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复合材料光纤及后处理技术研究

黄凯敏  
【摘要】:随着新型半导体材料的不断涌现和光纤制备工艺的不断发展,集成具有不同的光学、热学、力学和电学等性能材料到光纤中,构成复合材料光纤,已成为光纤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并在光电探测、传感、光开关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硒(Se)和碲(Te)是两种重要的元素半导体,具备许多独特的性能,如光电导性、压电性、高非线性光学响应,对2~12μm光具有高的透过性。因硒和碲能形成良好的晶体固溶体,可按光纤性能需要,制备成任意Se、Te比例的Se/Te芯复合材料光纤。直接制备的Se/Te芯复合光纤纤芯为非晶态,研究对此光纤进行适当的后期处理,以实现光纤纤芯晶化,或纤芯微结构化,如此可提高光纤的光、电性能和传感性能。基于本课题组的光纤方面的技术积累,本研究成功制备出磷酸盐玻璃包层Se_(0.5)Te_(0.5)纤芯复合光纤。再采用热晶化工艺,提高了光纤在光电导性和压力传感等方面的性能,并探索了利用激光晶化光纤实现纤芯的晶化和结构转变技术。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Se_(0.5)Te_(0.5)纤芯/磷酸盐玻璃包层复合光纤的制备技术:依据光纤匹配性要求,对Se_(0.5)Te_(0.5)纤芯复合光纤的包层玻璃进行了选择,确定多组分磷酸盐玻璃为匹配的光纤包层材料;熔制了大尺寸磷酸盐玻璃,组装了低损耗复合光纤预制棒;研究了利用熔融纤芯技术拉制复合材料光纤技术,获得了拉制Se_(0.5)Te_(0.5)纤芯/磷酸盐玻璃包层复合光纤的工艺参数,制备出纤芯直径为45μm,包层外直径为290μm的非晶态Se_(0.5)Te_(0.5)纤芯复合光纤;由于采用低温光纤拉制技术,较好控制了光纤制备过程中包层氧向纤芯的热扩散,使纤芯区域氧的质量分数仅为3%。(2)研究了热晶化Se_(0.5)Te_(0.5)纤芯/磷酸盐玻璃包层复合光纤的后处理技术:直接拉制的Se_(0.5)Te_(0.5)纤芯/磷酸盐玻璃包层复合光纤,纤芯为非晶态。此光纤经150°C下1小时热处理,得到晶态Se_(0.5)Te_(0.5)纤芯复合光纤。非晶态Se_(0.5)Te_(0.5)芯光纤无光电响应,而晶态Se_(0.5)Te_(0.5)芯光纤在633 nm激光照射下电导率达4.0×10~(-2)Ω~(-1)cm~(-1),是在黑暗条件下光纤电导率的60倍。并且,晶态Se_(0.5)Te_(0.5)芯光纤的电导率展示了应力敏感现象,当晶态Se_(0.5)Te_(0.5)纤芯光纤受到一个垂直于光纤轴向方向的作用力而发生弯曲变形时,其电导率(9.8×10~(-4)Ω~(-1)cm~(-1))是不受力条件下电导率(5.8×10~(-4)Ω~(-1)cm~(-1))的1.7倍。(3)研究了532 nm激光对非晶态Se_(0.5)Te_(0.5)纤芯/磷酸盐玻璃包层复合光纤纤芯微球化技术:使用250 mW 532 nm激光照射光纤,激光移动速度为2.45 mm/h时,在光纤纤芯空间得到Se_(0.5)Te_(0.5)微球。光纤纤芯中Se_(0.5)Te_(0.5)微球转化的同时,Se_(0.5)Te_(0.5)也从非晶态转变为晶态。先后用氢氟酸和稀盐酸对含有Se_(0.5)Te_(0.5)微球的复合光纤进行腐蚀,成功得到了晶态Se_(0.5)Te_(0.5)合金半导体微球。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7条
1 袁启华;崔华;;光纤制造中的掺氟问题[J];化学通报;1987年10期
2 吴国盛;;光纤的断面分析[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1987年04期
3 范明海,王寿泰,徐传骧;紫外光固化塑料光纤包层材料[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1997年06期
4 范明海,王寿泰,徐传骧;塑料光纤包层的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8年09期
5 陈嘉鹭;施国棋;查健江;;生产工艺对光纤质量的影响[J];数字通信世界;2018年03期
6 ;光纤及其传输理论[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1年03期
7 刘家喜;沈骁;霍加磊;蔡宇;胡二涛;韦玮;;GG-IAG大模场光纤制备与增益性能的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8年10期
8 裴丽;王建帅;郑晶晶;宁提纲;解宇恒;何倩;李晶;;空分复用光纤的特性及其应用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8年10期
9 郭永解;赵松庆;窦海啸;曹玉超;范大恩;方珍意;陈海燕;;非圆形光纤研究进展[J];航空兵器;2017年06期
