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及可靠性基础理论研究

汪隆君  
【摘要】: 客观定量地评估电力系统可靠性能探明系统的薄弱环节,指导电力系统规划、生产与维护,以实现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可靠等运行目标,达到可靠性与经济性的有机统一。近年来,一方面,为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我国能源集约化开发和高效率利用,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多项高压/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陆续投运,受端电网形成了多直流馈入系统;输电网规模日益庞大且复杂。另一方面,为应对全球能源危机和气候变暖,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和智能电网的研究建设,已成为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式电源出力的强随机性和间歇性,大大增加了电网规划与运行的不确定性;以高级资产管理体系为基石的智能电网尤为强调基于可靠性条件的状态检修技术。因此,电力系统可靠性研究与应用领域正面临着许多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亟待攻关。为此,本论文针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概率风险评估、输电系统充裕度与安全性评估以及可靠性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科学性的探索,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 1.针对特高压/高压直流系统运行特性和结构特点,在对各子系统划分与建模的基础上,提出直流系统可靠性评估模型及其评估方法,计及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和无功补偿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以换相电压时间面积为换相失败判据,在构建换相失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交流系统故障诱发多直流馈入系统换相失败风险评估方法,计及了多个不确定因素的综合作用。以南方电网实际直流系统为算例实现了对所提风险评估方法的验证。 2.针对交直流混联系统运行条件复杂、运行约束多的特点和直流系统的运行特性,建立了以直流极功率方向系数为控制变量的最优负荷削减模型,有效计及了互联电网间直流系统功率支援与功率调制功能,以及由运行条件约束导致的直流极投退等工程实际问题。同时,为了克服平启动时原始对偶内点法收敛困难的局限性,引入了一种将初值寻优过程等效为求取动态系统稳定平衡点的思想,基于伪暂态连续法实现初值寻优。经IEEE RTS96交直流混联输电可靠性测试系统测试,验证了所提模型更加符合工程实际,求解方法收敛性能好、鲁棒性强,为大规模交直流混联输电系统充裕度评估提供了强有力工具。 3.为避免确定性暂态稳定分析结果过于保守与不全面等问题,以安全域概率稳定模型为基础,基于动力系统理论确定电力系统暂态稳定主导不稳定平衡点附近的动态安全域线性边界,并采用以半不变量为基础的埃奇沃斯级数展开获得随机变量加权的联合概率分布,从而构建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概率模型。该模型能有效计及发电机的出力和内电势、负荷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故障类型、故障位置和故障切除时间等多个不确定性因素。较传统方法,本文模型和方法不需要繁琐的公式推导,物理意义清晰,实现简单,计算效率高。通过IEEE 10机39节点系统对上述模型和方法进行了全面的验证。 4.为克服电力系统可靠性应用研究中假设预防性检修间隔时间和修复持续时间为指数分布造成的模型失真,本文从可靠性数学基础理论出发,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为例,计及其预防性检修,研究建立了基于半马尔可夫过程的具有多停运模式的系统可靠性模型及其解析求解方法;提出了以保护年均经济损失最小为目标确定单一保护和双重化保护的最优预防性检修策略;研发了继电保护最优预防性检修分析决策系统。以某电网典型保护系统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和方法具备计算速度快、精度高的优势。 5.为彻底解决电力系统可靠性研究以状态转移函数服从指数分布为假设前提造成的问题,提高电力系统可靠性研究的精细化水平,以电力设备可靠性研究为例,建立了基于位相型分布的可靠性解析模型及其矩阵解析求解方法;以可靠性应用研究的电力设备检修优化为例,分别建立了以可靠性最优和经济性最优为目标的检修优化模型;通过电力变压器检修优化算例,实现了上述模型和方法的全面验证。为解决经典分布无法反映分布式电源有功出力间歇性问题,建立风力发电机与光伏发电系统出力的位相型分布随机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随机潮流的位相型分布模型,并采用以半不变量法为基础的埃奇沃斯级数实现其高效求解,另外还分析了分布式电源、无功补偿对支路负载安全性和电压质量的影响。 本文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337010,5097703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项目)(2009CB219704),“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2006BAA02A30),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2009A091300011),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2010A010200005)的资助。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秦权,张一兵;单层混凝土工业厂房综合可靠性评估专家系统[J];计算力学学报;1989年02期
2 韩富春;刘亚新;;电力系统规划可靠性评估[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1992年02期
3 马书祥;正态分布在弹药产品 可靠性评估中的应用[J];质量与可靠性;1995年04期
4 张涛,胡东成;一种神经网络控制器的容错设计与可靠性评估方法[J];电子学报;1999年02期
5 任震,何建军,谌军,黄雯莹,李本河;交直流网络系统可靠性评估的Monte Carlo-FD混合法[J];电网技术;2000年05期
6 翟成瑞,张文栋,祖静;某飞行器数据记录设备的可靠性综合评估[J];航空学报;2000年05期
7 徐荆州;李扬;陈霄;;基于GO法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6年05期
8 王莲花;刘玉存;;威布尔分布在小样飞机系统使用可靠性评估的应用[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年11期
9 黄景德;王军波;王伟;;小子样条件下制导弹药可靠性评估系统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6年S3期
10 黄景德;王军波;;小样本制导武器可靠性评估技术研究[J];战术导弹技术;2007年05期
11 赵珂;韩富春;;考虑不同停运模式重叠时的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J];电气技术;2009年03期
12 任文杰;王伟;王丽君;吴成富;;蒙特卡罗仿真在飞控系统可靠性评估中的研究[J];计算机仿真;2009年04期
13 李永红;武月琴;敖亮;黄明晟;;基于交叉熵的可靠性评估技术[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10年02期
