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从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对心肌细胞蛋白激酶C转位的干预探讨其心肌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

王锦芝  
【摘要】: 目前,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损伤的发生发展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现有的干预疗法仍不能有效解决I/R损伤问题。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N-n-butyl haloperidol iodide, F2)是我课题组在氟哌啶醇(haloperidol, Hal)结构基础上改造得到的新化合物,前期研究表明,F2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拮抗钙超载及抑制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arly growth response-1, Egr-1) mRNA及蛋白表达相关,作为Egr-1的上游信号分子蛋白激酶C (protein kinase C, PKC),其抑制剂能够下调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 H/R) Egr-1蛋白的高表达。PKC家族是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类可使苏/丝氨酸残基磷酸化的蛋白激酶,参与细胞内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和机体功能的调控。与心肌I/R损伤紧密相关的PKC亚型有PKCα、βⅡ、δ和ε,因此,本研究观察了H/R心肌细胞PKC活性的变化;对参与调控H/R损伤的PKC亚型进行转位的分析;运用PKC特异性抑制剂或激动剂考察PKC亚型在H/R心肌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进一步探讨和明确F2心肌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 方法: 1.采用新生SD大鼠原代培养的心肌细胞,换用高纯度氮气饱和30 min的缺氧液,置于缺氧箱中,37℃密闭培养2 h后,再用正常培养基按常规培养条件培养30 min,造成复氧损伤。 2.非放射性PKC活性检测方法研究H/R心肌细胞中PKC活性的时效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心肌细胞PKCα、βⅡ、δ和ε蛋白表达及其转位的变化;检测H/R心肌细胞中Egr-1蛋白表达水平。 3.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活性、双抗体夹心光化学测定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I, cTnI)的浓度,以反映心肌细胞损伤的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sandwich immunoassay, ELISA)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的含量,以反映心肌细胞炎症程度;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心肌细胞早期凋亡率,以反映H/R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程度。 结果: 1.缺氧过程中,心肌细胞PKC活性升高,缺氧2 h时PKC活性显著增加,延长缺氧时间,PKC活性趋于下降;缺氧2 h时进行复氧,PKC活性维持不变,直至复氧120 minPKC活性恢复至正常水平。缺氧2 h复氧30 min时,PKC各亚型蛋白表达未发生变化,延长缺氧时间至4 h, PKCs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KCα、βⅡ和6蛋白表达不变化。心肌细胞H/R可导致CK、cTnI浓度升高,TNF-α分泌增多,早期凋亡细胞增加。 2.心肌细胞H/R可激活PKC各亚型:PKCα、βⅡ和ε分别由可溶性部分向颗粒性部分转位;PKCδ则由颗粒性部分向可溶性部分转位。F2可以抑制H/R所致PKCα的转位,而激活PKCε转位;对PKCβⅡ、δ转位不影响。同时,F2可以激活正常细胞PKCε发生转位;对正常细胞PKCα、βⅡ和6不影响;磷脂酶C (phospholipase C, PLC)抑制剂U73122可拮抗F2对正常细胞和H/R PKCε激活的作用。 3.cPKC特异性抑制剂Go6976,可下调Egr-1蛋白高表达,减少CK、cTnI泄漏和TNF-α的分泌,降低早期凋亡细胞检出率。PKCs亚型特异性抑制剂εV1-2,可增加CK、cTnI漏出,加快细胞早期凋亡进程,但对TNF-α的分泌和Egr-1蛋白高表达没有影响。 4.F2可以明显改善H/R所致心肌细胞的损伤。PKC激动剂thymeleatoxin (TXA)可抑制F2对Egr-1蛋白高表达的下调,拮抗F2的心肌保护作用;PKCε特异性抑制剂εV1-2可拮抗F2对H/R损伤的改善作用,但对Egr-1蛋白的高表达没有影响。 结论: 1.心肌细胞H/R可引起PKC各亚型活性的变化,但其转位的部位及时间不一致;PKCα的转位可增加Egr-1蛋白表达。 2.心肌细胞H/R过程中PKC各亚型活性的变化与H/R所致损伤有关,其中PKCα转位可加重细胞损伤与凋亡,而PKCε转位则减轻上述损伤。 3.F2抑制钙依赖PKCα转位和激活非钙依赖PKCε转位可能是其抗H/R损伤的重要机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薇;刘高华;张利华;;Akt与心肌保护[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1年04期
2 张献;纪勇;陈国强;黄斌;吴松;沈凯;虞桂平;王晓臣;;外源性磷酸肌酸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江苏医药;2011年14期
3 金丽艳;贺志飚;彭再梅;;无创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心脏换瓣术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8期
4 樊雅玲;魏继承;;药物性缺血后处理及远程缺血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J];医学综述;2011年15期
5 韩为华;乔黎焱;刘镘利;张丽萍;张志红;马静;;二仙汤加味对去卵巢大鼠心肌NF-κBp50、IκBα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1年09期
6 李钢;杨双强;;PI3K/Akt通路在硫化氢后处理保护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17期
7 余国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心肌细胞[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1年03期
8 徐鹏;高东艳;;硫化氢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作用[J];中国医疗前沿;2011年13期
9 胡艳;罗红;郭克芳;李士通;方浩;;心脏停搏液中盐酸戊乙奎醚对心肌功能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年04期
10 吴锦波;吴平生;;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J];当代医学;2011年25期
11 马丽;史业东;陈苏宁;;益心康对体外心肌细胞感染柯萨奇病毒B_3影响的实验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1年04期
12 刘红;王晔;孙巍巍;汤莹;雷长海;;心肌细胞钙火花图像的分析与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1年06期
13 穆融融;李海涛;;人工麝香对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1年03期
