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掺杂氧化锌一维纳米棒阵列的制备和光电性能研究
【摘要】:Zn O是一种Ⅱ-Ⅵ族直接带隙宽禁带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室温禁带宽度为3.37 e V,激子结合能高达60 me V,在紫外、蓝、绿光发光二极管、激光器和紫外探测器等方面显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由于本征Zn O中存在大量的本征施主缺陷,使得p型Zn O较难以合成,成为其实现光电领域应用的瓶颈。近年来,随着材料制备技术和纳米科技的发展,有关p型Zn O掺杂的研究越来越多。而且,理论计算和实验证实V族元素(N、P、As、Sb)和I族元素(Li、Na、K、Cu、Ag、Au)都可作为p型Zn O的受主掺杂元素。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一维Zn O纳米材料和p型Na掺杂的Zn O纳米棒的制备及光电性能,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介绍了一维纳米材料的概念、Zn O纳米材料的基本性能和制备方法以及一维Zn O纳米阵列的p型掺杂和应用的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二章介绍了本文中一维Zn O纳米棒阵列的合成方法和表征。第三章探讨了不同锌原料制备的多种Zn O纳米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缓冲层技术合成准一维Zn O纳米棒阵列,分析了其生长机理。第四章介绍了增强Zn O纳米棒场发射性能的方法。第五章和第六章介绍了p型Na掺杂Zn O纳米棒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七章为结论。本论文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如下:(1)借助缓冲层技术,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Si衬底上制备了一维Zn O纳米棒阵列,研究Zn O缓冲层厚度对纳米棒阵列的生长、光致发光和场发射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本文中最优缓冲层厚度约为50 nm。这为后文的Na掺杂Zn O纳米棒阵列的生长打下基础。根据Zn O纳米棒截面TEM分析,发现在Zn O纳米棒和缓冲层中间有过渡层形成。该过渡层由沿缓冲层中晶粒的外延晶粒组成,Zn O纳米棒继而沿着过渡层晶粒的生长方向外延生长。缓冲层Zn O沿c轴择优生长,因此Zn O纳米棒近似垂直于衬底生长,呈一维阵列形式排列。(2)探索并研究了一维Zn O纳米棒场发射性能增强的方案:结合等离子体刻蚀减小纳米棒顶端直径和Al N薄膜对Zn O纳米棒进行表面修饰,可以有效降低场发射开启和阈值电场,增强场发射电流密度。(3)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成功制备了p型Na掺杂的Zn O(p-Zn O:Na)纳米棒。XRD、XPS和TEM等表征手段证明Na掺杂Zn O形成NaZn受主。霍尔效应测试表明Na掺杂量介于1.2 at.%至2.1 at.%之间的Zn O纳米棒是p型半导体,空穴浓度约1015 cm-3。低温光致发光光谱和伏安特性测试均进一步证明Na掺杂Zn O纳米棒的p型导电特性。同时,研究了热处理对Zn O:Na纳米棒性能的影响。以50℃/s的速度快速升温,在氮气气氛下热处理Na掺杂的Zn O纳米棒,因为激活间隙Na形成NaZn,使其空穴浓度由3.4×1015 cm-3最大增加到1.2×1016 cm-3。而以10℃/min的速度升温,在氧气气氛下热处理Na掺杂的Zn O纳米棒,则由于Na激活和氧空位减少的共同作用,使其空穴浓度增加,最大达到4.1×1016cm-3。(4)用热扩散的方法制备了p型Na掺杂Zn O纳米棒。在Zn O纳米棒表面旋涂含Na前驱体溶液后再高温热处理。虽然光电子能谱分析测试表明该方法使Na掺入了Zn O,900℃下进行热扩散的Zn O纳米棒中Na含量最高为0.9 at.%;但霍尔测试表明此样品呈弱p型导电特性,空穴浓度为~1014 cm-3。(5)制备并研究了基于p型Na掺杂的Zn O纳米棒的p-Zn O:Na/n-AZO的同质结。Na掺杂Zn O纳米棒的霍尔测试和同质结器件的伏安特性研究证实了Na掺杂的Zn O纳米棒呈p型导电,开启电压约为0.5 V。
|
|
|
|
1 |
王怀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量碱金属K、Na的分析[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3年04期 |
2 |
富阳;密封介质4010NA的气相色谱分析[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1996年01期 |
3 |
那平;张帆;李艳妮;;水化Na-蒙脱石和Na/Mg-蒙脱石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物理化学学报;2006年09期 |
4 |
厉英;张丽华;姜茂发;;NaCo_2O_4及其Na位掺杂热电材料的制备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8年03期 |
5 |
姜向敏;杜萍;徐云根;张迪;龚国清;尤启冬;;4-[4-(2,3,4-三甲氧基苄基)哌嗪-1-基甲基]苯甲酰胍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Na~+/H~+交换器1抑制活性[J];有机化学;2008年12期 |
6 |
王定国,郭谓;铝—硅共晶活塞合金的Na、P变质[J];内燃机配件;2000年05期 |
7 |
郑展;陈凌翔;叶志镇;;Na掺杂含量对ZnO:Na_x薄膜结构和光电性能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1期 |
8 |
黄俊;李春;陈咏梅;韩锐;;4010NA接枝聚异戊二烯大分子防老剂的制备及在天然橡胶中的抗老化性能[J];合成橡胶工业;2013年05期 |
9 |
;新型高精度高性能线切割放电加工机——三菱NA系列[J];模具制造;2009年07期 |
10 |
杨欢;;新型线切割放电加工机——三菱NA系列[J];金属加工(冷加工);2009年21期 |
11 |
王春明,王矜奉,陈洪存,王文新,苏文斌,臧国忠,亓鹏;Na对SnO_2-CoO-Nb_2O_5系压敏材料电学性能的影响[J];功能材料;2003年06期 |
12 |
罗素明;测量人体血液中~(24)Na估算中子事故剂量[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997年05期 |
13 |
吴胜伟,李燕,李玉兰,董生,黄旋,李文新;Na~(125)I在碳纳米管中的填充[J];同位素;2003年Z1期 |
14 |
亓利剑,夏义本,袁心强;合成红色绿柱石中通道水分子构型及~1H和~(23)Na核磁共振谱表征[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2年03期 |
15 |
Грачева Н.И.;Погапов Е.Э;郭辉;;防老剂4010NA在异戊橡胶—氯丁橡胶体系中质量迁移过程的研究[J];橡胶参考资料;1983年06期 |
16 |
冯乃祥,邱竹贤;用阴极过电压计算冰晶石熔体中Na~+和F~-扩散系数[J];东北工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
17 |
付冬苗,黄校春;用Na~+确定凝汽器的泄漏率及应用[J];工业水处理;2004年01期 |
18 |
АлексееваК.В.;王秀华;;一些配方因素对稳定剂4010NA向浅色橡胶扩散的影响[J];橡胶参考资料;1988年03期 |
19 |
程爱珠;张循良;陈宜俍;郭士岑;秦建昭;;用Na水玻璃合成L沸石[J];郑州工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
20 |
刘立萍;米迎波;沈宏桂;彭密军;;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PVB树脂中杂质Na的研究[J];化学世界;2008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