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相和形貌可控的TiO_2纳米晶和取向薄膜的合成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中的应用
【摘要】:
TiO2纳米晶是重要的多功能纳米材料,在光催化、气体传感器、光学材料以及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等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具有高效率和低成本特点的染料敏化太阳电池被誉为是传统硅太阳电池的有力替代者。探索晶型与形貌可控可调、工艺简单易控且收率高的TiO2纳米晶的制备途径,不仅具有理论研究价值,而且也是大规模推广应用TiO2纳米晶的关键。将特性优良的TiO2纳米晶和取向薄膜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电池,有利于提高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推进其商品化进程。
本论文的第一部分工作是研究强碱性水热法制得的钛酸盐纳米管和纳米棒向晶相组成和形貌各异的TiO2纳米晶的水热转化,采用XRD、TEM以及HRTEM对产物的晶相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系统研究了钛酸盐纳米管水热转化中钠离子含量、水热体系pH值和水热温度等工艺条件对所得产物的晶相组成和形貌的影响,并结合HRTEM提出了钛酸盐纳米管向TiO2纳米晶的水热转化机制。结果表明:在pH≥1.0的体系中,钛酸盐纳米管水热转化为以锐钛矿相为主的TiO2纳米晶;在pH≤0.5的体系中则转化为两头为锥形结构的单晶金红石相纳米棒。钛酸盐纳米管中钠离子含量对其水热转化所得TiO2产物的相组成、形貌和尺寸都有明显的影响。在水热处理过程中,钛酸盐纳米管首先转化为尺寸约为3 nm的锐钛矿相纳米晶,再通过这些细小纳米晶的生长,最终得到晶相组成和形貌各异的TiO2纳米晶,这种生长过程涉及质子化、定向附着和Oswald熟化。研究了钛酸盐纳米棒的水热过程中体系的pH值和温度对产物晶相组成和形貌的影响。在pH为0的体系中制得了金红石相和板钛矿相两种晶相共存的纳米棒和纳米颗粒混合产物;在其它pH值为2、4、和7的条件下,均得到了纯锐钛矿相TiO2纳米棒;当二次水热温度低于180℃时,纳米棒前驱体没有转化完全,所得产物为前驱体与锐钛矿相TiO2共存的纳米棒;当水热温度为180℃和210℃时,产物为纯锐钛矿相纳米棒。通过钛酸盐一维纳米材料的水热转化来制备TiO2纳米晶具有产物晶相组成和形貌可控、收率高以及工艺易于控制的特点。
本论文的第二部分研究工作是采用低温溶液法沉积取向性金红石TiO2膜。用XRD、SEM以及TEM对TiO2膜的晶相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沉积的金红石TiO2膜为取向性薄膜,且结晶度很好,垂直于衬底表面,在[001]方向择优生长。考察了反应时间,酞酸丁酯体积,四氯化钛浓度以及盐酸用量等工艺条件对TiO2薄膜厚度及形貌的影响,用SEM和TEM观察TiO2膜的微观结构,测定了薄膜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并用接触角测定仪表征了薄膜的超亲水性。结果表明:反应时间、前驱体酞酸丁酯体积和四氯化钛浓度以及盐酸体积改变时,TiO2材料的形貌和膜的厚度均发生改变;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表明所合成的TiO2材料的最大吸收在波长374nm处,禁带宽度为3.06ev;不同条件下制备的TiO2膜的荧光锋位置和形状几乎相似,但峰强度不同;所合成的TiO2膜用紫外光照射3 min表现出良好的超亲水性。
第三部分工作是将钛酸盐纳米管水热转化制得的双锥形锐钛矿相纳米晶和用低温溶液沉积法制得的金红石取向性薄膜用作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光阳极。在基于锐钛矿Ti02纳米晶的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研究中,制备了不同厚度的TiO2纳米晶多孔膜,采用SEM观测了多孔膜的微观形貌,测定了多孔膜的BET比表面积;测试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I-V特性,考察膜厚对电池的开路光电压、短路光电流密度、填充因子以及光电转化效率等性能参数的影响,并与基于P25纳米TiO2粉的染料敏化太阳电池进行性能对比。结果表明:(1)用水热法制备的纳米晶Ti02结晶度好,为纯的单晶锐钛矿。与P25粉相比,纳米晶多孔膜的比表面积大。(2)纳米晶TiO2膜的染料吸附量高于P25膜。(3)由纳米晶TiO2组成的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光捕获效率(LHE)高,导致其光电流密度和转换效率都明显高于用P25组成的DSSC。在基于金红石取向性薄膜的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初步研究中,测试了电池I-V特性,得到电池光电流密度Jsc为7.9mA/cm2,开路电压Voc为731mV,填充因子FF为59%,电池的总的转换效率η为3.41%。
|
|
|
|
1 |
王桂强,傅忠君;染料敏化纳晶TiO_2太阳能电池[J];染料与染色;2005年05期 |
2 |
杨素丽;美国杜邦公司计划增产12万吨TiO_2[J];稀有金属;1988年06期 |
3 |
刘宝春,王锦堂,顾国亮,汤志云,魏名华;水解法制备纳米级TiO_2[J];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
4 |
张佩君;减轻热塑性工程塑料用TiO_2引起的降解[J];塑料包装;1997年03期 |
5 |
徐斌董,林陈懿;CuO/TiO_2体系中的氢溢流效应[J];科学通报;1998年09期 |
6 |
高远;;半导体光催化剂(TiO_2)降解有机污染物[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
7 |
徐维正;宇部首创TiO_2光催化剂纤维[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3年07期 |
8 |
姚超,丁永红,林西平,杨绪杰,陆路德,汪信;纳米TiO_2有机表面改性的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05年05期 |
9 |
傅剑锋,季民,杨勇,金洛楠,杨虹;光氧化与光催化氧化降解酸性玫瑰红B的动力学比较[J];水处理技术;2005年07期 |
10 |
刘亚子;孙成;洪军;;TiO_2光电催化技术降解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04期 |
11 |
孟凡明;孙兆奇;;烧结温度对TiO_2压敏陶瓷非线性和介电性质的影响(英文)[J];功能材料;2006年07期 |
12 |
刘玉东;李夔宁;何钦波;刘彬;童明伟;;低温纳米复合相变蓄冷材料热物性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8年01期 |
13 |
刘守新;陈孝云;;活性炭孔结构对TiO_2/AC复合光催化剂光催化活性的影响[J];物理化学学报;2008年03期 |
14 |
吴晶;曾昆伟;周文芳;柳清菊;;敏化剂敏化改性TiO_2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9年17期 |
15 |
张勇;陈晓斌;;静电纺丝法制备TiO_2纳米纤维[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
16 |
骆泳铭;黄仕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制作[J];材料导报;2010年S2期 |
17 |
马宏卿;沈伯雄;;不锈钢基底上TiO_2涂层的制备研究[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
18 |
过家好,何晓英,郭敏,蔡生民,陈秀英,彭孝军;N,N'-对羧苄基吲哚三菁敏化纳米TiO_2电极的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2004年08期 |
19 |
李田;严煦世;;光催化氧化法去除水中有机氯化物的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1992年12期 |
20 |
祖庸,李晓娥;超微TiO_2合成技术进展[J];河北化工;199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