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细胞与树突状细胞杂交瘤苗的实验研究
【摘要】:
目的 制备小鼠肝癌H_(22)细胞与树突状细胞(DC)相融合、经筛选获
得新的高表达共刺激分子的杂交瘤苗H_(22)-DC,并分析H_(22)-DC的生物
学特性及诱导特异性CTL活性。
方法 利用Metrizamide密度梯度离心及DC的半粘附性和FcR~-直
接从小鼠脾脏中分离出纯度较高的DC;再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
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共培养,诱导DC扩增,
以获得大量的DC;用聚乙二醇(PEG)使DC与肝癌H_(22)细胞融合,
并用CD11c MicroBeads标记,Mini MACS磁式细胞分选器分选融合
细胞(H_(22)-DC)。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及光镜技术
检测H_(22)-DC的生长特性和形态学特征;从BALB/C小鼠右腋皮下接
种H_(22)-DC,观察体内致瘤性并用MTT比色法检测小鼠脾CTL活性。
结果 ①分离扩增的DC为CD11c阳性细胞,形态不规则,并高
表达CD80、CD86和CD54分子;H_(22)细胞为CD11c阴性细胞,呈圆
形,胞体较大,不表达CD80、CD86和CD54分子。H_(22)-DC为CD11c
阳性,细胞体积较大,呈圆形、扁平或不规则形,,也高表达CD80、
CD86和CD54分子。②H_(22)-DC在体外能分裂增殖,但生长曲线较平
坦,增殖活性明显低于H_(22)细胞。③H_(22)-DC接种于小鼠体内超过60
天仍未见肿瘤形成,与对照组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④接种活
H_(22)-DC的免疫小鼠,其针对H_(22)细胞的脾CTL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小鼠(P<0.01)。
结论 ①经Metrizamide密度梯度分离和GM-CSF、IL-4联合扩增
的小鼠脾DC为形态和功能成熟的DC。②采用PEG融合、CD11c磁
汕头大学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殊标记、Mini MACS分选法获得的HZ。DC兼具两种亲本细胞的某些
特性,方法简便可靠,有实用价值。③HZ。0C增殖活性明显降低,且
无体内致瘤性,已失去其亲本H22细胞的恶性生长特征。④H22*C能
明显激活小鼠脾特异性的CTL活性,提示融合细胞己获得亲本DC提
呈抗原的功能,可提呈目前尚未鉴定的H。。特异性肿瘤抗原,诱导抗
肿瘤兔疫;H22与DC简单混合虽然也能明显激活特异性的CTL活性,
有一定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但不能阻止肿瘤形成。表明DC瘤苗有
望成为肝癌免疫治疗的一条新途径。
|
|
|
|
1 |
张丹;何剪太;;DC-CIK细胞协同索拉菲尼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1年06期 |
2 |
罗小玲,张学荣,谢裕安,梁安民,匡志鹏,吴继宁,邬国斌;肝癌细胞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诱导的体外抗肿瘤作用[J];实用癌症杂志;2004年05期 |
3 |
曾柱;龙金华;张芳;;肝癌细胞对成熟树突状细胞生物物理学特性的影响[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
4 |
杨静悦;曹大勇;刘文超;斯小明;;IL-18基因增强肿瘤抗原致敏DC诱导的CTL特异性杀伤肝癌细胞[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09年01期 |
5 |
罗小玲;葛莲英;谢裕安;匡志鹏;吴继宁;梁安民;王娟;;肝癌组织中浸润树突状细胞的数量和表面分子表达的临床意义[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
6 |
鞠晓红;陈爽;刘玉侠;方芳;;不同肝癌细胞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CTL活性的研究[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7年06期 |
7 |
宁敏曼;王立;叶序卷;;树突状细胞与胃癌细胞融合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的体外实验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
8 |
邱双健;树突状细胞与肝癌的免疫逃逸[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年04期 |
9 |
孙正;许哲;祁小平;李刚;吴晓宇;陈彻;黎介寿;;树突状细胞-结直肠癌细胞融合疫苗的制备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6年01期 |
10 |
孙正;祁晓平;许哲;李刚;陈彻;黎介寿;;Flt-3配体对树突状细胞融合疫苗的制备和抗结直肠癌效应的影响[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6年04期 |
11 |
曾波;刘红专;蔡华容;李丽玲;;CD44v6修饰DC融合瘤苗抗胰腺癌作用的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09年11期 |
12 |
郭光华;俞晶;谢丽华;陈素钻;张娟;罗丽莉;苏中静;董红梅;徐虹;吴利标;;脐血树突状细胞介导的食管癌疫苗抗肿瘤免疫预防实验研究[J];广东医学;2006年01期 |
13 |
康玉;;肿瘤细胞/树突状细胞融合疫苗的临床应用[J];国际免疫学杂志;2006年04期 |
14 |
曾波;刘红专;蔡华容;李丽玲;;CD44v5修饰DC融合瘤苗体内抗胃癌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12期 |
15 |
张浩,郑树森,蒋国平,周琳,谢海洋;小鼠肝癌树突状细胞融合瘤苗抗肿瘤作用的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年11期 |
16 |
毕迎春;树突状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3年S1期 |
17 |
邱双健,叶胜龙,吴志全,樊嘉,汤钊猷;肝癌细胞上清液对树突状细胞的抑制作用与NF-κB通路有关[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4年08期 |
18 |
田复明;窦长武;王晓娟;高乃康;武文元;姜丽丽;蒋宁;尉双玲;;脑胶质瘤/树突状细胞融合瘤苗的制备与鉴定[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年10期 |
19 |
付玉;卜丽梅;赵刚;张文利;姜丽;;DC与胶质瘤融合细胞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活性[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6年05期 |
20 |
李醒亚,田薇薇;树突状细胞融合及体外致敏的瘤苗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1999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