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涉药网络舆情政府回应效果的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研究

刘敏雅  
【摘要】: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党中央和国家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对医疗体制改革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与人民分享改革的红利,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强调,要把完善医疗体系作为保障民生的重要着力点,同时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已取得重大进步,但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目前医疗体系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我国旧医疗体制改革采用的是医疗市场化导向,公医不公、医疗腐败、药价虚高、药品质量问题多发、城镇医药资源不均,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没药用、用不起药,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与医药生态的不适应间的矛盾日益明显。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特别是社交媒体的出现,人们借助发达的互联网对某些涉药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等在网络上发表自已的认知、情绪、态度、观点,在互联网上传播形成涉药网络舆情,如2016年的山东问题疫苗事件、2018年的长春长生问题疫苗事件。这些涉药网络舆情又由于与普通大众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与人民群众粘合度高,爆点多、传播快、代入感强,影响范围广,对现有医疗体制改革带来挑战,给涉药网络舆情的政府回应带来极大的挑战。在持续政府回应的要求下,涉药网络舆情的政府回应已经被提上重要的进程,引起了党和国家、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都期盼着回应关切,解决人们关切。然而,由于药品发展不平衡性,涉药网络舆情的突发性,政府本位观念深,政府官员的涉药网络舆情回应能力弱等原因,涉药网络舆情政府回应还存在回应不及时、回应措施不完善、回应效果差影响政府公信力、回应问责制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在构建服务型政府、回应型政府、法治型政府的大环境下,如何提升涉药网络舆情政府回应的效果,将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本论文通过对近十年的20例涉药网络舆情事件进行案例分析,对案例中涉药网络舆情政府回应的效果进行评估,对影响政府回应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根据定量分析排列出涉药网络舆情政府回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如政府为人民服务至上的价值追求、网络舆情的诉求、政府的语言行动制度、公检法的联合一致行动、中央政府/上级政府的介入。从主要影响因素的角度提出,提升涉药网络舆情政府回应效果的策略及建议,一是从政府回应的理念方面,树立为人民服务至上的价值追求、透彻了解网络舆情的诉求。二是从政府回应行动方面,切实发表声明与采取行动、要求公检法联合统一行动、重大事件由中央政府上级政府的介入、应关注网络并充分利用网络。三是从政府回应的制度建设方面,加强组织建设、能力建设、机制制度建设和信息系统建设。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锦华;;论网络舆情事件中的政府回应[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4年10期
2 ;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榜:山西疫苗应对失当[J];新闻实践;2010年05期
3 夏厦;;互动视角下突发网络舆情政府回应分析——以天津港大爆炸为例[J];今传媒;2017年06期
4 兰丽珍;;网络舆情视域下地方政府公信力重塑分析[J];闽商文化研究;2017年01期
5 金飞;;网络舆情与地方政府公信力互动关系研究[J];理论月刊;2018年03期
6 朱丹丹;;网络舆情下的政府公信力[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年33期
7 周晨;;网络舆情治理中地方政府公信力的重塑与提升[J];行政科学论坛;2019年02期
8 陈佳男;索志林;;网络舆情视域下地方政府公信力提升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年07期
9 王宇佳;;网络舆情危机应对与地方政府公信力提升策略——从公关哲学的视角[J];传播力研究;2018年13期
10 陈蕾;;从“长生疫苗”事件看主流媒体的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J];东南传播;2019年09期
11 高如;;网络舆情视角下的非理性话语表达——以山东非法疫苗事件为例[J];采写编;2016年03期
12 荀海龙;;浅谈网络舆情与政府公信力[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8年02期
13 景莹;;合理应对网络舆情 提高地方政府公信力[J];人民论坛;2018年16期
14 武晓慧;;基于有效应对网络舆情视角的提升政府公信力研究[J];智富时代;2017年12期
15 武力;;大数据时代网络公共事件的舆情治理——基于戴维·伊斯顿的政治系统理论[J];党政干部学刊;2020年03期
16 ;“问题疫苗”为何进不了上海[J];领导决策信息;2016年13期
17 赖宏慧;廖华;钟娟;;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监控的初探研究[J];科技信息;2013年09期
18 孟钦武;;网络舆情危机应对与地方政府公信力提升策略——从公关哲学的视角[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12期
19 沈炫屹;;政府公信力的提升与网络舆情治理[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08期
20 刘可文;石迪;;网络與情视野下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提升策略[J];新闻窗;201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美;;地方政府对网络舆情管理的策略研究[A];2022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三)[C];2022年
