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诊断研究

高彩亮  
【摘要】: 高压直流(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HVDC)输电作为远距离、超大容量的输电方式之一,为我国经济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作为HVDC系统常见故障之一的换相失败会对其运行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导致系统停运,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快速准确的换相失败诊断方法是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的前提,可以提高HVDC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性。 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HVDC系统和换相失败诊断的研究现状,归纳了目前换相失败诊断方法,并分析了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 其次,从HVDC系统换相机理出发,分析研究了与换相失败有关的因素,得到了其发生的原因及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再次,研究了小波分析和奇异值分解在故障特征提取中的应用,并给出了二者存在的问题。本文将二者优点结合,提出了应用小波-奇异值分解提取故障特征的方法,再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良好的分类特性,建立了基于小波-奇异值和SVM的换相失败诊断模型。接着应用PSCAD/EMTDC软件仿真HVDC系统的换相失败,提取故障直流电流的小波-奇异值作为SVM的学习样本,利用偏二叉树SVM多分类算法和基于矩阵相似度的核函数参数选定法,借助MATLAB中的SVM工具包进行求解,通过对学习样本的训练和测试,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最后,根据天广直流输电工程的配置数据,应用PSCAD/EMTDC建立了其详细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试验获取换相失败的SVM训练样本并对其训练。将近年来天广直流工程发生的一些典型故障作为诊断对象,提取其直流电流小波-奇异值输入到已训练好的SVM中测试,得到的诊断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进一步验证了本方法的实用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红军;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故障及控制策略[J];华中电力;2001年05期
2 靳希;郎鹏越;杨秀;;多馈入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的换相失败浅析[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杨大春;刘天琪;李兴源;;基于Matlab的高压直流输电换相过程可视化[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8年22期
4 张强;欧阳瑞;冯中;;宝鸡—德阳HVDC换相失败仿真分析[J];四川电力技术;2010年02期
5 吴晔,殷威扬;逆变侧熄弧角GAMMA-KICK控制仿真计算[J];高电压技术;2005年02期
6 朱韬析;宁武军;欧开健;;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探讨[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8年23期
7 朱艺颖,王明新,印永华;三广直流输电系统调试中阀避雷器爆炸事故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11期
8 魏建炜;林莉;成涛;牟道槐;;直流输电系统中逆变器换相失败的因素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9 邵震;;高压直流系统换相失败对交流侧继电保护的影响[J];南方电网技术;2007年01期
10 王立刚;;中板SAFUT单元熔断器频繁熔断的原因分析[J];甘肃冶金;2010年04期
11 郝跃东;倪汝冰;;HVDC换相失败影响因素分析[J];高电压技术;2006年09期
12 苑亚敏;王艾萌;徐文;;斩波串级调速系统换相失败的分析与仿真[J];电力科学与工程;2008年01期
13 艾飞;李兴源;李伟;徐大鹏;;HVDC换相失败判据及恢复策略的研究[J];四川电力技术;2008年04期
14 周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谐波分析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17期
15 项玲;胡敏强;郑建勇;;电容换相逆变器换相失败的研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7年10期
16 黎敬霞;王肩雷;钱晶;李捷;;联于弱交流系统的HVDC换相失败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6年02期
17 明岗;李振海;刘兵;;高负荷下直流变频电机相切换对位置检测的影响分析[J];家电科技;2007年03期
18 林凌雪;张尧;钟庆;武志刚;;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换相失败Hypersim仿真分析[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7年08期
19 罗隆福;周金萍;李勇;许加柱;刘福生;;HVDC换相失败典型暂态响应特性及其抑制措施[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8年04期
20 刘建;李兴源;艾飞;杨小兵;张静;李中华;;云广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研究[J];四川电力技术;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彩亮;黄少先;廖志伟;;基于小波奇异值和支持向量机的HVDC换相失败故障诊断[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8年
2 王红军;徐小力;付瑶;;基于SVM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知识获取[A];第八届全国设备与维修工程学术会议、第十三届全国设备监测与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高彬;王钢;李海锋;李志铿;;一种降低HVDC系统换相失败发生频率的模糊控制器设计[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陶新民;宋少宇;刘福荣;曹盼东;;基于Laplacian正则化的半监督SVM轴承故障检测新方法[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D卷[C];2011年
5 欧开健;荆勇;任震;;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的研究——第一部分:换相失败的影响因素分析[A];广东省电机工程学会2003-2004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国建宝;牛新生;刘玉田;;受端山东电网稳定性分析[A];2008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A Tool Wear Predictive Model Based on SVM[A];Proceedings of 2010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2010年
8 王红伟;董慧;;一种提高SVM分类精度的调制信号识别方法[A];2010年西南三省一市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ed SVM for Short-term Traffic Flow Predication[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A CDMA Signal Receiver Based on LS-SVM[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渝红;交直流混合运行系统中的换相失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2 王路;复杂交、直流互联系统的电磁—机电暂态混合仿真和相关问题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尚荣艳;新型换流变压器及其滤波系统对直流输电换相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4 张璞;多直流馈入受端交流电网继电保护动作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季;滤波换相换流器及其对直流输电系统稳定性影响分析[D];湖南大学;2008年
6 杨卫东;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7 宋其江;基于有向图模型的故障诊断方法研究及其在航天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陈非;基于过程信息融合的旋转机械信息(火用)故障诊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冯志鹏;计算智能在机械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10 宋凯;基于PLS的统计质量监控研究与应用[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彩亮;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诊断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徐松林;高压直流输电换相失败故障诊断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3 慈文斌;±660kV银东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张汝莲;高压直流输电换相失败的瞬态特征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5 陈桥平;云广直流接入后交流电网故障对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超;考虑换相失败的换流站开关函数模型[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7 刘翀;多直流馈入系统运行特性分析[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9年
8 郑传材;特高压直流运行故障特性及其对受端系统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金福德;HVDC系统换相失败故障对交流侧保护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周金萍;采用新型换流变压器及其滤波系统对HVDC换相失败影响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安华;液压制动系统的故障诊断[N];中国汽车报;2002年
2 李萍;济钢EAM离线网络点检和故障诊断管理系统开发应用[N];世界金属导报;2007年
3 胡荣山 马巍;上海海大一课题列入国家“863”计划[N];中国船舶报;2007年
4 孙建阳 刘波;小型渔船柴油机故障诊断与排除[N];中国渔业报;2008年
5 见习记者 仝亚娜;孙彦广:冶金故障诊断设备前景广阔[N];机电商报;2005年
6 陈全东;干式复合“粘边”故障诊断[N];中国包装报;2003年
7 小田;网卡故障诊断[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0年
8 龚献荣;大型天然气装置实现网络化监测[N];中国化工报;2005年
9 周传勇 杜慧;济钢网络化设备点检与故障诊断管理系统上线运行[N];世界金属导报;2008年
10 汤怀京;WLAN也有“线”[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