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近代基督教教会建筑的本土化研究
【摘要】:自从清代以来广州就与西方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交流,大部分基督教传教士都是以广州为起点并向内陆推广,并随着近代西方殖民势力入侵的加深而不断加剧传播。因此,广州的基督教长期是全国发展最快、最广的地区。基督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传入广州,为适应环境的变化产生了本土化,而教会建筑是基督教本土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教会建筑在受多种因素影响下所呈现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中西文化交融特征,也就是教会建筑的本土化特征。如今广州现存的教会建筑逐渐成为一种城市文化景观,是广州重要的建筑文化遗产,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与人文价值。本文以广州近代基督教教会建筑为研究对象,包含基督教兴建的教堂、学校和医院等建筑类型。在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基督教在广州的传播历史以及建设活动,并通过图表整合现存教会建筑的相关资料;对广州近代主要的基督教差会的本土化历程以及建筑实例进行分类解析与对比分析,以社会学的角度探讨基督教差会对教会建筑的影响;结合广州地理与人文环境的分析,以建筑文化学的角度探讨广州近代教会建筑的功能空间与风格特征,总结分析出广州近代教会建筑的本土化特征。从而得知广州的地理与人文环境对教会建筑的本土化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在教会建筑本土化特征产生异同中起了重要作用。在对广州近代教会建筑本土化的历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有更全面的理解后,基于本土化的分析为教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提供更优化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