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模具钢液相等离子体电解渗透的初步研究

智二攀  
【摘要】: 液相等离子体电解渗透技术工艺简单,在几分钟的时间内即可在金属基体表面形成高硬、耐磨、耐蚀的渗透层,因此在钢铁及其合金的表面处理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KF-[CO(NH_2)_2]电解液体系,对H13模具钢进行液相等离子体电解渗透处理,研究工艺参数对渗层厚度、渗层成分的梯度变化、渗层的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优化了KF-[CO(NH_2)_2]电解液体系,结果表明,渗层质量与KF水溶液的含量相关,水溶液占总质量的9%时,渗层质量最好,因此将此工艺配方确定为本实验的电解液体系。 进一步研究返现,渗层厚度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处理时间超过5min后,渗层厚度增长趋缓,渗层厚度随工作电压的升高也呈增加趋势。但处理时间过长和工作电压过高会造成工件工作温度过高,导致渗层质量变差。 试样处理3~5 min即可在工件表面形成厚度约为50~90 um的渗层。从表面到基体,依次为化合物层(3~5μm)-扩散层(30~50μm)-过渡层(20~40μm)-基体,其中,扩散层的存在可以提高工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等主要机械性能。 通过对原始态和热处理态处理后的试样做成分分析和相组成分析发现,碳、氮含量的峰值出现在扩散层中。渗层的相组成包括Fe_2C、Fe_3C、Fe_3C和[Cr,Fe]_2N_(1-x)相。 通过硬度分析表明,峰值硬度出项在扩散层,对于预先热处理的试样,峰值硬度可达1200 HV_0.1,然后从扩散层-过渡层-基体,硬度逐渐减小,最后逐渐趋于基体硬度(450 HV_0.1),与C、N成分的分布规律相对应,对于未做预先热处理的试样峰值硬度可达1050 HV_0.1,而基体硬度只有190 HV_0.1。电解渗透后试样的磨损率比基体的磨损率低一个数量级,由此说明液相等离子电解渗透能大大提高基体的耐磨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8条
1 杨群;樊新民;黄洁雯;;40Cr钢液相等离子体电解氮碳共渗层的组织与性能[J];金属热处理;2012年06期
2 ;等离子体空气动力学专题序言[J];气体物理;2021年02期
3 李平;张君;魏晓峰;;等离子体光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0年01期
4 张盼盼;赵海生;;人工等离子体云电波传播特性模拟研究[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9年12期
5 王毕艺;陈亚楠;;飞秒激光大气等离子体通道诱导放电技术研究[J];光电技术应用;2017年03期
6 ;等离子体的罕见状态[J];物理通报;1998年04期
7 韩雪松;;等离子体的独特行为[J];大科技(百科新说);2014年03期
8 张培君;;浅析等离子体彩电的特点与选购[J];家电检修技术;2006年02期
9 ;核聚变等离子体问题得到解决[J];国外核新闻;2006年08期
10 阿娟;教你选购等离子体彩电[J];家庭电子;2003年10期
11 ;等离子体可破坏CFCs[J];化工生产与技术;2002年02期
12 ;俄海关加强对等离子体电视机进口的监督[J];中国对外贸易;2002年03期
13 朱新河,严立,秦艳,徐久军,金华,谢景峰;常压等离子体表面渗扩技术研究[J];中国表面工程;2001年04期
14 ;等离子体给卫星带来冲击[J];中国对外贸易;2001年03期
15 李天铎;德国等离子体领域的技术[J];管理科学文摘;1996年12期
16 黎星;一种最新的等离子体腐蚀技术──TM-ECR[J];微电子技术;1995年04期
17 ;等离子体熔炼法制取WC—Co粉末[J];硬质合金;1995年03期
18 ;物质的第四种状态——等离子体[J];辽宁档案;198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周前红;董志伟;杨薇;闫二燕;;弱电离等离子体中热效应对激波传播影响的理论研究[A];第八届全国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5年
2 张鑫;;等离子体“虚拟舵面”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3 李雪辰;鲍文婷;贾鹏英;李霁媛;张春艳;;直流激励均匀氩气等离子体羽的脉冲特性研究[A];中国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全国静电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4 周前红;董志伟;闫二艳;;微波大气电离产生等离子体过程的理论研究[A];第七届全国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2014年
5 周前红;董志伟;;高功率微波电离大气产生等离子体过程的理论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会议摘要集[C];2011年
6 裴学凯;吴淑群;邹长林;卢新培;;大气压等离子体列阵的动态特性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会议摘要集[C];2011年
7 王永庆;郭卿超;王战;;等离子体云覆盖目标电磁散射特性仿真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程诚;倪国华;沈洁;兰彦;陈龙威;孟月东;李建刚;;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在等离子体医学方面的研究进展[A];第十六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一届全国等离子体医学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13年
9 刘昌俊;;等离子体纳米材料制备研究进展[A];第十六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一届全国等离子体医学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13年
10 许琰;蓝可;赖东显;冯庭桂;;影响产生均匀等离子体状态的几个因素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激光科学技术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11 陈宇;郭健;沈建国;;磁等离子体声波的拉格朗日公式[A];中国声学学会2002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2 刘少斌;莫锦军;张光甫;袁乃昌;;不均匀非磁化等离子体球隐身的研究[A];200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3 朱托;杨家敏;何小安;宋天明;尚万里;孟广为;李敬宏;;辐射烧蚀等离子体运动实验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4 程昌明;兰伟;耿少飞;童洪辉;张劲松;白晓峰;;模拟放射性废树脂等离子体高温焚烧实验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会议摘要集[C];2011年
15 张荟星;李强;;磁过滤等离子体沉积和注入技术[A];'2001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6 姜猛;王尚武;齐沙沙;;紧凑等离子体环整体加速模型[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物理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08年
17 韩先伟;魏建国;王飞;张志豪;谭畅;;大功率等离子体推进与点火技术在航天领域的应用[A];第十八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摘要集[C];2017年
