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消费品品牌形象的绩效路径研究

龙成志  
【摘要】:品牌形象与营销实践联系紧密而备受关注。品牌形象是消费者头脑中所持有的关于特定品牌的认知、联想、评价的总和,是研究消费者行为和品牌资产的基础性概念。虽然品牌形象与品牌的概念近乎在同一时间提出,但是关于品牌形象的研究依然存在理论上的研究机会。1.品牌形象概念一直以来并不稳定,导致缺乏稳定一致的结构模型。由于研究视角的不同,研究学者们给出的概念定义各不相同,并没有达成一致。国内外研究学者虽然提出过众多模型,但基本上属于精神模型,没有实证基础,且不同程度上存在结构不完备的问题。2.综合性研究视角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推进。一方面需要整合认知心理、消费者行为、品牌传播等不同视角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需要整合品牌关系、品牌知识以及品牌绩效(品牌资产)领域的研究成果。目前,整合而全面的研究较为缺乏。3.品牌形象对品牌绩效(品牌资产)的驱动路径的研究较为欠缺。目前,国内外关于品牌关系、品牌形象(均被视为品牌资产的来源)对于品牌绩效的作用路径的研究报道极少。当然,在实践上,同样存在急迫的研究需求。1.正值“大国崛起”的年代,品牌的强大必不可少,而基于本土环境的品牌形象管理工具同样不可少。2.国内外消费者对品牌形象的感知结构存在差异,但差异点究竟在哪里,还没有研究报道。3.中外品牌差距明显,具体体现在消费者的认知差异上,即品牌形象上。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品牌形象结构及绩效贡献路径将有助于找出国内品牌差距,探索发展路径。 为解决上述品牌形象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满足实践需要,本研究综合了不同视角的研究成果、不同结构的品牌形象模型以及品牌关系和消费者行为模型的研究成果,从建构综合视角的品牌形象结构模型开始,逐步探索品牌关系对消费者品牌形象感知,品牌形象感知对于消费者行为的作用路径(消费者行为将体现为品牌绩效),从而搭建了一条清晰的品牌形象绩效贡献的路径模型:品牌关系→品牌形象→品牌绩效。在品牌形象过往研究及品牌关系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本研究达成了两个基本目标:建构并实证了基于中国品牌消费者样本的品牌形象结构模型,完成了中国本土化的品牌形象感知结构的解剖;建构并实证了品牌关系-品牌形象-品牌绩效的综合路径模型,厘清了品牌形对品牌绩效的作用路径象以及品牌形象的建构途径(通过良好的品牌关系来建立)。 由于品牌研究的热点转移快,品牌形象的研究在热点轮换中并没有形成稳定一致的概念和结构模型,但品牌形象作为消费者行为、品牌资产以及品牌战略等研究的基础性地位却没有改变。现实上来看,基于本土文化及经济环境的实证解构显得尤其必要。本研究对几十年的品牌形象理论研究进行了全景式扫描回顾,分析了消费者行为、认知心理、品牌传播以及品牌资产视角的研究特点、成果贡献和局限,对迄今为止的品牌形象结构模型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基于此,本研究从综合性视角上将品牌形象感知的解构路径分成感知内容要素与感知层次性属性两个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综合视角的品牌形象结构模型假设。依照严格的实证路径,基于中国消费品行业13子行业30个品类679个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品牌形象可以解构成产品形象、服务形象、使用者形象、企业形象与视觉形象等五维结构模型,其完备性、稳定性、一致性均获得实证支持。 品牌关系、品牌形象均被视为品牌绩效或品牌资产的驱动力量,但迄今为止尚没有研究报道清晰界定两者对于品牌绩效的驱动路径和作用关系。本研究在“品牌关系影响消费者品牌感知(品牌形象),品牌感知决定消费行为(品牌绩效)”路径梳理的基础上,从传统的消费者决策模型的简化开始,一步一步建构起品牌绩效综合作用路径模型,路径模型得到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各地679个消费品样本的实证支持。结果表明,品牌形象是品牌绩效的直接驱动力量,品牌关系对于品牌绩效的作用和贡献需要品牌形象这一中介变量才能实现,也即品牌关系是品牌形象提升的直接途径。当然,不同的品牌关系状态以及不同维度的品牌形象因子对于绩效的贡献路径存在显著性差异。 本研究开发了综合视角的、一致性的结构模型,并基于中国消费情境进行了严格实证,对品牌绩效乃至品牌资产的形成路径进行了探索,研究成果对于品牌形象及品牌资产的进一步研究,对于中国消费文化下的消费者行为理论探索,对于品牌管理诊断工具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吕瀚;;品牌升级的八步战法[J];市场观察;2010年04期
2 孙晓强;;品牌关系理论研究综述[J];市场营销导刊;2007年02期
3 ;老牌新路 品牌开路[J];中国酒;2007年10期
4 陈俊彬;张春雷;杨春德;;整合电信品牌[J];中国电信业;2005年02期
5 王亚辉;明庆忠;王峰;;基于品牌关系的旅游目的地品牌构建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年07期
6 邵瑶春;;品牌关系对消费者购买直销产品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J];现代商业;2007年14期
7 施光荣;范若琳;;品牌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04期
8 李文峰;;多品牌策略应用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14期
9 侯立松;;品牌管理的实质——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J];求索;2010年04期
10 瞿艳平;陈海波;;国内外品牌关系理论的演化趋势[J];江汉论坛;2010年10期
11 李玲;王铎;;浅析品牌关系质量对品牌联合态度的影响[J];商品与质量;2011年S6期
12 刘威;;丰田汽车:狂奔中国豪华车之路[J];信息产业报道;2006年01期
13 张玉荣;;品牌关系与品牌延伸的相互作用探究[J];管理科学文摘;2008年04期
14 莫材友;莫材凤;;品牌关系形成模型研究[J];商业时代;2009年07期
15 侯立松;;社会契约视角下的企业品牌关系[J];经济导刊;2010年04期
16 周志民;;品牌关系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年04期