14 李涛;李鹏云;雷明;李妙龄;陈桂兰;杨艳;曾晓荣;;胞外不同钠浓度对培养新生小鼠心肌细胞钠电流的影响[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5 ;地奥心血康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2011年34期
16 王贺军;吕立勋;马会霞;许晴;包巨太;;抗毒补心胶囊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年18期
17 肖健;何斌;朱晓燕;张宇峰;康波;王志农;;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心肌细胞自噬相关基因过表达[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18 王永亮;沈亚峰;刘关省;胡淑婷;汤莹;杨勇骥;;CGP37157对静息期心肌细胞钙循环的影响[J];电子显微学报;2011年03期
19 赖忠盟;张良成;;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信号通路[J];福建医药杂志;2011年02期
20 高智;;心肌淀粉样变性一例误诊为高血压心脏病[J];临床误诊误治;2010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丹;黄秀兰;;人参皂苷Rg1保护心肌细胞免于缺氧-复养损伤涉及PKCε-activated ERK1/2径路[A];全国第十一届生化与分子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杨人强;程晓曙;刘晨;王伶;李剑;吴延庆;苏海;戴育成;;H0-1保护脂多糖所致心肌损伤的可能机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3 张世忠;曹阳;王秀静;李从德;;线粒体PT孔参与远距缺血预处理心肌保护[A];第七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潘红阳;高琴;陆源;夏强;;钙激活钾通道的开放参与葛根素的心肌保护作用[A];中国生理学会第五届全国心血管、呼吸和肾脏生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薛安娜;阵孝曙;王淑琴;谢宇红;葛可佑;;硒对缺氧心肌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首届微量元素专题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5年
6 周京军;朱运龙;裴建明;;Kappa阿片受体在心肌保护作用中的信号转导机制[A];中国生理学会张锡钧基金会第八届全国青年优秀生理学学术论文综合摘要[C];2003年
7 杨世虞;向道康;阎兴治;要正伦;舒义竹;张文斌;;心瓣膜替换术中冠状动脉灌注参芪扶正注射液的心肌保护作用观察[A];海峡两岸中西医结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陆姚;张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预处理心肌保护中角色的研究进展[A];2008年第七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8年
9 陈宝平;夏强;沈岳良;;心肌细胞缝隙连结通讯在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10 陈宝平;夏强;沈岳良;;心肌细胞缝隙连结通讯在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第二部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锦芝;从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对心肌细胞蛋白激酶C转位的干预探讨其心肌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D];汕头大学;2010年
2 秦川;EPO预处理在心肌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NF-κB信号机制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3 李成文;利多卡因心肌保护作用与一氧化氮关系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4 殷忠;缺血后处理对老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5 郭会彩;慢性间歇性低压低氧对豚鼠心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6 冯衍生;WDR26对氧化应激所致心肌细胞mPTP开放的影响及其心肌保护作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7 陈宝平;心肌保护中电耦联特性的改变及其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孙宇扬;双参宁心胶囊干预心肌缺血的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9 马丽娟;大豆异黄酮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储全根;加味桃核承气汤及其不同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心肌和主动脉病变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波;乳酸代谢抑制对大鼠心肌钠钙交换体调节作用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樊磊;UTP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3 石磊;RISK信号转导通路在肾脏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中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4 许起荣;依达拉奉对心内直视手术心肌保护的临床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5 戚晓良;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mRNA在成人非缺血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期间的表达[D];山东大学;2006年
6 成飞;左—卡尼汀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7 周绪锋;静脉滴注银杏叶提取物对心脏直视手术心肌的保护作用[D];南昌大学;2007年
8 文飞;川芎嗪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及机制的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李波;七氟烷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10 阴文杰;钙调磷酸酶与心肌凋亡的关系探讨及卡维地洛的干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编译 晓鱼;人类心肌细胞可再生[N];医药经济报;2009年
2 记者 郑晓春;以科学家用皮肤细胞制造出心肌细胞[N];科技日报;2009年
3 杨洋;骨髓细胞生成心肌细胞[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4 刘霞;美成功将成纤维细胞直接变为心肌细胞[N];科技日报;2010年
5 记者 张晔;基因调控让坏死的心肌细胞“复活”[N];科技日报;2011年
6 艾平 编译;加拿大骨髓干细胞培植心肌细胞[N];大众科技报;2000年
7 吴伟农;心肌细胞能自我修复[N];医药经济报;2001年
8 ;急性心梗治疗获重要突破 心肌细胞可以再生[N];中国保险报;2003年
9 记者胡德荣;心肌细胞能体外培养[N];健康报;2002年
10 记者 张孟军;加发现心肌细胞再生法[N];科技日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