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纺丝芳纶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摘要】:静电纺丝是一种直接而相对简便的制备超细纤维材料的方法,由于具有生产成本低、污染小、可纺物质种类繁多,得到的纤维直径小且分布范围可控等特点,在过滤、生物医学等很多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传统方法获得的纤维过滤材料直径通常在几微米到几百微米(μm),而静电纺丝纤维直径通常能可控在几十纳米至数微米之间,纤维直径的降低使电纺膜的比表面积增大,孔径减小,孔隙率提高,因此有更高的过滤效率。本文以间位芳纶和阔叶木纤维为原料,溶于LiCl/DMAc溶剂后,控制工艺条件进行静电纺丝得到超细纤维膜,然后对膜进行处理以稳定其形貌和结构。
本论文研究了间位芳纶的溶解条件、溶液粘度和电导率的影响因素;着重研究了溶液浓度和工艺参数对电纺膜的形貌特征、力学性能和透气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FT-IR)对电纺膜进行成分分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纤维形貌和尺寸分布;利用万能试验机对膜的拉伸性能进行测定;用耐破度仪表征膜的耐破度;透气度仪测试膜的透气率。
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氯化锂浓度增大和芳纶浓度降低,芳纶溶解性能增强;合适的溶解条件是芳纶浓度不超过12wt%,氯化锂浓度不超过10wt%,温度在80℃-100℃范围。芳纶浓度影响溶液粘度和电导率,从而对溶液的纺丝性能造成影响。用辊筒收集时得到了形貌较好的电纺膜,具有疏松透气的结构和较好的力学性能,其纤维直径在100nm-1μm之间;溶液浓度、纺丝电压、接收距离、流速对静电纺丝纤维的形貌尺寸和分布排列有重要作用,从而影响芳纶膜的结构和力学性能。经过烘干和水浴浸渍后可除去芳纶膜中绝大部分的溶剂,使芳纶膜结构和性能稳定。在溶液中添加少量溶解的阔叶木纤维后,控制纺丝条件,仍能得到纤维形貌完整的静电纺丝芳纶膜。
|
|
|
|
1 |
覃小红;王善元;;静电纺纳米纤维的过滤机理及性能[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2 |
刘莉;董相廷;王进贤;车红锐;;静电纺丝技术制备Y_2O_3纳米纤维[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
3 |
马美琴;李青山;;电纺PAN/竹炭微米纤维[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
4 |
顾德;吴丽莉;刘丽芳;俞建勇;;静电纺丝过程中的非稳定性研究[J];合成纤维工业;2006年02期 |
5 |
黄恒梅;王孝军;张刚;赵小川;王波;杨杰;;聚芳硫醚砜纳米纤维直径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8年10期 |
6 |
赵耀明;朱锐钿;严玉蓉;张振斌;曾宪岷;;明胶水溶液的静电纺丝成形[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11期 |
7 |
董相廷;刘莉;王进贤;刘桂霞;;静电纺丝技术制备Y_2O_3∶Yb~(3+),Er~(3+)上转换纳米纤维及其表征[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0年01期 |
8 |
何晨光;赵莉;崔磊;曹谊林;;静电纺丝制备PLGA纤维支架的初步研究[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06年01期 |
9 |
朱新生;庞娟;周正华;石小丽;;醋酸丁酸纤维素溶液性质及其静电可纺性研究[J];合成纤维;2006年11期 |
10 |
赵静娜;张敏;王建南;潘志娟;;蜘蛛丝/PLLA复合纳米级纤维纱的纺制及其细胞增殖性[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
11 |
迟蕾,姚永毅,李瑞霞,高绪珊,吴大诚;静电纺丝方法制备纳米纤维的最新进展[J];纺织科技进展;2004年05期 |
12 |
李岩,黄争鸣;尼龙6/66/1010三聚体的静电纺丝(英文)[J];合成橡胶工业;2005年04期 |
13 |
王娇娜;李从举;;TPEE电纺纳米纤维无纺布的制备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09年11期 |
14 |
冯亚凯;孟繁茹;肖若芳;王贺云;郭锦棠;陈庆良;刘建实;;脂肪族聚碳酸酯聚氨酯的静电纺丝[J];天津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
15 |
尹桂波,张幼珠;静电纺再生丝素纳米纤维形态结构的研究[J];丝绸;2005年02期 |
16 |
朱丹丹,李从举,李小宁,张天骄,高绪珊,胥伟华;聚醚砜电纺纳米纤维结构与形态的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
17 |
夏苏;王政;杨荆泉;吴金辉;;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新型生物防护材料[J];合成纤维;2008年01期 |
18 |
朱锐钿;严玉蓉;赵耀明;;明胶微/纳米纤维静电纺丝成型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8年05期 |
19 |
张玉军;曹海林;赵莹莹;张明艳;;溶剂对聚酰亚胺基碳纤维形貌的影响[J];化纤与纺织技术;2008年04期 |
20 |
冯玉;Aorigele;周雪松;;木质素/聚丙烯酸酯共混体系的静电纺丝研究[J];中华纸业;2010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