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FDI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溢出效应的特征分析

付强  
【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外商直接投资深刻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自从我国加入WTO的数年内,外商直接投资不断积累。从国外研究文献可以看出FDI在积累后期的溢出效应会发生阶段性的变化,因此FDI在我国产业产生的溢出效应的可持续性受到了普遍关注。高技术产业是我国重点扶持的支柱产业,也是外商介入较多的产业。选择高技术产业作为分析对象对我们更加理性地认识外资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本论文的研究的基本结构如下:第一章为引言,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文献综述。第二章为研究相关理论基础与运用模型方法概况,其中技术溢出机制和双机制双因素分析模型方法的研究发展。第三章为FDI与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描述分析。第四章是论文研究重点,主要运用双机制模型对FDI技术溢出效应在我国高技术产业内的阶段性实证分析。第五章是对第四章中的阶段性分析结果进行理论性的解释。第六章主要是论文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在对大量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和计量分析方法,利用1995-2001年和2002-2007年的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数据,对FDI在我国产生的溢出效应的阶段性变化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阶段性分析模型是运用陈涛涛(2008)在caves(1974)教授1974年所创的经典模型以及kokko(1996)教授1996年的修正模型基础上拓展的双机制模型。运用该模型对外资企业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本地企业集聚性技术溢出效应和效率性技术溢出效应做相关的显著性检验,并对检验结果做合理性分析和解释。通过这些理论阐述和实证研究,我们可以得出:1.外资企业已经逐渐成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主导力量。2.对我国高技术产业FDI溢出效应的检验,这样就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早期,其对本地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主要是以外资参与程度的集聚性效应贡献的,随后,外资企业的集聚性效应的影响渐渐消弱,反映外资企业的质量的效率性溢出效应逐渐占主导地位,慢慢取代了外资企业的集聚性溢出效应。3. FDI在两阶段中对本地企业的效率性效应的变化特征是由于行业内内外资企业的生产率差距较小有利于FDI效率性溢出效应的产生。而FDI在我国高技术行业内集聚性溢出效应从1996—2001年期间充分产生到2002—2007年期间的明显减弱主要与我国国内市场的需求特点、“学习效应”的内涵的变化直接相关。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黄先海,张云帆;我国外贸技术溢出效应的国别差异分析[J];经济经纬;2004年01期
2 符淼;;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空间计量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9年04期
3 许培源;;外商在华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制度约束的视角[J];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03期
4 白洁;;基于吸收能力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1年12期
5 刘艳;;服务业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国16省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李有;;不同贸易方式技术溢出效应的比较——基于我国1987-2008年数据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年12期
7 蔡绍沈;;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对陕西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J];山东纺织经济;2013年02期
8 李富;;林业引资技术溢出效应实证分析[J];林业科技;2007年01期
9 田素华;;外资技术溢出效应的结构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7年02期
10 韩刚;;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基于技术水平和吸收能力的考察[J];统计教育;2008年07期
11 周鼒;;台商大陆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J];台湾农业探索;2009年01期
12 胡健;焦兵;;中国西部能源产业技术溢出效应的比较研究[J];资源科学;2010年03期
13 居水木;;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以工业行业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07期
14 周熙雯;;台资对福建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5 段登辉;黄正松;;贵州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实证分析[J];商;2011年05期
16 何青松;张培英;苑圣波;;生产性服务业FDI技术溢出效应的空间计量分析[J];经济问题;2012年01期
17 张冰;;加工贸易技术溢出效应分析——基于浙江省的经验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2年05期
18 关爱萍;李辉;;区际产业转移行业间技术溢出效应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3年11期
19 辛波;严兵;孙滕云;;对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间技术溢出效应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2011年00期
20 王荣艳;;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国差异对我国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昌林;;技术溢出效应与产业科技竞争力计量模型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丰龙;;制度因素与FDI技术溢出效应——基于转型国家的经验研究[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胡梦茵;朱新瑞;蔡丽超;;中国影视文化衍生产品和技术溢出效应运用及对策[A];国际服务贸易评论(总第6辑)[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泽永;FDI的资本形成与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2 周剑;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岳金桂;基于进口与FDI传导机制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4 陈卓淳;FDI在中国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隆娟洁;不同来源地FDI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窦森;基于股权合作的FSFDI技术溢出效应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蔡琳;经济转型中制造业FDI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张建勇;中国汽车产业中FDI技术溢出效应的测度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9 于国才;“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异质型FDI进入与技术溢出效应[D];南开大学;2013年
10 杨春;国际贸易技术溢出效应促进经济增长机制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吕世生;重视技术溢出效应[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5年
2 殷轶良;发展高新产业应数量质量兼顾[N];中国工业报;2007年
3 蔡若愚;信息化任重道远[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4 黄伟;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值得怀疑 装备制造业利用外资政策有待调整[N];中国工业报;2006年
5 丛亚平;内生基础被削弱 国内企业陷入“囚徒困境”[N];中国工业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刁萃;外商投资新目录最快年内出台[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7 记者 柳桂华;青川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高[N];广元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