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芝的深层培养及有效成分的研究
【摘要】:灵芝(Ganoderma)是我国传统的药用和食用真菌,其中红芝(Ganoderma lucidum)应用较广泛。除了食用外,人们临床用红芝来治疗肝病、高血压、高血脂、胃溃疡、白细胞减少症、肾炎、抗癌,并对其药理方面作了许多研究。本文对红芝的深层发酵培养、红芝子实体及静置培养的红芝(G4)菌体的有效成分分析及提取、有效成分对体外培养的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
1 通过深层发酵培养,以红芝(G4)、紫芝(G26)的产出量相比较,红芝(G4)在基础液体培养基、摇瓶发酵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较快,长势较好,是适合深层液体发酵培养的较好的菌种。
2 红芝(G4)在深层发酵培养过程中,主要以菌球的形态生长,菌丝的形态较少。红芝(G4)在深层发酵培养过程中,菌球呈现出三种类型:绒毛、膨松状的菌球;致密、光滑的菌球;空心、光滑的菌球。菌球的生长不是指数的,从理论上符合立方根规律。培养基质的扩散传递受到限制、培养基质的消耗、菌体的老化、培养基流体的剪切力的作用等因素导致菌球糜烂和破碎。
3 通过对培养基的组分、培养条件(温度、溶氧、pH、接种量等)对红芝(G4)生长的影响的研究,观测菌体生长过程中菌丝球大小的变化。红芝(G4)以马铃薯摇瓶发酵液体培养基,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26℃、pH6.0、摇床转速150rpm、接种量7%、种龄72小时、装液量75ml。在此条件下摇瓶发酵培养6天,红芝(G4)的菌体产量达14.12g/l(干重),比优化前提高6.8%。
4 运用GC—MS分析红芝子实体、静置培养的红芝(G4)菌体的脂肪酸成分,发现红芝子实体、静置培养的菌体含有多种脂肪酸,各种脂肪酸在子实体、静置培养的菌体之间存在差异,子实体的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比静置培养的菌体的高,棕榈酸、油酸、亚油酸、11—十八碳烯酸、硬脂酸是红芝子实体含有的主要脂肪酸,而棕榈酸、硬脂酸是静置培养的菌体含有的主要脂肪酸。
5 运用GC—MS分析红芝甾醇化合物,新发现红芝含有三种甾醇化合物: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ergosta-5,7,22-trien-3-β-ol),4-甲基-胆甾-8,24-二烯-3-醇(4-methyl-cholesta-8,24-dien-3-ol),5.xi-麦角甾-7-烯-3-β-醇(5.xi-ergosta-7-ene-3-β-ol)。
6 运用HPLC、TLC对红芝子实体、静置培养的红芝(G4)菌体的有机提取物的酸性部分进行比较,认为红芝子实体含有的Ganoderic acids的种类可能比静置液体培养基培养的菌体的多;而且在红芝子实体、静置液体培养基培养的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