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交直流系统故障相互作用分析计算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刘俊磊  
【摘要】:随着我国直流工程建设的快速推进,南方电网和华东电网已经形成了复杂的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multi-infeed direct current,MIDC)。在含有多条直流馈入的交直流混联大电网中,交直流系统间以及各馈入直流系统间所存在的极其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在故障情况下显得越发突出,其机理的揭示及相关问题的研究对于确保交直流混联大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本文围绕交流电网故障时,交直流系统间故障稳态相互作用分析计算方法和故障暂态过程对交流电网保护的影响机理展开研究工作。针对故障稳态,分析建立不引起换相失败的交流故障情况下直流系统等值模型,并基于其提出一种MIDC系统受端交流电网故障分析及谐波计算方法;研究直流输电系统谐波不稳定的机理以及提出直流谐波保护新判据。针对故障暂态,分析建立换相失败情况下直流系统等值工频及工频变化量电流动态相量模型,并基于其分析直流换相失败对交流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机理。主要内容如下: 1.在分析交流系统故障情况下换流器动态开关特性和直流控制系统响应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计及直流控制特性的直流系统等值模型。该模型反映了交流系统故障时由直流系统决定的直流系统注入交流系统电流的工频及各次谐波分量与换流母线电压的工频及各次谐波分量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多直流馈入交流电网故障分析所需的交直流系统间的接口模型。 2.基于计及直流控制特性的直流系统等值模型,结合受端交流电网的拓扑结构和交流不对称故障的边界条件,提出了一种多直流馈入交流电网故障分析和谐波计算方法,能有效提高各种运行工况下直流系统注入交流系统电流以及换流母线电压的工频和各次谐波分量的计算精度。以CIGRE标准测试系统为基础搭建三馈入直流输电系统模型,将所提方法用于该模型的故障分析和谐波计算,并与PSCAD/EMTDC电磁暂态仿真软件的仿真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计算简单,可靠收敛,精度较高,为MIDC系统故障分析、谐波抑制、滤波装置的配置和继电保护的整定配合等提供了定量分析依据。 3.高压直流换流器谐波调制特性和换流变压器饱和特性的共同作用可以导致谐波不稳定现象的发生。对换流器的谐波调制特性和换流变压器饱和时的谐波变换特性进行分析,基于谐波在饱和换流变压器以及换流器交直流侧的闭环传变特性,提出了一种换流变压器铁心饱和型谐波不稳定判据。基于该判据,对换流器运行参数、换流变压器参数和交直流系统等值阻抗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电磁暂态仿真软件PSCAD/EMTDC建立测试模型证明了该判据简单,物理意义清晰,参数易得,且可定量评估换流变压器铁心饱和型谐波不稳定发生的程度,为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谐波不稳定的风险评估和抑制措施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4.针对直流100Hz保护逻辑中存在识别换流阀故障和交流不对称故障的难题,在详细分析换流阀故障和交流不对称故障导致换流器电流开关函数产生工频负序分量机理不同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两种故障情况下换流站6脉动换流器电流开关函数工频负序分量幅值比的不同来识别换流阀故障和交流不对称故障的新方法。该方法不仅能正确识别换流阀故障和交流不对称故障,而且能实现换流阀故障时故障桥的定位。基于贵广II回HVDC系统详细模型对该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可靠,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5.在交直流互联系统中,交流电网故障引发的直流换相失败可导致交流电网保护不正确动作。分析建立了换相失败情况下逆变器的开关函数模型和直流电流暂态变化模型;根据调制理论及卷积定理,推导出了换相失败情况下直流系统的等值工频及工频变化量电流的动态相量模型;通过分析表明该等值工频及工频变化量电流的变化特性有别于纯交流系统,可能造成交流电网故障引发换相失败时交流电网保护的不正确动作;最后,结合两种具体的交流电网保护,分析了直流换相失败导致交流电网保护不正确动作的机理,为交直流系统继电保护策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国建宝;牛新生;刘玉田;;交直流系统相互影响研究综述[J];山东电力技术;2008年05期
2 王超;张红丽;刘福锁;任勇;李四勤;焦龙;;新能源集群送出交直流系统多稳定问题演化机理及防控措施[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9年04期
3 李庚银,陈志业,何富发;一个多功能的交直流系统数字仿真及谐波分析程序[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3年10期
4 李国栋;皮俊波;王震;严宇;;三峡近区电网交直流系统故障案例分析[J];电网技术;2012年08期
5 林伟芳;汤涌;卜广全;;多馈入交直流系统短路比的定义和应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年31期
6 屠竞哲;史济全;;交直流系统稳定性分析研究综述[J];华东电力;2011年11期
7 张伯明,丁奇锋,钟德成;多端交直流系统状态估计[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0年11期
8 朱建生;;改造交直流系统时的临时供电装置[J];电力与能源;2013年02期
9 张国辉;李其莹;张海静;刘萌;史方芳;施雨;杨浩;;基于电压灵敏度的交直流系统源网协调电压优化控制[J];智慧电力;2019年04期
10 陈晓彬;王锃;邢文忠;吴永峰;;关于站用交直流系统故障的处理研究[J];自动化应用;2017年08期
11 杨波;崔红芬;邱高;陶琼;刘挺坚;余豪杰;刘友波;;基于储能系统控制的同步交直流系统稳定性改善方法[J];可再生能源;2020年09期
12 颜泉,李兴源,刘红超,许秀芳;多馈入交直流系统关联测量分散协调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04年12期
13 申洪明;宋璇坤;肖智宏;刘颖;陈炜;张祥龙;曹靖;;交直流系统受端故障对送端电压扰动影响及对策研究[J];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2018年05期
14 李志铿;王钢;李海锋;黎小林;傅闯;;交流不对称情况下交直流系统谐波分析计算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06期
15 林伟芳;汤涌;卜广全;;多馈入交直流系统电压稳定性研究[J];电网技术;2008年11期
16 肖俊;李兴源;;多馈入和多端交直流系统相互作用因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电网技术;2014年01期
17 吴强;吴杰康;梁缨;陈国通;张飚;;基于特征结构法的交直流系统电压稳定性分析方法[J];现代电力;2007年02期
18 王正风;薛禹胜;杨卫东;;受端负荷模型对交直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年18期
19 王践伟;;矿井提升机直流控制系统的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21年03期
20 王邱凌峰;杨都;;提高直流控制系统可靠性的环形回路设计[J];科技视界;2017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蔚;;牵引变电所交直流系统防止过电压的探讨[A];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铁道分会场专集[C];2009年
2 蔡琼慧;;美肯石蜡包埋机故障分析两例[A];2019浙江省医学会医学工程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9年
3 秦龙江;;GE LOGIQ E9超声诊断仪常见故障分析[A];2019浙江省医学会医学工程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9年
