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查批捕环节的非法证据排除
【摘要】:基于宪法及检察官职业伦理的要求,检察机关在审查批捕环节负有排除非法证据的义务。在审查批捕环节排除非法证据,具有及时监督侦查行为、保障犯罪嫌疑人人权、节约司法资源等诸多优点,是我国刑事司法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相较于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和审判阶段,审查批捕环节排除非法证据具有独特的优势,无法被其他阶段的非法证据排除吸收或取代。本文围绕检察机关在审查批捕环节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状况进行研究,首先论述了检察机关在审查批捕环节排除非法证据的法理基础,随后对刑事诉讼各阶段非法证据排除程序进行了比较分析。其次,本文对审查批捕环节非法证据排除的现状进行考察。通过对域内外的非法证据排除现状进行梳理,挖掘我国审查批捕环节的非法证据排除存在的问题,即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证据遭遇到较大的阻力、非法证据的认定存在争议以及该环节的非法证据排除程序可操作性不强。分析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可归结为三点,分别是检察机关受追诉思维的惯性影响,法律监督者的身份角色并未完全适应;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与我国审查批捕制度较难兼容;犯罪嫌疑人维权意识淡薄,律师难以发挥作用。在本文的最后一部分,结合当下的司法实践和我国国情,笔者对审查批捕环节非法证据排除的完善优化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方案。针对审查批捕环节非法证据排除程序本身,应明确参与主体,完善启动方式;细化排除标准,完善排除程序;明确排除效力,完善救济机制。除此之外,加强配套机制的保障,对于审查批捕环节非法证据排除的完善优化,具有极高的价值。因此,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革新司法理念,倡导多元的检察文化;检察机关提前介入侦查取证,从“事后监督”转变为“同步监督”;提高律师在审查批捕环节的参与率,重视律师的作用;完善各阶段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