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面向公路网络规划及智能运输系统交通分配理论与方法研究

许伦辉  
【摘要】:本文系统地论述了面向公路网络规划和智能运输系统的交通分配理论与方法,整体上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路网规划性能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针对路段通行能力约束下路网最大交通量问题,提出了适合计算机编程的断路新算法;同时还制定了汇流交叉口处设置无控制、停车标志控制及交通信号控制的依据;此外,对普遍存在的车辆跟驶运动进行了初步研究,为车辆自动驾驶提供了理论支持。第二部分就公路网络规划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论述;在用户优化平衡交通分配问题中,定义了同一出行的不同路径和完全不同路径的概念,以路径交通量为变量,给出了满足Wardrop第一原理的配流模型解的有效算法;考虑到在现实生活中出行者大多是凭已往经验进行路径选择,建立了基于马尔可夫链的非平衡交通分配模型,在广义出行路径意义下,得到了给定O-D量下交通分配算法。第三部分对智能运输系统的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基于路阻函数的固有特性,建立了具有标准规范型的离散动态配流状态方程,给出了最优配流解的充要条件及其奇异性分析,定义了完全不同路段的概念,讨论了最优配流状态下的路网特性;从实用角度出发,研究了基于最短路径算法的动态配流模型,模型解的算法使路径引导的实现成为可能;最后研究了将实时交通控制等系统影响因素集成到已有的动态交通分配模型中去的可能性及相关问题,建立了交叉口有交通信号控制时用户最优动态配流模型,给出了对原动态配流模型解的Frank-Wolf算法结果进行修正的等价性原则。 文中的所有理论结果都给出了示范性的算例,这为理论成果转化为能在实际路网中得到应用并产生效益的技术提供了支持和依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中国武汉2002年智能运输系统(ITS)高级研讨会在我校举行[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2年03期
2 张雷,肖梅;我国智能运输系统的发展及对策探讨[J];江苏交通;2003年10期
3 庞静,李剑,张春平;关于智能运输系统发展的思考[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4年03期
4 张纪升;王笑京;;国标《智能运输系统通用术语》的研究与制定[J];交通标准化;2008年12期
5 尹华川;;描绘西部 ITS 蓝图——解读重庆市智能运输系统(ITS)“十五”及中长期规划[J];中国公路.交通信息产业;2001年11期
6 ;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智能运输系统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1年02期
7 陆化普,史其信;ITS——新一代道路交通系统[J];公路交通科技;1997年04期
8 朱玲;智能运输系统初探[J];公路;2002年05期
9 石云;浅议智能交通及其在宁夏的发展前景[J];宁夏工程技术;2004年03期
10 路小波;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5年05期
11 李扬;国外公路交通科技最新发展动向[J];国外公路;1999年04期
12 彭永雄;城市公共交通营运调度发展方向——智能运调交通系统[J];城市公共交通;2001年02期
13 吴凯,何伯良;GPS技术在交通及水利中的应用研讨[J];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2001年01期
14 王笑京;智能运输系统哲学层次上的思考[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1年02期
15 ;【ITS 国际发展动态】(连载七) 智能运输系统关键技术(二) 汽车智能化技术[J];ITS通讯;2001年02期
16 ;第六届亚太智能运输系统台北论坛[J];ITS通讯;2002年03期
17 ;第六届亚太智能运输系统台北论坛[J];ITS通讯;2002年02期
18 过莉;智能运输系统(ITS)在中国铁路的应用与发展[J];电机电器技术;2004年03期
19 ;2006年海峡两岸智能运输系统学术研讨会在台湾召开[J];交通与计算机;2006年05期
20 王自刚;王自刚;谢素华;;2006年海峡两岸智能运输系统学术研讨会在台湾召开[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人厚;蔡远利;;智能运输系统与西部大开发[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陈原生;;现代汽车“智能运输系统”在公路交通的未来发展[A];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上)[C];2009年
3 吴德志;刘志荣;林淑芬;;城市道路交通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A];福建省科协第四届学术年会——提升福建制造业竞争力的战略思考专题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平;杨峰雁;张莉艳;贾利民;;关于中国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研究[A];200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杨扬;陈幼林;崔世华;王召强;;基于ITS技术的2010年世博物流系统构建[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幼林;杨扬;崔世华;;价值工程在智能运输系统项目决策中的应用[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陈钢亮;程琳;;基于ITS的可视化物流系统[A];2007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隽志才;;智能运输系统项目社会经济影响评价综述[A];中国公路学会’2000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0年
9 许伦辉;李仲阳;;智能运输系统中用户最优动态交通分配问题解的确定[A];2001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1年
10 杨兆升;董升;李善梅;刘雪杰;朱伟权;;基于占有率数据的模式匹配行程时间预测模型研究[A];第二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澜;智能运输系统的信息物理-事理(WS)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2 梁世翔;基于ITS的物流园区协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3 周剑峰;城市交通共用信息平台数据处理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贺乐厅;智能运输系统——基于毫米波雷达的车辆防撞技术与实验研究[D];东南大学;2003年
5 许伦辉;面向公路网络规划及智能运输系统交通分配理论与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1999年
6 谭满春;面向ITS的高速公路网交通分配与入口匝道控制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0年
7 王伟;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优化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吴超仲;基于磁道钉导航的车道保持系统信息融合与控制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9 龚勃文;大规模路网下中心式动态交通诱导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曹妍;本体理论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语义集成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建勋;ITS中交通信息系统的理论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2 丁古旺;我国道路客运信息化发展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3 鄢红英;智能运输系统驾驶信息环境作用机理及其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4 欧阳全会;高速公路交通事件自动检测模拟器的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5 黄国胜;基于神经网络的实时车牌定位与识别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6 屈文斌;城市道路动态路径选择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7 琚生根;基于信息平台的智能交通指挥中心监控系统的研究和设计[D];四川大学;2005年
8 唐明;短时交通流特性及其预测方法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4年
9 朱翀;城市交通情报板规划及布点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10 张晓莺;智能运输系统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布阳 滕学蓓;掌握标准就是掌握技术话语权[N];中国交通报;2011年
2 ;我国智能运输系统市场需求巨大[N];中国机电日报;2001年
3 栗菊;西方国家竞相发展智能运输系统[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卫新华;我市应加快智能运输系统建设[N];重庆日报;2001年
5 文边;智能运输系统中的空间定位[N];中国测绘报;2001年
6 高圣骏;给公共汽车一个聪明的大脑[N];计算机世界;2002年
7 本报记者 安国章;智能交通是方向[N];市场报;2002年
8 雷晓斌;全国ITS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刘晓峰 本报实习生 陈春燕 杨蕾;智能运输 交通业的一场革命[N];经济日报;2000年
10 ;交通业[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