14 贾兴亮;;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雷达可靠性评估[J];四川兵工学报;2010年09期
15 高艳;刘合财;龚敏庆;;热电池的可靠性模型[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16 廖炯生;;串联系统可靠性下限与单元可靠性下限关系的一个注记[J];质量与可靠性;1991年03期
17 沈海燕,邹岳华,张培山,秦永烈;支撑板制造质保系统中人员可靠性评估的模糊优选模型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18 张沛;基于概率的可靠性评估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04期
19 钟惠萍,张建仁,张克波,郝海霞;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既有钢筋混凝土桥梁构件可靠性评估[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8期
20 孙旋;巫世晶;王晓笋;邓明星;秦明;;小样本系统可靠性评估模型的可信度验证[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景德;胡江;郝学良;;复杂电子系统潜在失效状态可靠性评估方法[A];2011年全国失效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杜磊;庄奕琪;;噪声用于电子元器件和电路可靠性评估[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六届电子元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姜增良;邵云峰;胡令银;;基于Bayes方法的反坦克导弹可靠性评估[A];中国电子学会可靠性分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选[C];2008年
4 王玉明;;最大熵可靠性评估方法的改进[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5 庞志兵;何健;王洪建;幕帅;陆浩;纪树光;刘劲松;;拟模糊概率法在装备可靠性评估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王德民;雪喜兵;孙秦;羊妗;;复合材料梁架结构的可靠性评估[A];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发展——第十一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7 王颖利;徐肖豪;;软件可靠性模型选择加权算法[A];2007年全国机械可靠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陈金盾;杜振华;王立东;;无人飞船人体代谢模拟装置的可靠性评估[A];第六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熊刚;王炳华;庞志兵;刘顺利;;防空兵作战指挥中指挥员的可靠性评估[A];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创立2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五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0 朱起悦;;高可靠实时嵌入式软件的开发技术[A];2005第二届电子信息系统质量与可靠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禹清;配电网快速可靠性评估及重构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2 王烨;民机产品可靠性评估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3 王智明;数控机床的可靠性评估与不完全预防维修及其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李超;小子样产品的随机振动加速试验及可靠性评估[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5 霍利民;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年
6 方艮海;产品可靠性评估中的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7 吴军;基于性能参数的数控装备服役可靠性评估方法与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王有元;基于可靠性和风险评估的电力变压器状态维修决策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9 赵渊;大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的灵敏度分析及其校正措施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10 李生勇;自锚式悬索桥结构可靠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树挺;发输电组合系统可靠性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5年
2 幸荣霞;基于潮流跟踪的负荷削减模型及其在电网可靠性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3 王新智;电网可靠性评估模型及其在高压配电网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05年
4 孙俊伟;基于实时测量的安徽电网运行方式可靠性评估软件开发与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5 杨春光;LJ6010多功能标准源的可靠性评估[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6 袁媛;电力系统可靠性管理与在线可靠性评估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7 谢云芳;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8 蔡斌;服役石拱桥加固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9 冯剑;计及变压器经济运行的变电站主接线可靠性评估[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刘洋;发输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的蒙特卡洛模型及算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黄伟清 通讯员 地铁宣;南京地铁昨通过安全可靠性评估[N];南京日报;2005年
2 石松;基于分离特征样本的核岛主泵可靠性评估和寿命预测技术研究[N];科技日报;2007年
3 通讯员  郑爱兵 胡荣山;上海海大港航课题获18万元资助[N];中国水运报;2006年
4 本版文章由 杨虹 伍宣 李威 沈利斌 游本凤整理;精雕细刻铸神箭[N];中国航天报;2003年
5 清华大学清华-伟创力SMT实验室 王天曦 王豫明;求解无铅化四大难题[N];中国电子报;2005年
6 刘建萍;陕飞集团创新见效益[N];中国航空报;2007年
7 ;跨厂商电信服务市场前景广阔[N];人民邮电;2005年
8 郭三学 赵雁;工程学院军械运输系特色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N];人民武警;2006年
9 辛文;科技发挥重要支撑作用[N];中国水利报;2008年
10 通讯员 杨全忠 崔鹏娟 杨宝贵;站在产学研的“立交桥”上[N];中国航空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