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的非线性变结构控制
【摘要】:论文提出一种新的非线性变结构发电机励磁和快关汽门控制器。这种控制器的设计结合了微分几何理论及变结构控制理论。对于单机--无穷大系统及大规模系统,均以“仿射非线性系统”建立其数学模型。非线性变结构励磁和快关汽门控制器的静态及动态特性被仿真。当系统遭受到各种扰动时,系统响应与非线性最优控制的系统响应相比较。仿真结果表明:非线性变结构控制器给出了满意的静态和动态行为和很好的鲁棒性。
长期以来,电力系统控制方式一直受到的人们的极大关注,为了改进控制方式人们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最初的控制方式是按发电机端电压误差来实现的所谓比例调节和比例-微分-积分调节方式。这种单变量控制方式不能有效地改善系统的动态品质和提高系统的稳定水平。后来,各种控制理论(例如:线性最优控制、线性自适应控制等等)被用于设计高性能的电力系统稳定器。虽然这些多变量控制方式能显著地改善系统的静态稳定性,但它们不能明显地提高动态稳定水平。事实上,电力系统是典型的非线性系统,用平衡点局部线性化方法设计控制器可能导致无法容忍的错误,甚至当系统状态远离平衡点时控制器发生错误行为。
八十年代,中国学者基于微分几何线性化理论首先提出了非线性最优励磁和调速稳定器。这种全局线性化方法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方法。与传统的控制方法比较而言,它能显著地改善系统的静态和动态稳定性。基本的想法就是首先把非线性系统变换成一个(全部或部分)线性的系统,然后再用熟知和有效的线性系统设计方法去完成控制设计。这一方法适用于一些重要类型的非线性系统(所谓输入-状态可线性化系统或最小相位系统),同时它要求全部状态都能够测量。但是这个方法不能保证系统具有参数不确定性或存在干扰时的鲁棒性。
变结构控制理论能成功地解决这个问题。这个理论对线性或非线性系统的最大优势是当面临内部参数或系统模型不确定及外部扰动时系统状态轨迹在滑动面或开关超平面上的运动有不变性、不灵敏性或自适应性。在一个变结构系统中,控制律是当状态轨迹经过规定的超平面时状态变量的不连续函数。控制器是使得开始于任何初始点的轨迹都被强迫到不连续面,然后被限制在其上。在不连续面上的运动被称为“滑动运动”,令人感兴趣的是:在滑动面上的运动对系统的不确定
|
|
|
|
1 |
王奔,毛宗源;大型同步发电机变结构励磁控制[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1998年02期 |
2 |
于进勇,唐大全,顾文锦;基于变结构控制理论的航向平面导引规律设计[J];飞行力学;2005年01期 |
3 |
王鹏虎;李小兵;付国庆;王强;;三级倒立摆系统全程滑模变结构控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9年07期 |
4 |
于占勋,段献忠,陈德树,陈学允;多机电力系统智能变结构PSS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98年03期 |
5 |
童春霞;王正杰;张天桥;;BTT导弹的变结构解耦控制系统设计[J];宇航学报;2006年01期 |
6 |
胡龙兵;李言俊;;一种改进的变结构制导律的设计与仿真[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0年09期 |
7 |
周军;周凤岐;陈新海;;基于参数摄动的BTT导弹自动驾驶仪设计方法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93年03期 |
8 |
吴自瑜;赵晓蓓;刘爱军;连善强;;无刷直流电动机位置伺服系统的变结构控制[J];微特电机;2006年01期 |
9 |
赵红超,顾文锦,王瑞奇;反舰导弹的自适应全局滑模变结构控制[J];控制工程;2005年04期 |
10 |
何新洲;汤晓华;程远楚;;发电机励磁的PLC控制应用研究与实现[J];电气应用;2009年24期 |
11 |
高峰,秦翼鸿,徐国禹;基于模糊逻辑的一种变结构励磁控制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96年05期 |
12 |
吴刚;张育林;刘昆;;两轴型混合磁悬浮轴承变结构控制与仿真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6年01期 |
13 |
丘昌涛,王艳春;电力系统微机自适应最佳励磁控制器的研究[J];大电机技术;1991年04期 |
14 |
谢小荣,崔文进,唐义良,韩英铎;一种非线性自适应最优励磁控制器的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03期 |
15 |
叶丽花;黄守道;任光法;邓醉杰;;复合励磁永磁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器的设计[J];防爆电机;2006年01期 |
16 |
王军;;基于单片机的励磁控制器的设计与应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2期 |
17 |
王军;;基于PLC的励磁控制器的设计与应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8期 |
18 |
高为炳
,程勉;柔性空间飞行器的变结构控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88年01期 |
19 |
李忱;雷达伺服系统小信号性能的改善[J];数据采集与处理;1994年03期 |
20 |
唐涛南,魏守平,程时杰,张勇传;一种滑模控制策略及其水电控制中应用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1997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