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区地磁与电离层闪烁特征分析及地震期间TEC异常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综合介绍了有关地磁场、电离层闪烁与电子浓度总含量(TEC)以及太阳活动的相关背景、理论知识,以及电离层和地震期间电离层异常扰动现象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并对肇庆地磁台与地磁数据、广州站电离层闪烁监测系统与闪烁数据,以及国际GPS服务中心(IGS)提供的TEC地图数据等进行了简单介绍和说明。论文在利用地磁、电离层闪烁和TEC等数据的基础上,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
1)利用2003年1月至2010年7月地磁数据对行星性指数Ap和Kp进行整体估算,并把估算结果与世界数据中心(WDC)给出的Ap和Kp指数进行对比及两者的偏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肇庆台地磁数据对Ap和Kp进行估算效果明显较好,估算方法基本可行,虽然在强磁扰时间段,估算效果有略微的下降趋势。
2)利用肇庆地磁台的监测数据和广州站的闪烁监测数据,对2008年7月到2010年7月太阳活动低年上升期间广州地区地磁扰动与电离层闪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磁暴/强地磁扰动对广州地区电离层闪烁的发生总体表现为抑制作用,电离层闪烁主要发生在低K值期间,而在K大于等于4时,电离层闪烁的发生呈下降趋势。春季的弱闪烁发生率、夜间中等以上闪烁发生率和夏季中等以上闪烁的发生率随K指数的增大而减小;在秋季和冬季闪烁发生率的大小与K指数变化无明显关系。综合分析地磁和太阳活动的变化对电离层活动发生的影响,广州地区闪烁主要发生在太阳活动较低的磁静日期间。
3)利用IGS提供的2011年3月份TEC数据,分析了3月24日缅甸7.2级地震事件期间其上空电离层TEC的异常扰动现象。结果表明:在震前10天内,上空电离层TEC出现了明显的异常扰动,电离层异常北驼峰在16日至18日期间出现了明显的较大区域负异常现象,且在18日时北驼峰明显向磁赤道漂移,负异常在19日时基本消失;而在地震发生的当天和震后一天出现了小范围的正异常,随后正异常消失。在地震期间地磁活动水平总体都相当平静,且太阳处于一个相对较稳定的中低活动水平,电离层出现的异常很可能与此次缅甸地震有关。
|
|
|
|
1 |
孟泱;王泽民;鄂栋臣;蔡红涛;;利用GPS对磁暴期间极区TEC变化与极区碎片(Polar Patches)的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8年01期 |
2 |
朱太平,龙其利;低纬电离层闪烁与扩散F[J];电波科学学报;1995年03期 |
3 |
朱太平;利用C频段卫星电视信号研究电离层闪烁[J];空间科学学报;1995年02期 |
4 |
王一举,万卫星,袁洪;基于WEB的电离层TEC信息系统构架设计[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3年03期 |
5 |
张东和,肖佐,古士芬,叶宗海;2000年4月6—8日磁暴期间电离层TEC观测研究[J];空间科学学报;2002年03期 |
6 |
张东和,孙臻,刘四清,龚建村,肖佐;大耀斑期间向日面电离层总电子含量的响应个例分析[J];空间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
7 |
何友文,龙其利;东亚中纬地区的电离层闪烁[J];电波科学学报;1994年02期 |
8 |
许大欣;电离层对GPS测距的影响[J];陕西天文台台刊;1997年00期 |
9 |
吴健,刘瑞源;前向多重散射矩方程的解及其在电离层闪烁中的应用[J];中国科学A辑;1989年12期 |
10 |
甄卫民,刘瑞源;电离层闪烁谱特征分析[J];空间科学学报;1992年02期 |
11 |
王一举,吴礼燕;电离层TEC预报中同化编辑器的设计[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
12 |
陈丽;冯健;甄卫民;;利用GPS进行电离层闪烁研究[J];全球定位系统;2006年05期 |
13 |
吴礼燕;王同喜;王一举;;电离层TEC与地方时相关性的数值分析[J];广西物理;2007年01期 |
14 |
胡连欢;宁百齐;李国主;;海南地区电离层闪烁观测与GISM模式预测的比较分析[J];空间科学学报;2007年05期 |
15 |
刘钝;冯健;邓忠新;甄卫民;;电离层闪烁对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定位影响分析[J];全球定位系统;2009年06期 |
16 |
刘钝;冯健;邓忠新;甄卫民;;电离层闪烁对GPS系统定位性能的影响研究[J];电波科学学报;2010年04期 |
17 |
陈仲生,马冠一;宇宙噪声的电离层闪烁与电离层不规则结构的结构参数[J];空间科学学报;1995年03期 |
18 |
周彩霞;吴振森;甄卫民;冯健;;昆明站电离层闪烁形态与海口站的对比分析[J];电波科学学报;2009年05期 |
19 |
韦静,张浩;LTC1923在DWDM激光器温控电路中的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03年07期 |
20 |
陈凤华;袁洪;;基于GPS信号的电离层S_4指数计算方法研究[J];空间科学学报;200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