2 薛鹤强;胡斌;;智能环境中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演化研究[A];第23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CCSSTA23rd 2022)会议论文集[C];2022年
3 秦潘;;基于网络舆情传播理论的新媒体环境下舆情信息传播路径[A];中国当代社会科学与高校教育会议论文集[C];2021年
4 张志辉;钟晓钕;李岩;张艳萍;;关于涉检网络舆情的应对、引导机制问题[A];第二届新时代优秀检察成果·智慧检务建设论文集(二)[C];2021年
5 彭瑜婷;万晓红;;境外社交媒体的北京冬奥会网络舆情分析——基于Twitter推文的词频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墙报交流(体育新闻传播分会)[C];2022年
6 王娟;;5G时代体育突发事件舆情应对与经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墙报交流(体育新闻传播分会)[C];2022年
7 ;"女性+"综艺内容生态价值报告[A];艾瑞咨询系列研究报告(2022年第6期)[C];2022年
8 徐飞;;高校社交网络舆情引导策略研究[A];2022电脑校园网络论坛论文集[C];2022年
9 姚蓉;熊姿;尹格;;基于网络舆情引导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A];2022电脑校园网络论坛论文集[C];2022年
10 边隽;;网络舆情下大学生“微思政”研究[A];2020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20年
11 李学明;夏钰;杨沛域;杨蕾;;站车有害生物侵害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分析[A];2016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大会论文汇编[C];2016年
12 潘秋月;陈莹盈;;新冠疫情对旅游网络舆情的影响及我国旅游业复苏的对策[A];2020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 疫情应对[C];2020年
13 谭凤羽;但修卫;代金海;;重大突发事件中的舆情监测研究——以COVID-19疫情为例[A];2020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优秀论文集[C];2020年
14 梁俊山;;疫情网络负面舆情:基本特征、演化规律及治理对策[A];第七届公共政策智库论坛疫情防控咨政专题研讨论文集[C];2021年
15 阳玲;;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困境与对策研究[A];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六)[C];2021年
16 潘知恒;吴艳;;融媒体时代基层烟草企业网络舆情应对与管理探析[A];广西壮族自治区烟草公司柳州市公司2021年学术论文汇编[C];2021年
17 张树清;朱涛;;探索网络舆情的应对之策——延庆区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管控的探索与思考[A];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6)[C];2017年
18 李海婷;;正确引导网络舆情,促进社会和谐发展[A];2020年南国博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20年
19 杨聪华;;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管理研究[A];2019年南国博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五)[C];2019年
20 安佳;张雨涵;;基于爬虫技术的新型冠状病毒网络舆情监测研究[A];财金观察(2020年第1辑)[C];202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原光;涉官网络舆情的地方政府回应研究[D];山东大学;2020年
2 张柳;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构建及舆情引导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21年
3 唐玥蘅;智慧城市网络舆情监测研究[D];武汉大学;2019年
4 秦琴;突发自然灾害网络舆情风险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5 邢云菲;信息生态视角下的社交网络舆情传播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6 陆青梅;基于语义分析的网络舆情研究[D];武汉大学;2019年
7 李诗悦;网络舆情事件治理中的伦理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8 张高唯;基于链路相似的虚拟空间与对应交易空间融合度研究分析[D];上海大学;2018年
9 何健;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特征与管理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10 王根生;面向群体极化的网络舆情演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11 张玉强;网络舆情危机的政府适度反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2 丁帅;基于事件事理图谱的企业网络舆情演化与预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21年
13 高俊峰;网络舆情场形成机理及信息受众观点测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14 万源;基于语义统计分析的网络舆情挖掘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15 王蕾;网络舆情信息与现实交易行为的映射关系研究与应用[D];上海大学;2016年
16 于淼;社交网络舆情传播与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年
17 贾若男;社交网络舆情事件主题图谱构建及舆情生态治理研究[D];吉林大学;2022年
