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源大肠杆菌耐药表型和基因型研究
【摘要】:猪肉是我国最主要的肉类以及肉制产品原料。伴随着抗生素在疾病防治和饲料添加中的广泛使用,猪源大肠杆菌对其抗生素耐药性日益严重。耐药菌株可感染生猪、污染猪肉进一步通过食物链将其耐药性传播至人类,造成严重的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从广州某生猪养殖场中的腹泻仔猪、健康仔猪以及猪圈环境中采集样本共147份,根据GB 4789.6-2016对样本进行大肠杆菌分离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B)对分离菌进行11种抗生素敏感实验,PCR方法检测耐药大肠杆菌携带的耐药基因,并用接合转移实验探究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水平转移情况。具体内容如下:1、采样共147份,分离率为78.23%。腹泻仔猪的粪便、鼻拭子等样本中,大肠杆菌的分离率为85.57%;健康仔猪的粪便、鼻拭子等样本中,大肠杆菌的分离率为89.29%;而猪圈环境的地面、饮用水以及饲料样本中,大肠杆菌的分离率为78.23%。2、通过K-B法对分离菌株进行环丙沙星、氨曲南等11种药物药物敏感性试验,所有菌株对复方新诺明耐药最严重,耐药率接近100%;对喹诺酮类抗生素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环丙沙星有较高的耐药率,分别为53.91%(62/115)、48.70%(56/115)、36.52%(42/115);本次分离菌株的多重耐药菌数达46.09%(53/115),所有菌株对美罗培南敏感。3、本实验的耐药基因PCR结果显示,四环素类tetM基因的检出率最高,检出率达100%;aac(3')-Ⅰb、aac(3)-Ⅱb、bla_(TEM)、ant(3'')-Ⅰa、bla_(CTX)、sul1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84.62%、84.62%、73.81%、73.08%、61.90%、54.39%;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B、qnrS、aph(3')-Ⅱa的检出率较低,分别为6.35%、14.29%、38.46%。本实验中所有分离菌中未检测到qnrA基因、tetK基因。4、53株多重耐药分离菌通过接合转移实验,39株分离株成功将耐药质粒转入受体菌E.coli J53中。对接合子进行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等5类抗生素的药敏实验,PCR方法检测接合子携带的耐药基因。结果表明,接合子对抗生素耐药水平以及携带的耐药基因明显低于供体菌。本研究获得某生猪养殖场的猪源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抗生素的耐药性以及耐药基因的分布规律,以期指导仔猪腹泻病的防治用药,同时进一步为防治食源性疾病的爆发提供数据支持。
|
|
|
|
1 |
丁轲;余祖华;程相朝;张春杰;王天奇;闫文朝;赵战勤;王臣;;猪源高产淀粉酶芽胞杆菌的选育和酶学性质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四次猪病防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
2 |
吴昊;丁壮;毕玉海;李志杰;王昌庆;刘美;李少丽;邱蜜蜜;;猪源副粘病毒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三届猪病防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
3 |
焦安心;王玮;李郁;魏建忠;孙裴;;安徽地区猪源链球菌的生物学特性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
4 |
丁轲;余祖华;程相朝;张春杰;王天奇;闫文朝;王臣;赵战勤;;猪源高产蛋白酶芽胞杆菌的诱变选育和酶学性质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四次猪病防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
5 |
姜永康;曹国文;曾代勤;徐登峰;戴荣国;陈春林;周淑兰;;猪源乳杆菌的分离鉴定与生物特性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第三届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
6 |
王志林;王丽;蒋宗勇;马现永;杨雪芬;温晓鹿;胡胜兰;;猪源发酵乳杆菌的筛选及其益生特征评价[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第五届第十二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
7 |
杨汝德;文钰;陈惠音;;猪源益生菌的分离、鉴定与特性研究[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
8 |
刘树明;王颖;孔令聪;王梓;马红霞;;佩兰醇提物联合环丙沙星对缩小猪源链球菌耐药突变选择窗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与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
9 |
何小明;姚火春;张洪彪;蔺涛;袁世山;龙进学;丁铲;;一株猪源1型呼肠孤病毒的分离及鉴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
10 |
谢晓芸;郭刚;赵静;张红凤;马增军;;猪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分离与鉴定[A];第三届河北省畜牧兽医科技发展大会论文集(上册)[C];2016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