17 杜兰;朱桂龙;王丽萍;;服务业品牌关系形成机理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年22期
18 张莹;张菊华;;食品老字号企业品牌关系层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19 富立友,张镇洁;塑造经营中的品牌关系[J];商业研究;2003年16期
20 李必军;;品牌——我国企业必须重视的策略[J];华东经济管理;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振力;;品牌关系作用机制: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差异——基于移动通信消费领域的实证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2 张明显;;如何打造中国卷烟的知名品牌——由中国移动的品牌建设引发的思考[A];中南片2007年烟草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席丽;彭彦琴;江波;;母品牌形象、拟合度对延伸产品态度的影响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冯波;;品牌形象的市场研究方法[A];豪爵摩托奖广东省汽车行业第五期学术活动论文汇编[C];2008年
5 瞿艳平;梁娇娇;;湖南农产品品牌营销问题初探[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陈林华;;原型在创建文化品牌与塑造品牌文化中的应用[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蒋廉雄;卢泰宏;;品牌形象:顾客价值-满意-忠诚关系结构中的新变量[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金凤;;品牌形象在产品设计中的延伸[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萍;;当代的科普纪录片如何生存——以Discovery探索频道的探索之路为例[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罗军;周义超;;电视媒体品牌的包装设计的三个维度[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成志;消费品品牌形象的绩效路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2 钟岭;企业应对行为对消费者—品牌关系断裂影响机理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3 朴勇慧;赛事赞助对企业品牌形象影响的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4 邓里文;体育赞助营销中赞助商品牌形象转移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郑彬;品牌危机对品牌关系质量和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王毅;国家形象和品牌形象对于产品评价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朱瑾;品牌社群特征对品牌关系质量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8 李艳娥;顾客体验对轿车品牌资产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9 瞿艳平;基于品牌管理的企业竞争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10 于宁;城市营销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璐;互动电视品牌体验营销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陈青;保健品行业营销传播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蒋霞凤;国外品牌服装在中国的经营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4 唐芸;中国信用卡品牌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刘文生;基于文化视角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培育[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6 卢凤霞;顾客体验对家具品牌形象及品牌忠诚的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赵晓辉;品牌形象下的手机造型设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8 赵世刚;品牌危机成因及对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张艳艳;品牌形象对感知价值、顾客满意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张杰;YBBX北京分公司整合营销传播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杨光会 记者 邹宝元;安庆石化提升品牌形象[N];安徽日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管宏业;宝马:追求市场份额和品牌形象[N];中国商报;2005年
3 陈思廷;统一重创渠道经销“合能”[N];中国质量报;2007年
4 记者 王峻岭;抓诚信建设 树品牌形象[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6年
5 记者 英明;OM叉车屡获殊荣品牌形象凸显[N];现代物流报;2006年
6 特约记者  蒋兵;树立龙头企业品牌形象[N];自贡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马蕾;关注环保 东风日产做社会公民[N];中国商报;2006年
8 张志勇;本土企业救灾善举大幅提升品牌形象[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8年
9 李欣桐;天水宾馆城市品牌形象的浓缩[N];天水日报;2008年
10 夏繁;直销企业欲成“大牌”需先有品牌[N];商务时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