18 刘泉;基于个体社会属性的网络舆情演化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19 陈祥鹏;中国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基因组特征及病毒样颗粒疫苗的初步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年
20 常捷;中国三省二类疫苗支付意愿和提供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敏雅;涉药网络舆情政府回应效果的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1年
2 杨是煜;网络舆情危机下地方政府公信力构建[D];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
3 吕培亮;网络舆情环境下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闫茜茜;网络舆情视角下的政府公信力提升策略研究[D];西北大学;2017年
5 叶清倬;网络舆情视角下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研究[D];长安大学;2017年
6 涂章志;网络舆情与地方政府公信力互动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于子晴;网络舆情影响下的政府公信力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7年
8 王海娜;疫苗安全对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1年
9 陈雨婷;公共卫生网络舆情危机下政府回应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大学;2021年
10 罗瑶;网络舆情事件中政府回应话语框架及其对公众满意度的影响研究—框架理论的视角[D];华中农业大学;2021年
11 贾圆媛;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危机管理[D];济南大学;2020年
12 逄碧莹;政府回应网络舆情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13 孔利军;社交网络舆情传播与控制策略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6年
14 石凌;基于微博的政府网络舆情治理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15 金海坚;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危机的协同治理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20年
16 赵海波;新媒体下我国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对策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年
17 沈文;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论能力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
18 梁凯;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网络舆情传播扩散机制研究[D];青岛大学;2013年
19 张文;网络舆情治理中的政府回应问题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9年
20 黄璜;公共危机负面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2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本报评论员 丁永勋;跟“排行榜”学习如何应对网络舆情[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本报评论员 祝乃娟;“网络舆情”促进政务公开[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3 本报记者 何源;网络舆情“倒逼”政府提速[N];计算机世界;2010年
4 唐维涓 桂林国家高新七星区政法委挂职副书记;坚持“六要素” 做好政法网络舆情网评工作[N];广西法治日报;2013年
5 扬中市检察院代检察长 倪艳平;网络舆情的特点及应对[N];江苏法制报;2009年
6 ;化企该如何应对负面舆情[N];中国化工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陈曦;我州举行网络舆情与网络安全应急演练[N];凉山日报(汉);2020年
8 记者 龚丽君;全市县级融媒体中心暨网络舆情应急(信息)中心建设现场会召开[N];黄冈日报;2020年
9 苏显中 本报记者 陈明;提升意识形态和网络舆情应对能力[N];中华工商时报;2021年
10 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 王玉玫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暨“地方政府与社会治理”优秀创新团队 张奕雯;网络舆情治理逻辑与中国经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
11 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 刘祥平 师毓;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的话语策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
12 本报记者 杨华 王超群 张小燕;官方权威发布怎成了网络舆情导火索?[N];中国应急管理报;2021年
13 吴琼;网络舆情视角下的协商民主制度研究[N];天津日报;2021年
14 徐建民;《网络舆情中的热点话题研究》评介[N];河北日报;2021年
15 记者 李恩泽 白洋;农发行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工作管理[N];粮油市场报;2022年
16 高艳东 浙江大学检察基础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回应网络舆情要主动、高效、互动[N];环球时报;2022年
17 记者 于春沣 周志强;增强管网治网用网能力做好网络舆情工作[N];天津日报;2021年
18 李洪才;确保全市网络舆情“长治久安”[N];保山日报;2020年
19 李桂林;深入学习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及网络舆情知识[N];凉山日报(汉);2018年
20 记者 于潇;“新时代检察机关网络舆情工作”研讨会召开[N];检察日报;201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