18 杨尚东;郑玉祥;张冬旭;张金波;胡二涛;陈良尧;;等离子体材料银铟合金光学性质的组分依赖性研究[A];上海市激光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19 黄凤;陈银华;王飞虎;;非均匀等离子体中低杂频段电磁不稳定性[A];第十三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0 李兴中;;等离子体的动能真是用于克服库伦位垒的吗?[A];第十三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欧阳亮;碰撞等离子体的产生及其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2 徐利军;复杂目标等离子体涂层的散射特性算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3 张先徽;基于光谱法的等离子体针应用及机理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4 徐启福;强流二极管中等离子体特性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5 袁承勋;等离子体中太赫兹波传输特性理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孙晓艳;多电源驱动射频感性耦合等离子体的流体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
7 孟建兵;大气常压等离子体弧清洗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赵洋;激光支持吸收波二元等离子体的时空演化研究[D];山西大学;2021年
9 陈华英;强激光在磁化等离子体中调制不稳定性及坍塌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10 许盛之;硅基薄膜高速沉积过程中的等离子体特性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11 李金明;基于电子能量分布函数修正的等离子体电磁特性及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21年
12 刘栋;飞秒激光烧蚀钛的过程及其等离子体特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13 夏雄平;温密等离子体中非线性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4 金博;一种新型等离子体驱动磁通压缩发生器研究[D];清华大学;2018年
15 甄慧玲;等离子体中孤子与混沌现象的若干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6年
16 李博文;亚波长等离子体结构中的局域共振模及其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20年
17 张儒征;基于纳秒脉冲放电的等离子体辅助氧化研究[D];清华大学;2019年
18 王亮;薄层等离子体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19 袁强华;双频容性耦合等离子体特性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20 郑聚高;非线性阿尔芬波在磁流体力学等离子体中的传播[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智二攀;模具钢液相等离子体电解渗透的初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群;中碳钢液相等离子体电解碳氮共渗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3 张蓬予;低碳钢表面液相等离子体电解碳氮共渗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20年
4 刘天恒;等离子体浓度分布微波测试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5 郭海军;介质谐振器法等离子体检测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6 李超;等离子体辐照效应对钨材料表面改变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7 国洪梅;非麦氏分布等离子体色散关系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8 崔璐璐;气液两相流产生及其对常压等离子体状态影响基础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20年
9 王建高;等离子体促进伤口愈合医学仿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10 郑梦辉;佳拉洁雅装置磁热耦合场下等离子体磁约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11 张依婷;基于量子化学理论的等离子体助燃甲烷燃烧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12 朱珍妮;量子等离子体中孤立波传播特性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13 高荣隆;应用等离子体实现流场主动控制技术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14 周鑫;低温低压和常压等离子体设备的搭建及其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21年
15 田建民;强激光在非均匀等离子体通道中的传播特性[D];西北师范大学;2017年
16 周天翼;佳拉洁雅型磁约束装置中等离子体粒子输运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17 张榕;非均匀等离子体通道中的激光驱动电子加速[D];西北师范大学;2016年
18 王永贵;侧吹气体对光致等离子体结构和屏蔽效应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19 程媛;等离子体无损快速抛光工艺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4年
20 丁姗;大气等离子体的粒子模拟及可视化[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本报记者 王握文 通讯员 雷雯 张旭;等离子体:神秘的第四种物质存在形态[N];解放军报;2019年
2 本报记者 王莹;袁承勋 潜心等离子体研究[N];黑龙江日报;2019年
3 宫菲 成楠;等离子体气化熔融技术进入工程应用阶段[N];中国航天报;2018年
4 深圳商报记者 李旖露;这束等离子体让你皮肤变好[N];深圳商报;2018年
5 记者 常河 通讯员 孙策;我国“人造太阳”首次实现1亿度等离子体运行[N];光明日报;2018年
6 记者 蓝建中;等离子体照射或成癌症治疗新方法[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7 记者 王珏玢;月球空间等离子体分布特征揭示[N];科技日报;2016年
8 记者 李满勋;常压等离子体产业化设备及技术突出创新[N];中国纺织报;2009年
9 记者 刘园园;等离子体在二维材料上有新“举动”[N];科技日报;2016年
10 记者 操秀英;“人造太阳”进展顺利 等离子体研究将有较大进展[N];科技日报;2010年
11 王明俊 记者 张琦 首席记者 王唯先;等离子体种子:推广进入“全高铁”时代[N];牡丹江日报;2011年
12 记者 袁于飞;“等离子体云块”身世被解密[N];光明日报;2013年
13 记者 李陈续;首台等离子体无氧热解高危垃圾炉问世[N];光明日报;2004年
14 记者 刘裕国;等离子体彩电投入生产[N];人民日报;2000年
15 记者 朱彤 通讯员 慕龙 刘万青;电弧等离子体裂解煤装置获国家专利[N];科技日报;2014年
16 记者 吴长锋;中科院等离子体所收获ITER最大采购包合同[N];科技日报;2012年
17 记者 常丽君;科学家首次对极热致密等离子体进行受控研究[N];科技日报;2012年
18 本报记者 杨圣沛 见习记者 张帅;着力推进高端模具钢国产化[N];东莞日报;2019年
19 记者 周军 孟祥林 通讯员 胡毅 王文锋;攀长特模具钢源源不断直供华为[N];中国冶金报;2019年
20 周军 胡毅 特约通讯员 王文锋;攀钢模具钢源源不断供应华为[N];攀枝花日报;201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