰新品种[J];河南农业;1999年05期
3 谢龙新;蝴蝶兰的家庭养护[J];中国花卉园艺;2001年24期
4 杨小毅 ,乔井泉;高原蝴蝶兰规模化生产浅述[J];中国农技推广;2003年04期
5 王红霞;怎样养护蝴蝶兰[J];河北农业;2003年09期
6 瞿德君;;怎样养好蝴蝶兰[J];园林;2003年02期
7 唐黎标;蝴蝶兰的形态特征及栽培方法[J];广西林业;2005年01期
8 黄锦炎,洪生标;蝴蝶兰有害生物防治及其检疫措施[J];植物检疫;2005年01期
9 张晓申,王慧瑜,杨录军;蝴蝶兰组织培养的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05年01期
10 王建设;;手把手教你蝴蝶兰购养[J];中国花卉盆景;2005年07期
11 王奕嘉;;蝴蝶兰的浇水[J];中国花卉盆景;2005年12期
12 徐磊;;蝴蝶兰栽培与管理之我见[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06年01期
13 杜所利;;蝴蝶兰的温室栽培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7年09期
14 ;迷你蝴蝶兰市场前景看好[J];农民科技培训;2010年01期
15 吴越;;蝴蝶兰种苗在未来两年内将现紧缺行情[J];农村百事通;2010年10期
16 建民;;极品蝴蝶兰养护管理技巧[J];农村实用技术;2010年05期
17 刘学静;;蝴蝶兰日常管理技术[J];青海农牧业;2009年02期
18 董国兴;居室弄蝶──蝴蝶兰的栽培与管理[J];植物杂志;1999年02期
19 丁世民;蝴蝶兰栽培技术及其病虫防治技术[J];湖北植保;2002年06期
20 李承永;蝴蝶兰栽培管理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复兵;;加强蝴蝶兰品种创新,促进产业发展[A];科技与创新——广东园艺科技论文集(广东省园艺学会第九次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明艳林;郑国华;陈良华;吴琦;苏勇波;;侵染中国蝴蝶兰病毒的初步调查[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叶秀仙;黄敏玲;吴建设;钟淮钦;林兵;罗远华;樊荣辉;;甘露醇对蝴蝶兰种质离体保存的影响[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1[C];2011年
4 陈和明;吕复兵;朱根发;操君喜;蒋明殿;;21个商品蝴蝶兰主要性状评价研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1[C];2011年
5 朱根发;;多花蝴蝶兰的育种[A];花卉研究20年——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建所20周年论文选集(1984-2004)[C];2004年
6 张和臣;王利民;孟月娥;李艳敏;王慧娟;赵秀山;董晓宇;;蝴蝶兰蓝色花基因工程育种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朱根发;;蝴蝶兰杂交育种常用亲本[A];花卉研究20年——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建所20周年论文选集(1984-2004)[C];2004年
8 陈明莉;王怀宇;朱根发;;蝴蝶兰花期调控技术初探[A];花卉研究20年——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建所20周年论文选集(1984-2004)[C];2004年
9 邝禹洲;;蝴蝶兰的栽培与病虫害防治[A];花卉研究20年——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建所20周年论文选集(1984-2004)[C];2004年
10 吕复兵;王碧青;朱根发;;蝴蝶兰花型变异研究初报[A];花卉研究20年——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建所20周年论文选集(1984-2004)[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广荣;蝴蝶兰、文心兰离体培养及其化学诱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2 郭滨;蝴蝶兰花发育相关B类MADS-box基因的克隆与鉴定[D];复旦大学;2006年
3 李杰;几种名贵洋兰转基因受体系统的建立及遗传转化[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4 韩颖颖;蝴蝶兰查尔酮合酶基因家族成员分子进化和差异表达调控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刘学庆;蝴蝶兰(Phalaenopsis spp.)抗冷特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6 陈东红;蝴蝶兰SQUA-like基因的表达模式和功能分析[D];复旦大学;2007年
7 王敬文;水稻ω-3脂肪酸脱氢酶的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吴开云;大花蕙兰抗病转基因体系及相关技术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9 孙宇涵;秋水仙素诱导银杏2n雄配子低得率的机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王敏艳;盆栽花卉缺素症及硫高效植物千日红(Gomphrena globosa L.)的营养生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强强;蝴蝶兰栽培品种叶片培养及八倍体诱导的研究[D];汕头大学;2011年
2 杨珺;蝴蝶兰种质资源鉴定与评价[D];海南大学;2010年
3 周庐萍;蝴蝶兰成花“温敏”现象消减文库的构建及相关基因的捕获[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4 靖晶;蝴蝶兰组织培养与脱除病毒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黄发茂;蝴蝶兰叶基腐病病原鉴定及其防治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6 刘添锋;闽西地区蝴蝶兰花期调控技术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7 马关喜;蝴蝶兰苗期管理和花期调控[D];浙江大学;2011年
8 韦莉;蝴蝶兰花芽分化的解剖学观察及成花机理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9 王玲;蝴蝶兰新品种‘恒巨双龙’花梗离体培养技术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10 高冬冬;低温对不同基因型蝴蝶兰(Phalaenopsis spp.)生理特性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云龙;蝴蝶兰分生苗将成主力[N];中国花卉报;2005年
2 郭晓莉;蝴蝶兰家养栽培管理[N];中国花卉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王雅萍;蝴蝶兰市场遭遇寒流[N];河南科技报;2009年
4 柳原  ;蝴蝶兰在数字变化中飞舞[N];中国花卉报;2003年
5 有江;《蝴蝶兰》似蝶欲将飞[N];中国花卉报;2004年
6 郭云龙 牛小玢;京沪穗中秋国庆蝴蝶兰不缺货[N];中国花卉报;2005年
7 浙江传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倪惠珠;从“乱象迷局”到“见山见水”[N];中国花卉报;2011年
8 赵维江;蝴蝶兰烂根的救治[N];中国花卉报;2004年
9 程敏;蝴蝶兰缘何向暴利说再见[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牛小玢;蝴蝶兰爱到偏爱[N];中国花卉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