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热凝胶细菌的筛选鉴定及产物理化性质的研究
【摘要】:本论文系统研究了Q9415菌及其胞外多糖PS-9415,主要结果如下:
1、采用Czapek-Dox培养基从湖北沙壤土中筛选出野生菌Q9415,其发酵液加热至90℃冷却到室温能形成弹性极好的白色凝胶。根据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经系统鉴定为放射形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radiobacter)。
Q9415菌在YM琼脂培养基上,30℃培养3~4d,菌落呈乳白色、有光泽、不透明、中凸、圆整、粘稠,菌落直径6mm左右。
Q9415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大小为1.2~1.8μm×0.5~0.8μm,两端钝圆,好氧,生长温度范围4℃~42℃,生长pH范围4~9,不产色素,无芽孢,无动力,有1~2根亚极生鞭毛,氧化酶、过氧化氢酶、ONPG酶、尿酶阳性,利用柠檬酸盐,鸟氨酸脱羧酶、精氨酸双水解酶、赖氨酸脱羧酶阴性,不水解明胶、淀粉、土温80,不还原硝酸盐,不产硫化氢,吲哚反应阴性,V-P试验阳性,O/F试验产酸,石蕊牛奶产碱,牛奶胨化,有血清环,发酵型,发酵后期在菌体内积累大量的PHB。
2、Q9415菌的生长与产胶为非偶联型,对数生长期结束后开始分泌大量的胞外多糖。在摇瓶条件下,采用蔗糖3%,蛋白胨0.2%,K_2HPO_4 0.05%,MgSO_4 0.01%,MnSO_4 0.01%,CaCO_3 0.01%,微量元素混合液0.01%,土温80 0.2%,pH7.0~7.2,在180r/min、32℃培养20h后,28℃培养至96h,发酵液粘度和产胶量分别达1.50Pa.s和14.02g·L~(-1),碳转化率46.73%。
用5L自控发酵罐加大接种量、流加碳源、增大溶氧则可将发酵周期缩短至50~60h,使发酵液粘度和产胶量大幅增加。
在乳清粉中添加适量蔗糖、蛋白胨及无机盐,可缩短Q9415摇瓶发酵乳清粉生产胞外多糖的发酵周期至84~96h,发酵液粘度和产胶量最高分别可达1.2Pa·s和10.67g·L~(-1)。这一结果为该菌使用廉价原料和开发乳清粉新用途提供了依据。
3、采用离心除菌、95%乙醇沉淀、Sevage试剂脱蛋白、透析脱盐、聚乙二醇浓缩、异丙醇沉淀、真空干燥器干燥等步骤处理发酵液可得到纯化的PS-9415多糖。在发酵后期添加0.1%提取助剂A,在提高产胶量的同时可使PS-9415的提取
|
|
|
|
1 |
李凤珍;潘星时;芦耀波;刘瑞君;李琦;;芽孢杆菌属产生的胞外多糖的研究[J];微生物学报;1985年01期 |
2 |
方宣钧,林敏,尤崇杓;固氮粪产碱菌(Alcaligenes faecalis)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成分分析[J];核农学报;1995年04期 |
3 |
李信,许雷;蛹虫草菌产生的胞外多糖及其理化性能和抗氧化活性的初步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1997年03期 |
4 |
冯永君,宋未;根瘤菌胞外多糖的结构与信号功能[J];生命的化学;2000年01期 |
5 |
武秋立,安家彦;羊肚菌胞外多糖发酵动力学模型[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6 |
杜家福;Vinelandii固氮菌多粘变种及其胞外多糖发酵的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1期 |
7 |
张明陆,杨森,闫新萍,唐欣韵;假单胞菌胞外多糖发酵条件的研究[J];生物学杂志;1996年05期 |
8 |
李平作,章克昌;灵芝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J];微生物学报;2000年02期 |
9 |
尤珊,郑必胜,郭祀远;氮源对螺旋藻生长及胞外多糖的影响[J];食品科学;2004年04期 |
10 |
鲍康德,张小平,郑维发;海洋浮游硅藻胞外多糖研究进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11 |
王修垣;刘秀芳;王先极;田新玉;;由原油及其制品生产细菌胞外多糖的研究——Ⅰ.菌株74-230的鉴定[J];微生物学报;1980年04期 |
12 |
王修垣;俞南雄;刘秀芳;田新玉;崔文华;;由原油及其制品生产细菌胞外多糖的研究 Ⅱ.黄橙色棒状杆菌由原油产生的胞外多糖[J];微生物学报;1982年01期 |
13 |
顾瑞霞,骆承庠,张文;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研究进展[J];中国乳品工业;1999年02期 |
14 |
马红樱;;培养时间对五种荒漠藻胞外多糖性质的影响[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
15 |
马晶璟;尹若春;;不同环境中胞外多糖产生菌的初步研究(英文)[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
16 |
俞南雄,史志敬,王先极;三叶草根瘤菌胞外多糖的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1986年06期 |
17 |
柯为;一种新的细菌多糖——SMI多糖[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1987年05期 |
18 |
刘瑞君;李凤珍;;多粘芽孢杆菌204产生的高粘性多糖性质的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1990年04期 |
19 |
李凤珍;刘瑞君;丁彦怀;;根瘤菌属胞外多糖的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1990年Z1期 |
20 |
林耀辉,许文江,刘新民,沈育芬;灵芝胞外多糖的发酵条件及其组份的初步研究[J];亚热带植物科学;1992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