4 周惠;;ASP300S全自动组织脱水机故障分析及维护保养[A];2019浙江省医学会医学工程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9年
5 高永明;;汽车冷却系常见故障分析[A];2021年海南机械科技学术论坛论文集[C];2021年
6 潘宗玮;;呼吸机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暨2009中华临床医学工程及数字医学大会论文集[C];2009年
7 纵照义;丁勇;赵秀云;;PET/CT使用过程中故障分析一例[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8 吴筠;张文昌;徐建立;;马奎特监护站常见故障分析(摘要)[A];山东医学会医疗器械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9 柴振明;王非;;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故障分析及解决[A];2008年中华临床医学工程及数字医学大会暨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钟志龙;;医用水冷系统故障分析和维护保养[A];广东省医学装备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4年
11 裴峰;;5401系列X线电视场扫描电路几例故障分析[A];山东医学会医疗器械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12 裴峰;;几例自动亮度控制器故障分析[A];山东医学会医疗器械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13 康杰;;B超诊断仪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全国医疗器械应用技术评价暨医学影像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4 蔡爱萍;;心电图机干扰故障分析及对策[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5 施惠芬;;雅培Architect i20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的几例常见故障分析[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十五次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16 姚新琴;;麻醉机呼吸机的原理及常见故障分析[A];2009年浙江省医学工程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7 王亮;;机内通话器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A];航空安全与装备维修技术——航空安全与装备维修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18 许明强;郑峰;李大鹏;;放免Γ测量仪简介及常见故障分析[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八次学术年会暨《医疗设备信息》创刊20周年庆祝会论文集[C];2006年
19 凌霁云;;赛康卡式消毒锅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十五次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20 唐从森;钱德军;徐春林;;GE Brightspeed 16高压故障分析[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十五次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俊磊;交直流系统故障相互作用分析计算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2 邓瑜佳;交直流混联系统换相失败下的保护与故障定位方法[D];西南交通大学;2019年
3 李新年;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及其预防措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4 肖浩;多馈入直流系统电压稳定性和换相失败评估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5 陆俊;基于激励-响应关系的常规直流输电建模及控制性换相失败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21年
6 刘席洋;交直流混联电网换流器暂态特性及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20年
7 成敬周;高压交直流互联系统故障分析及相关保护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8 翁华;大规模交直流系统电磁暂态仿真和稳定控制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钟锐;含直流配电网的交直流系统潮流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9年
2 李亚辉;计及安全约束的含VSC-HVDC交直流系统多目标最优潮流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8年
3 刘青;多馈入交直流系统的改进短路比指标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4 黄亚磊;含VSC-HVDC的交直流系统静态电压稳定分析与控制[D];东北电力大学;2017年
5 弓帅;混合多馈入交直流系统长期电压协调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21年
6 艾鹏;交直流系统扰动后稳态频率预测与自动切负荷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7 张玉健;交直流混联系统过电压机理分析与抑制措施[D];山东科技大学;2019年
8 林伟芳;多馈入交直流系统电压稳定分析[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8年
9 刘芳;S公司桥式起重机故障分析与维护方案优化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7年
10 王如燕;针对AES结构的差分故障分析方法效率改进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11 王哲;配电网线路故障分析与定位研究[D];郑州大学;2018年
12 余骋远;基于工业大数据的设备健康与故障分析方法研究与应用[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2017年
13 陈蔚文;感应电炉的高速数据采集与故障分析系统[D];浙江大学;2015年
14 孟瑞龙;含大规模风电场的交直流系统相互影响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4年
15 张超明;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相继换相失败机理及控制策略研究[D];东南大学;2020年
16 陈榆丰;统一潮流控制器提升换相失败免疫能力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0年
17 穆文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后续换相失败的抑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21年
18 宋海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连续换相失败抑制方法及保护影响研究[D];广西大学;2021年
19 卢奕;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风险评估与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20年
20 李永光;基于直流控制系统的换相失败抑制措施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胡英;让故障分析精细化[N];计算机世界;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