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紫外光固化树脂的合成及其涂膜的性能研究

王锋  
【摘要】: 环氧丙烯酸酯(EA)和聚氨酯丙烯酸酯(PUA)树脂是紫外光固化涂料(UVCC)中最重要的的两类低聚物,但EA树脂粘度高、固化膜脆性大、柔韧性差,PUA树脂成本高,且合成中采用的有机锡类催化剂目前已受到环保法规的限制。此外,传统的油性光固化涂料因树脂粘度高常加入大量的活性稀释剂(单体)调解粘度,单体的加入,一方面造成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也使得固化膜的性能有所降低。因此研究开发低粘度UV固化树脂,研究水性UV光固化涂料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引入新的催化剂和新的阻聚剂构成的催化-阻聚复合助剂体系,合成了低粘度的EA树脂。研究了复合助剂体系与常用催化剂、阻聚剂的性能对比,发现复合助剂体系能更好的降低体系的活化能,具有更好的催化效果,阻聚剂含有斥电子结构,更能跟过氧自由基结合,具有较好的阻聚效果。并通过研究反应温度的影响最终确定了合成树脂的最佳工艺和配方。最佳条件下制得的树脂具有较低的粘度,仅为3000-4000 mPa.s/60℃,是市售产品的1/3,且常温下即可自由流动,可完全避免活性单体的使用。 非催化条件下合成了可UV固化的PUA树脂,分析了非催化合成树脂的反应机理;并通过研究非催化合成PUA过程的反应动力学,发现反应过程很好的满足了动力学二级反应,反应具有较低的活化能(E= 22.86 kJ·mol-1·K-1),为无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的进行提供了可能;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手段对固化膜的微相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软段长度对PUA微相结构影响显著,随着软段长度的增加,微相分离程度增加,并且软段分子量在2000和4000时,均有明显的软段结晶生成;结构对称、规整,以及具有刚性苯环结构的异氰酸酯都使得硬段易于聚集结晶,使微相分离程度增加;活性单体官能度增加时,与硬段交联密度增加,降低硬段与软段间的氢键强度,有利于微相分离;而当其用量增加时,微相分离程度先增加后降低;淬火条件下微观相分离程度降低,退火条件下由于单体HDDA的高温后固化现象使得微相分离程度也降低;不同固化程度下,固化膜的微相结构也有不同,随着固化程度的增加,相分离程度先降低又增加。 利用异氰酸酯与环氧丙烯酸酯侧链羟基反应,合成了具有较低粘度且固化膜具有优异柔韧性的改性EA树脂,讨论了异氰酸酯种类及用量对树脂粘度、外观、贮存稳定性以及固化膜柔韧性、附着力等性能的影响,确定了以TDI/80作为改性的异氰酸酯原料,并确定了其合适的用量。以红外光谱法研究了改性树脂的光固化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Irgacure 1000作为Darocur1173和Irgacure184组成的复合光引发剂,由于具有较宽的吸收范围(λmax在245nm、280nm、331nm),且两种光引发剂间可能存在某种协同作用,因而具有最优的引发效果;活性单体有利于体系粘度降低,以及入射光强度的增加都有利于树脂的光固化。此外还发现,反应初期由于存在诱导期,固化反应缓慢。诱导期过后,体系粘度低,且体系中双键及引发剂都具有较高浓度,光固化速率迅速增加。反应后期,双键及引发剂浓度明显降低,且双键聚合使得体系形成较大的交联网络,体系粘度增加,残余双键及长链自由基甚至单体都被裹馅在此交联网络里面,活动性大大降低,反应速率也迅速降低。最终,体系由于玻璃化作用使得链段的运动被冻结,影响反应活性基团的扩散,导致反应停止,不能进行完全。 以自制的可UV固化的水性PUA预聚物为乳化剂,将其与EA树脂均匀混合,利用相反转乳化法制备了具有不规则核壳结构的水性UV固化的PUA/EA复合乳液。研究了羧基含量、中和度及EA用量对乳液粒径、粘度、相反转过程及涂膜性能等的影响。透射电镜(TEM)研究表明,单纯的PUA乳液,粒子以球形稳定分散在水中。引入EA树脂后,亲水的PUA外层将疏水的EA包裹在内层,但由于仅是物理包裹,而没有化学键合,且EA与外层的PUA分子中的硬段极性相似,易于结合,因而使得乳液粒子呈现不规则的核壳结构。此乳液在UV固化前,核壳间无交联,经UV光照射后,核壳间通过双键交联固化,两种树脂的固有性能得以充分发挥,涂膜固化后具有更优的综合性能。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万婷,朱传方;紫外光固化丙烯酸齐聚物体系的研究发展[J];化工新型材料;2005年10期
2 陈尊;侯有军;曾幸荣;刘润林;;水性紫外光固化树脂的研究进展[J];离子交换与吸附;2009年04期
3 佀庆法,范晓东;环氧丙烯酸/聚氨酯丙烯酸酯共混体系的紫外光固化及力学性能的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4 储九荣,温序铭,徐传骧,吴志勇;UV光固化光纤涂料的研制[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2000年03期
5 周建文,冯润才,梁克俭;光固化胶粘剂的开发应用[J];粘接;2002年04期
6 王锋;胡剑青;涂伟萍;;UV固化低聚物及其涂料研究进展[J];热固性树脂;2007年03期
7 支剑;聂俊;何勇;;双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的性能研究[J];涂料工业;2008年09期
8 董荣江;井年鑫;吴宗晖;;高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PUA-9)的合成及应用[J];中国涂料;2009年11期
9 支剑;聂俊;何勇;;聚己内酯三元醇型双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合成及其固化膜性能研究[J];涂料工业;2010年03期
10 王兴元;罗运军;夏敏;李晓萌;;端丙烯酸酯基超支化聚酯/聚氨酯丙烯酸酯体系的紫外光固化行为及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年02期
11 高鹏;薛向欣;;UV固化环氧丙烯酸酯/聚酰亚胺树脂粉复合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材料导报;2010年16期
12 覃海定,袁慧雅,冯其翔,王志明,曾兆华;含羧基嵌段的离聚体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J];广州化学;2000年02期
13 伍松,邓剑如,胡辉,袁继伟;高柔韧性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合成及应用[J];上海涂料;2004年06期
14 滕菁,左光汉;紫外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01年04期
15 刘志娟;孙向民;齐贵亮;;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体的合成及应用[J];化学与粘合;2009年01期
16 孙芳,曾宪玉,张文政,黄毓礼;活性单体对聚氨酯丙烯酸酯混杂体系感度的影响[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17 瞿金清,沈慧芳,陈焕钦;蓖麻油聚氨酯 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合成[J];化工学报;2005年01期
18 李春旭,张育川,邵青;光敏性含磷聚氨酯丙烯酸酯(P-PUA)阻燃预聚物的合成与性能[J];精细化工;2005年01期
19 付锴;周集义;;紫外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研究进展[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09年02期