10 陈秀娥;;苏联研制成能经受低温的光纤[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86年12期
11 廖平录;郝军杰;秦静;潘彦;孙茂林;;光纤拉丝能源综合利用系统的开发[J];机械制造;2018年09期
12 王子涵;王清月;栗岩锋;胡明列;柴路;;光子晶体光纤包层基模解析解法的研究[J];量子电子学报;2005年06期
13 张庭;刘颖刚;刘鑫;高晓艳;张静乐;李康;;微纳光纤的制备及其光学特性研究[J];压电与声光;2018年05期
14 吴静;;仿真在光子晶体光纤教学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8期
15 杨建良,向清,黄德修,郭照华;智能复合材料中传感光纤包层的优化研究[J];纤维复合材料;1997年04期
16 魏忠;张新胜;王宪国;吴跃辉;王占涛;;有机光纤透光混凝土的制备及试验研究[J];商品混凝土;2017年12期
17 王东宁;陈未萍;刘烨;杨钰邦;李伟伟;刘静;杨帆;李柳江;;微型光纤线上/线内实验室[J];应用科学学报;201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凯;储九荣;吴祥君;张海龙;;连续反应挤出低损耗塑料光纤生产工艺研发[A];2012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喻煌;张一驰;王涛;骆城;;多芯光纤预制棒工艺技术及多芯光纤性能[A];光纤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一届七次理事会暨技术交流会会议文集[C];2017年
3 刘晓颀;孙伟民;姜宇;刘永军;于海娇;;圆环形光子晶体光纤特性分析[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越;光纤传感网络中关键器件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2 徐曜;全光网络关键器件与少模光纤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3 成磊;埋入光纤的光电互联PCBA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4 靳文星;新型少模光纤和多芯光纤的特性及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5 赵如薇;1.5μm全光纤短脉冲激光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6 刘昱;光学模式转换器与光纤多参量传感器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7 蒋小强;新型色散管理光纤对的理论设计和实现工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伍刚;极化光纤调相器及其应用[D];北京大学;2007年
9 张治国;光纤传感应用中若干关键技术及系统方案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10 陈振宜;光纤熔锥耦合系统理论新方法及其在光纤器件和传感中的应用[D];上海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秀秀;电纺微纳光纤的制备及其传感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2 刘子叶;基于分布式应变测量的光纤形状传感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8年
3 黄凯敏;复合材料光纤及后处理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4 石朝霞;基于镀膜反射拉锥光纤的液体检测传感器的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8年
5 王瑞祥;高定位准确度的光纤断点检测装置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6 李金洪;混合模式微光纤谐振器的传感应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8年
7 郭溪;拉伸状态下光纤经编传感织物结构与光性能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8年
8 吴昌;光纤机械强度和弯曲损耗随环境变化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9 邓大申;基于硫化钨纳米涂覆薄芯光纤—马赫曾德尔干涉型气体传感器及其气敏性能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8年
10 温永强;光纤微结构在液位及振动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