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氧化/吸附法脱除汽油中有机噻吩硫的研究
【摘要】:
随着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加快,车用汽油的消耗量与日俱增。由含硫汽油的燃烧而产生的硫化物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污染,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汽油的深度脱硫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炼油工业极具挑战的研究课题。
本论文主要围绕汽油的深度脱硫问题,研究催化氧化脱硫和吸附脱硫两种技术对不同有机噻吩硫化物的脱除效果,主要涉及活性炭负载磷钨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氧化脱除汽油中的有机硫化物,讨论各种烃类化合物对噻吩氧化脱硫反应的影响,氧化法改性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用于燃油脱硫的研究和固定床吸附脱除汽油中的有机硫化物。论文工作的主要贡献有:
1、本文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催化剂磷钨酸/活性炭(HPW/AC),并研究其对商品汽油中噻吩类有机硫化物催化氧化效果。结果表明,负载型的磷钨酸催化剂HPW/AC比磷钨酸催化剂HPW具有更高的催化氧化活性,当催化剂HPW/AC的用量为0.5 g,乳化剂CTAB的用量为0.05 g,过氧化氢H2O2的用量为4 ml,反应时间为2 h以及反应温度为80℃时,汽油中的硫化物脱除率接近32%。汽油中有机硫化物氧化活性随着其硫原子电子云密度的减小而降低,醇醚类硫化物和苯并噻吩(BT)硫原子电子云密度较大,相对容易被氧化,而噻吩以及烷基噻吩(Cn-T)硫化物硫原子电子云密度较低,相对较难被氧化,其中T、C1-T和C2-T的氧化脱硫反应基本上不能发生。
2、本文进行了H2O2-HPW/AC-CTAB体系催化氧化模拟油品噻吩的动力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90℃时,噻吩的氧化脱除率达89.07%,催化剂HPW/AC的反应活化能为61.95 kJ/mol,当各种其它烃类物质(二甲苯、环己烯以及1,7-辛二烯)存在时,噻吩的氧化脱除率明显降低,尤其是当加入的环己烯的体积分数达到15%时,噻吩的氧化脱除率仅仅为7%左右。为对实际汽油进行氧化法深度脱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3、提出一种在液相介质条件下臭氧改性活性炭的方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在液相介质存在条件下臭氧氧化改性活性炭可以使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吸附噻吩容量高达79.3 mmol/kg,比原始活性炭的吸附容量提高了41%。并且与传统的热氧化改性法相比,本文提出的改性方法对活性炭的质量损失几乎可以忽略,而热氧化法在350℃改性时,活性炭的损失率却高达92.4%。
4、进行了固定床吸附噻吩实验以获得超净模拟燃油,结果表明:单位质量吸附剂的工作吸附容量达到64 mg-S/kg-adsorbent。这些数据对后续深入研究吸附材料和固定床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
|
|
1 |
牛海丽;周仕学;张同环;陈海鹏;张光伟;;储氢材料65Mg35C用于噻吩加氢的研究[J];材料导报;2011年06期 |
2 |
朱泽霖,李承烈;噻吩在Mo-Ni-Co/Al_2O_3催化剂上的加氢脱硫动力学[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
3 |
马波,林丹,孙兆林,凌凤香,陈立仁;氧化还原法分离和鉴定柴油中的硫化物[J];炼油设计;2002年05期 |
4 |
杨永坛,王征,杨海鹰,陆婉珍;几种汽油脱硫工艺中含硫化合物类型变化规律[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4年05期 |
5 |
吴朝香;;酸焦油处理新工艺技术研究[J];广州化工;2010年07期 |
6 |
蔡丽芬,陈衍珍;噻吩光电化学聚合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1年10期 |
7 |
胡奇志,黎宏彦;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工业焦化苯中噻吩和二硫化碳[J];色谱;1994年06期 |
8 |
刘兵,郑英峨,赵维彭;含水DMF溶剂对苯和噻吩相对挥发度的影响[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1995年03期 |
9 |
胡典明,曾建桥,王国兴,孔渝华;噻吩精脱硫剂的研制[J];湖北化工;1999年06期 |
10 |
高潮,吴洪才,易文辉,李宝铭,董发昕;联苯基取代聚噻吩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12期 |
11 |
刘黎明;;CuY分子筛的制备及吸附脱硫性能研究[J];辽宁化工;2009年04期 |
12 |
刘长令;2-甲氧羰基-3-噻吩磺酰氯合成方法述评[J];浙江化工;1995年04期 |
13 |
文建军,尹笃林;用含硫原料直接硫化加氢催化剂[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7年02期 |
14 |
谭小耀,于如军,杨乃涛,王祥生;液相吸附法脱除焦化苯中的噻吩[J];山东工程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
15 |
陈宝泉,赵煜松,马宁,顾志平,曾海霞;重排反应在取代的苯并[b]噻吩合成中的应用[J];化学世界;2002年08期 |
16 |
傅军,王鹏,何鸣元;含噻吩烃类在沸石上的裂化脱硫(英文)[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2年03期 |
17 |
王丽华;赵之平;李继定;陈翠仙;;一种可溶性聚酰亚胺的合成及其渗透汽化脱有机硫化物性能测试[J];高分子学报;2006年03期 |
18 |
刘宏云;;合成2—溴噻吩和2,5—二溴噻吩的新工艺[J];应用化工;1989年06期 |
19 |
陆文兴,颜朝国,朱权;噻吩查尔酮紫外光谱的取代基效应[J];化学研究与应用;1997年06期 |
20 |
罗国华,徐新,佟泽民,郭新闻,王祥生;沸石分子筛选择吸附焦化苯中的噻吩[J];燃料化学学报;1999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