20 刘波;单国荣;黄志明;翁志学;;活性稀释剂对聚氨酯丙烯酸酯紫外光固化的影响[J];化工生产与技术;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建文;冯润才;;光固化胶粘剂的开发应用[A];第五届中国辐射固化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高毅飞;王莲芝;;聚氨酯丙烯酸酯齐聚物裂解色谱质谱研究[A];第五届中国辐射固化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刘晓暄;;UV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涂料树脂的研制及应用[A];第八届中国辐射固化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玲;曾兆华;杨建文;陈用烈;;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有机/无机杂化体系的光固化[A];第五届中国辐射固化年会论文集[C];2001年
5 刘操;;UV-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合成及性能影响因素[A];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第十二次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支剑;聂俊;何勇;;双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的性能研究[A];第九届中国辐射固化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韩仕甸;金养智;赵宏;;光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的研究[A];2000年非银盐信息记录材料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0年
8 朱胜武;施文芳;;阻燃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制备及其性能[A];加入WTO后中国辐射固化行业的发展——全国辐射固化研讨会2002论文集[C];2002年
9 邱广明;胡玲;;Fe_3O_4/P(St-AL)磁性微球的制备和复合微相结构[A];第十一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0年
10 杨政险;张爱清;;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合成路线探讨[A];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第十二次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锋;紫外光固化树脂的合成及其涂膜的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8年
2 魏燕彦;水性紫外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D];浙江大学;2005年
3 朱笑蒙;共聚物多级微相结构及其性能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4 陈哲;力化学方法制备微相结构可控的高性能尼龙6共混复合材料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5 高琼芝;UV固化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聚氨酯双丙烯酸酯/SiO_2杂化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霍丹群;肝素化高分子液晶/聚醚氨酯生物材料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7 李富生;紫外光固化环氧丙烯酸酯/SiO_2(TiO_2)纳米复合涂层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韦军;含共引发剂胺的聚(脲)氨酯高分子型二苯甲酮光引发剂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9 周亮;环氧丙烯酸酯光固化体系及积层电路板用感光成像油墨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3年
10 左奕;羟基磷灰石/聚酰胺/聚乙烯三元复合仿生材料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世基;UV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2 邵周田;紫外光固化光纤涂料的研制[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3 吕君亮;水性紫外光固化树脂基料的合成与性能以及应用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包芬芬;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合成、光聚合及对环氧丙烯酸酯增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矫东河;水性紫外光固化环氧丙烯酸酯的制备与改性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6 朱国巍;紫外光固化涂料的制备及其氧阻聚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6年
7 宋文建;非异氰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单体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8 徐超;环氧/聚醚预聚物的合成及其水性光固化涂料的制备[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9 陈丽娟;可UV固化阻燃氨基磷酸酯的合成及其涂层热降解与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张一;紫外光固化水性聚氨酯涂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顾定槐;新型聚氨酯丙烯酸酯成膜效果好[N];中国化工报;2009年
2 嘉裕;市场青睐环保涂料[N];中国化工报;2001年
3 陈湘南;建筑用粉末涂料开发动向[N];中国化工报;2001年
4 清华大学化学系 尹应武;北京英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赵文超;光固化涂料前景好 [N];中国化工报;2002年
5 清华大学化学系 尹应武 北京英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赵文超;光固化涂料前景好 [N];中国化工报;2002年
6 娜姿;三项目跻身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N];宜兴日报;2009年
7 本报实习记者 鲁俊鹏;光纤涂料决定光纤机械性能[N];通信产业报;2009年
8 山东 李宗友;简析一款MHQ-B型电子灭弧器及应用注意事项[N];电子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