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自动分词及机器翻译研究
【摘要】:本文介绍了作者在自动分词和机器翻译研究方面的主要工作。论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前四章,总结了汉语自动分词研究方面的工作;第二部分包括五、六章,介绍了机器翻译方面的初步研究工作。
第一章综合分析了汉语自动分词研究的发展状况及其面临的困难,指出设立“切分标志”在分词中是多余的、没有必要的。第二章讨论了自动分词专家系统方法的一般原理,详细分析了歧义切分字段产生的根源和性质及其处理策略,得出与传统观点(多义组合型歧义字段比交集型歧义字段难处理)完全相反的结论:交集型歧义字段比多义组合型歧义字段更复杂更难处理。第三章全面分析了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实现自动分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出了两种自动分词神经网络模型:动态模式联想机模型和竞争网络模型,详细讨论了网络的结构及其算法,语言知识的网络表示方法,歧义切分字段的处理策略,分词的动态过程以及系统的学习策略。第四章模拟实现了动态模式联想机模型的分词过程。结果表明系统在切分精度、时空指标上都具有良好的性能,最重要的系统具有自学习功能。第五章对机器翻译研究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概括,并详细讨论了机译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智能机译系统的性能特点、理解在MT中的作用、语义信息测度以及二义性问题。第六章提出了一种处理汉语多义词的神经网络模型,分析了模型的基本算法,初步模拟实验表明模型是可行的。
|
|
|
|
1 |
李晓歌;邵丽红;李娜;;人工神经网络BP算法的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年05期 |
2 |
刘玉成;刘玉斌;李太福;苏盈盈;;自适应模糊控制在烧结炉系统中的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2009年04期 |
3 |
王爽;张鹰;吕瑞霞;;BP神经网络的算法改进及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年04期 |
4 |
陈详训;人工神经网络[J];电网技术;1991年01期 |
5 |
周继成;人工神经网络进展(Ⅰ)[J];应用声学;1991年05期 |
6 |
蔡煜东;杨兵;孙虹;;自组织人工神经网络对磨削烧伤在线辨识的应用简介[J];机械科学与技术;1993年04期 |
7 |
常家东;人工神经网络机械故障诊断方法及其应用[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2期 |
8 |
田红波;韦荫康;;应用加权模糊自适应共振人工神经网络进行模式识别[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1999年04期 |
9 |
乐清洪,赵骥,朱名铨;人工神经网络在产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0年03期 |
10 |
王世山;利用Delphi4.0开发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电力系统应用软件[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
11 |
罗亚军
,何丹农
,张永清
,赵军;人工神经网络在塑性成形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锻压技术;2001年05期 |
12 |
耿新青;化学计量学中人工神经网络的进展[J];鞍钢技术;2001年03期 |
13 |
文巨峰,倪受东,颜景平;人工神经网络在机器人学中的应用探讨[J];制造业自动化;2001年08期 |
14 |
陈慧萍,何坤金;人工神经网络发展的若干哲学思考[J];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2003年01期 |
15 |
张久政,胡元,沈文浩;人工神经网络在造纸工业自动控制中的应用[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4年05期 |
16 |
张海峰,张金霞;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17 |
李志友,李宏;神经网络在通信干扰效果评估中的应用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05年04期 |
18 |
周祥,李正明,孙俊;轮胎胎号字符识别系统[J];计测技术;2005年04期 |
19 |
胡正新,王自强,聂文华;基于DSP的数字调制信号神经网络识别算法[J];微处理机;2005年04期 |
20 |
张圣楠,郭文义,肖力墉;基于MATLAB的BP神经网络的设计与训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年1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