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控制系统的研究

李敏  
【摘要】: 随着电磁材料的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和电机控制技术的进步,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永磁同步电动机作为一种伺服系统的执行元件在各种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本文主要围绕永磁伺服电机控制系统的研究和工程实现而展开,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交流伺服系统的结构与特点;基于转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原理和坐标变换理论,对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进行了研究和公式推导。伺服系统主控电源及控制回路的硬件介绍;同步电机转子初始化定位;系统软件的实现和调试过程、以及对系统的调试问题分析等。 首先,基于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借助于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完成了整个系统各环节的设计,给出其设计结果。对设计的系统进行了仿真和分析,电流环仿真结果表明,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仍适用。但是设计的结果是基于忽略了反电动势对电流环的影响,所以设计的参数需要做适当的微调。速度环和位置环仿真结果表明,设计值和仿真结果比较接近,设计值可以为实际系统调试提供指导,可以在其基础上实现位置环的工程设计。实际中负载、转动惯量、速度限幅值等都对系统位置环的的响应产生影响,所以设计的参数需要适时调整,以获得良好的性能。 然后,构建了以DSP为核心的永磁同步电动机全数字化矢量控制系统软硬件平台。在硬件平台中详细介绍了主电路和控制电路,并完成了整个硬件平台的调试。在软件方面,完成了整套软件流程的设计,采用的是嵌入式DSP编程,并使用面向对象的模块化思想,从而提高系统软件的可移植性和可读性。 最后,在软硬件平台设计完成的基础上进行了实际系统的调试,并采用磁定位的方法完成电机转子初始化定位,并给出系统开环和电流环调试结果,对速度环和位置环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基于转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系统动静态性能较好,为下一步位置环控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朱志昆;马晓军;臧克茂;;永磁同步电动机电压矢量控制算法的优化[J];微特电机;2005年12期
2 程永强;陈跃东;;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方式的仿真研究[J];电子技术;2009年01期
3 丁天慧;李波;;基于DSP和FPGA的高性能永磁同步电动机位置伺服系统[J];伺服控制;2008年04期
4 连琨;刘艳萍;高美卿;;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J];电机与控制应用;2010年12期
5 朱宏伟;邹继斌;;低成本永磁同步电动机驱动器的软硬件架构及实现[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7年04期
6 邹慧;;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仿真研究[J];四川电力技术;2010年01期
7 李良义;;基于DSPF2812的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设计[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8 陈钱春;阮毅;王仁峰;;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的研究与分析[J];电机与控制应用;2007年02期
9 房森林;章跃进;;基于离散位置信号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空间矢量控制[J];微特电机;2010年07期
10 颜南明,马晓军,臧克茂;永磁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的矢量控制仿真[J];微特电机;2004年01期
11 郭环球,王爱元;基于矢量控制的永磁同步电动机调速过程的仿真[J];中小型电机;2005年05期
12 陈阿三;;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调速系统研究[J];微电机;2007年04期
13 阚志忠;郭忠楠;魏永涛;;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系统研究[J];微特电机;2007年11期
14 张王攀;李宏;崔立国;乔增平;;永磁同步电动机无位置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仿真[J];微特电机;2009年03期
15 王鑫;郑晟;;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矢量控制及其在DSP上的实现[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9年06期
16 李耀华;刘卫国;;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与直接转矩控制比较研究[J];电气传动;2010年10期
17 杨永亮;马瑞卿;皇甫宜耿;;基于转子磁场定向控制的PMSM伺服系统建模仿真[J];微特电机;2006年05期
18 许强;贾正春;李朗如;;基于DSP的永磁同步电动机数字式电流控制[J];电气自动化;1998年02期
19 许家群;张学典;唐任远;梁付娟;刘宗富;;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中的磁场定位问题研究[J];电气自动化;2002年03期
20 徐凯;;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中磁场定位的DSP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2006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霞;杨波;杜继光;;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设计[A];第十三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金如麟;谭茀娃;;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应用前景[A];'2001第六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李诺;王江;张荣华;;永磁同步电动机非线性负载的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刘仲恕;;永磁同步电动机状态方程的研究和起动过程的仿真[A];第十六届电工理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广;朱建光;韩雪岩;张志锋;唐任远;;内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空间矢量调制的直接转矩控制[A];第十一届全国永磁电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6 安忠良;牛英力;赵丹群;唐任远;;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堵转转矩测试方法研究[A];第八届全国永磁电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7 裴雪军;朱鹏程;康勇;陈坚;;永磁同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研究及仿真[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敖银辉;;交流伺服电动机的仿真与DSP控制[A];首届泛珠三角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暨第八届粤港机电工程技术与应用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4年
9 武玉强;马新;宗广灯;;永磁同步电动机系统的有限时间跟踪控制[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吴茂刚;赵荣样;;永磁同步电动机转矩脉动分析与削弱[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2)[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储剑波;驱动空调压缩机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宋志环;永磁同步电动机电磁振动噪声源识别技术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3 冯垚径;永磁同步电动机设计关键技术与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韦笃取;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系统混沌行为分析及抑制和镇定[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崔红;高速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技术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6 王艾萌;内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的优化设计及弱磁控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年
7 赵国新;变频电源供电永磁同步电动机几个关键技术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8 朱建光;六相永磁同步电动机驱动控制系统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9 吴芳;无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的位置辨识与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王丽梅;基于高频信号注入的永磁同步电动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敏;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控制系统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晨;纯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动机设计及弱磁扩速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3 刘晓磊;低压大功率多支路永磁同步电动机参数计算及绕组端部电磁力分析[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4 成本权;高性能永磁同步电动机及其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D];湖南大学;2010年
5 刘铁丁;变频空调压缩机驱动技术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6 周菜;矢量控制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钱鋆;基于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动机无速度传感器控制系统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8 刘国栋;基于无传感器技术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晨光;基于Weis-Fogh机构的船舶电力推进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吕孝亮;轮毂盘式无铁心永磁同步电动机无传感器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驻太仓首席记者 徐允上;太仓诞生首台永磁同步电动机[N];苏州日报;2009年
2 陈嵘;永磁同步电动机在化纤纺丝机变频调速中的应用[N];中国纺织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袁宏;欧洲的电动汽车研发[N];中国汽车报;2003年
4 王离昕;三垦高性能矢量控制变频器即将上市[N];中国纺织报;2008年
5 夏志国;科比F5开环矢量控制变频器改进电机输出转矩特性[N];中国纺织报;2007年
6 张永法;日本明电舍生产新型驱动装置[N];中国纺织报;2008年
7 世淮;变频器发展趋势浅析[N];中国电力报;2006年
8 唐任璞;承先启后 独占鳌头[N];科技日报;2000年
9 记者 尹传红;新一代高功能紧凑型变频器亮相[N];科技日报;2006年
10 陈开胜;变频器发展凸显六面[N];中国电力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