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阻尼分析及应用
【摘要】:
在风速远小于风力机叶片设计极限风速的时候,风力机运行或停机时会经常出现剧烈振动并导致叶片受损的事件。本论文针对这一问题建立了较精确的气动阻尼模型、叶片结构振动模型,并结合动态气动分析及计算模型,实现了水平轴风力机叶片动态气动阻尼计算及叶片响应计算。采用Visual C++开发工具,开发出了气动阻尼及叶片结构响应模块。论文包括三部分:气动分析与计算理论、气动阻尼模型、和叶片结构振动模型。
气动分析与计算理论部分讨论传统的气动分析与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发展了适用于风速动态变化的动态气动分析与计算模型。动态计算模型通过采用紊流风场模型和动态失速模型计算出随时间变化风场中的风速和叶片的动态性能参数,获得风力机的动态气动载荷和性能,突破了传统的气动分析模型只支持稳态计算的局限。
气动阻尼模型以气动分析计算及叶片结构响应理论为基础。气动阻尼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翼型的升力系数、阻力系数和它们随攻角的变化率以及风力机结构参数和外界风况。当气动阻尼为负时,它为叶片振动提供能量,导致了叶片振动的加剧,从而解释了上述叶片受损现象。通过建立气动阻尼与叶片功率推力的关系,可以看出功率和推力对气动阻尼的影响。气动阻尼模型为风力机叶片可靠性和优化设计及控制策略提供重要依据。
叶片结构振动模型以叶片模态为基础,通过里兹法求出模态下的频率,并加入气动阻尼,然后借助多自由度连续系统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模型而得出叶片的结构振动模型。通过加入共振力使叶片产生共振,从叶片响应来看当叶片气动阻尼为负时,为叶片的振动提供能量,导致了叶片的发散振动。叶片结构振动模型为气动力和气动阻尼的准确计算提供依据,并且对气固耦合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
|
|
1 |
郑新前,周盛;轴流压气机叶栅动态失速现象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2005年03期 |
2 |
魏明骏,孙德军,尹协远,童秉纲;动态失速涡的绝对/对流不稳定性分析[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98年06期 |
3 |
白鹏,崔尔杰,周伟江,李锋;等速上仰翼型动态失速现象研究[J];力学学报;2004年05期 |
4 |
汤瑞源,赵明亮,吴永健;测力法在翼型动态失速试验研究中的应用[J];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1995年02期 |
5 |
郭广利,杨永年,叶正寅;翼型跨声速动态失速过程的数值研究[J];空气动力学学报;1998年02期 |
6 |
宋科;杨旭东;乔志德;;翼型动态失速DBD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的数值模拟研究[J];航空计算技术;2010年03期 |
7 |
孙茂,王家禄,连淇祥;等速上仰翼型尾部流动观察及动态失速机理探讨[J];力学学报;1993年05期 |
8 |
肖劲松;;关于叶片认证时是否需要进行疲劳测试的讨论[J];太阳能;2010年12期 |
9 |
;中材叶片:搭乘新能源的东风展翅飞翔[J];科技潮;2011年08期 |
10 |
杨树莲;侯志强;任勇生;王灿林;;风力机叶片气动弹性和颤振主动控制研究进展[J];机械设计;2009年09期 |
11 |
上官云信,周瑞兴,郗忠祥,夏玉顺;折算频率对翼型动态升力特性影响的初步研究[J];实验力学;1997年03期 |
12 |
连淇祥;空气动力学动态实验技术的一些进展和问题[J];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1998年01期 |
13 |
周瑞兴,上官云信,解亚军,高永卫,郭琦,郗忠祥;两种厚度翼型动态失速特性的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
14 |
钱炜祺;Randolph C.K.Leung;;考虑转捩影响的翼型动态失速数值模拟[J];空气动力学学报;2008年01期 |
15 |
蒋瑾;杨爱明;翁培奋;;合成射流用于动态失速控制的数值模拟[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
16 |
谭剑锋;张呈林;王浩文;林永峰;邓景辉;;旋翼翼型低Ma数动态失速特性计算[J];直升机技术;2009年02期 |
17 |
黄勇;牟斌;陈作斌;刘刚;;翼型动态失速的变下垂前缘控制数值模拟[J];航空动力学报;2008年03期 |
18 |
孙茂,王家禄,连淇祥;等速上仰翼型分离流动结构的研究[J];力学学报;1992年05期 |
19 |
宋辰瑶;徐国华;;旋翼翼型非定常动态失速响应的计算[J];空气动力学学报;2007年04期 |
20 |
张理想;解亚军;;翼型低速动态气动特性的实验技术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0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