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敏感性染料在癫痫外科手术中皮质痫灶染色的研究
【摘要】:背景 癫痫(epilepsia)是神经科常见疾病之一。尽管对癫痫进行系统的药物治疗可以使多数病人的病情得到缓解,但长期服药容易导致中毒,可使患者在智力、性格、行为等方面发生不良改变。尤其是顽固性癫痫患者的治疗,是当今癫痫治疗上的难题。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外多数神经外科医生们认为在药物等一系列临床治疗均无效的顽固性癫痫采用手术治疗是最佳方案,从而把癫痫的外科治疗作为重点课题进行研究。
目的 目前,癫痫的外科手术方法以皮质病灶切除为主,但困扰神经外科医生的问题仍是术中对癫痫病灶的边界识别与确定,只能凭术者的经验来确定切除范围。本课题研究旨在利用电压敏感性染料对癫痫病灶局部的电压敏感的特性将癫痫灶染色,以期准确判断病灶的切除范围,达到理想的全切癫痫病灶的目的,尽可能保护正常神经组织不受损伤,以保存正常生理功能。
材料和方法 实验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50只,随机分为:①对照组6只,②非治疗组14只,③电针治疗组14只,④手术治疗组16只,②③④三组统称为实验组。对照组皮质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皮质注射青霉素,建立新西兰白兔急性癫痫模型,利用电压敏感性染料
汕头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
对癫痈灶进行染色,然后进行电针治疗、手术治疗,在脑电图监测仪
的监测一「,观察皮质癫痈波从而评价电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疗效;然
后在手术治疗组中术后随机选取12只分为3天组6只和7天组6只,
分笼饲养,观察白兔生活习性,分别在第3天或第7天取血液、尿液
与对照组比较,并处死白兔取心、肝、肾、脑重要器官组织制成切
片,在显微镜、透射电镜下观察其变化,以此了解电压敏感性染料对
白兔的重要器官的毒理作用。本实验麻醉剂量为(33.9士
13.28)mg/kg,致痈青霉素剂量为(0.4461士0.2549)万u/kg。
结果(l)对照组均未有癫痛发作的症状表现,实验组全部出现
不同程度的癫痈发作的症状表现。(2)对照组脑电活动无癫痛样放电,
实验组脑电图表现为典型的尖波,棘波发放。(3)在脑皮质局部点染
电压敏感性染料后观察3Omin,脑皮质从原来的自然白色变成红色。
对照组一直表现为红色,并未出现异常颜色变化。而实验组有34只
痛灶出现颜色变化,痛灶染色率为89.47%。(4)非治疗组的癫痛波
无明显变化,周期性发放,症状也无明显改善,存活率为8.33%。
治疗组的癫痈波的频率减少与波幅变小,症状也明显改善,存活率为
80.77%。其中电针组存活率为60%,手术组存活率为93.75%,术
后甚至有8只不再出现癫痈波,得到根治性切除。(5)停止电针后白
兔脑电图出现癫痛波频率和波幅均较电针前增多和增高,我们称其为
“爆发现象”,“爆发现象”后2~3分钟再自行出现频率减慢和波幅
降低,称其为“爆发后自行抑制”,两种现象周期性交替出现。(6)3
天组和7天组白兔在饲养期内动物的一般生活状况均未出现中毒反
汕头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
应,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其
重要器官组织在肉眼下观察,光镜、透射电镜下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均
未见明显异常。
结论(1)本实验采用的是青霉素致白兔急性癫痈实验模型,经
白兔的症状表现观察和脑电图描记分析,可以模拟癫痛发病的实际情
况,说明动物模型的建立是成功的。(2)电压敏感性染料可以在活体
癫痛动物模型上对脑皮质癫痈灶进行染色,以确定痛灶的准确切除范
围,应用手术方法可以达到理想的全切癫痈病灶的目的。(3)电压敏
感性染料对实验动物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4)电针治疗后
观察到白兔脑电图出现“爆发现象”和“爆发后自行抑制”两种现
象周期性交替出现,这表明电针对癫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效果有
限。(5)电针治疗与手术治疗在降低癫痈死亡率上有相当的意义
(F二17.67,P0.01)。手术治疗癫痈效果明显优于电针治疗(F二
4.513,P0.05),说明在药物及电针等一系列临床治疗均无效的顽固
性癫痈采用手术治疗是最佳方案。(6)本实验白兔所需的致痛青霉素
剂量有个体特异性,致痈青霉素最佳剂量为(0.4461士0.2549)万
u/kg。
|
|
|
|
1 |
步宝闽;青霉素诱发癫痫频繁发作1例[J];山东医药;2003年32期 |
2 |
谢波,金培圣;青霉素的迟缓性癫痫过敏反应(附1例报告)[J];临床医学;1997年08期 |
3 |
蒙和!100050,栾国明!100050,王天佑!100050;青霉素致癫痫动物模型的机制研究 Ⅱ癫痫的皮层起源和扩布[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1999年03期 |
4 |
马洪涛,吴建永,吴才宏;大鼠皮层自发癫痫状活动起源的时空特征[J];中国科学C辑;2005年02期 |
5 |
邹晓毅,阮旭中,周树舜,蔡秋云;尼莫地平对青霉素诱导的大鼠癫痫的抑制作用观察[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
6 |
蒙和!100050,栾国明!100050,王天佑!100050;青霉素致癫痫动物模型的机制研究 Ⅰ细胞学和生化学机制[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1999年03期 |
7 |
梁军潮;徐波涛;杨红军;杨传红;赖显文;吴小莉;王伟民;;低剂量伽玛刀对致痫大鼠皮层及海马神经元Fos表达的影响[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6年01期 |
8 |
黄献;宋治;郑文;;功率谱熵对大鼠痫性发作预报的评估意义[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8期 |
9 |
喻小红;张临洪;张端莲;;川芎嗪对青霉素致痫大鼠神经元内神经细胞黏附分子-140表达的作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年08期 |
10 |
王振;宋治;郑文;李卓;黄献;;引导电极对青霉素致痫大鼠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9年01期 |
11 |
杨佳;许虹;王廷华;徐国卫;;GFP修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在移植癫痫大鼠脑中存活及迁移[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1年02期 |
12 |
彭尧书;癫痫动物模型的选择与运用中医药治疗的实验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药导报;1999年11期 |
13 |
黄旭慧
,蔡秀琳;浅谈抗菌药物所致药源性癫痫[J];福建医药杂志;2001年06期 |
14 |
张茜;白洁;;氧化苦参碱对青霉素致痫大鼠海马神经递质的影响[J];宁夏医学杂志;2009年07期 |
15 |
朱晓琴,张端莲,伍静文,余英,胡祁生,陈静芳;川芎嗪对青霉素致痫大鼠神经元内c-fos表达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4期 |
16 |
朱光斌,姜苏明;青霉素致痫大鼠脑内HSP70的表达[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3年05期 |
17 |
张茜;白洁;张琳娜;彭彦洪;;氧化苦参碱对青霉素致痫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影响[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
18 |
刘宗惠;赵全军;李士月;田增民;康桂泉;黄红云;陈小菡;崔月汉;;多软膜下横切术治疗顽固性功能区癫痫的实验研究[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1993年02期 |
19 |
姜海燕,崔丽英,刘秀琴;多发性硬化伴发癫痫4例报告[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9年02期 |
20 |
方若鸣;方更利;柯雪红;方永奇;;安脑片对慢性点燃癫痫大鼠脑内氨基酸递质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