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林土壤水分平衡的研究
【摘要】:
本研究在华南热带农业大学试验场九队6号橡胶林林段,利用径流场对橡胶林土壤水分收支因子如穿透水、树干茎流、地表径流、渗漏、土壤含水率等进行了定位观测,并利用同期的气象观测数据,对各水分因子的变化特点及其各因子之间、水分因子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进而得出橡胶林土壤水分平衡各分量的分配情况为:降雨100%,蒸散占61.52%,地表径流占2.97%,渗漏占22.97%,林冠截留占13.27%,土壤贮水量变化为-16.9mm,占全年总降雨量的0.71%,分配到月,土壤贮水量平均减少1.4mm。这一结果表明了本试验区橡胶林林段0-40cm土层的水量全年基本保持平衡,橡胶树的生长和产胶的水分环境是稳定的、适宜的。本文还建立了地表径流、穿透水、树干茎流、林冠截留、土壤贮水量与降雨量之间的经验方程式,并对橡胶林生态系统的蒸散力、蒸散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
|
|
|
1 |
申双和,周英;旱地农田土壤水分动态平衡的模拟[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
2 |
黄秉维;从自然地理学、土壤水分平衡谈到J.C威尔科克斯的四篇论文[J];地理学报;1963年04期 |
3 |
申双和,周英,张山青,张谋草,段金省;牧草地土壤水分的动态平衡计算[J];气象科学;1995年03期 |
4 |
高琼,董学军,梁宁;基于土壤水分平衡的沙地草地最优植被覆盖率的研究[J];生态学报;1996年01期 |
5 |
张宇;;CERES 小麦模式中土壤水分平衡的计算方法[J];气象科技;1991年02期 |
6 |
王西平,姚树然;VSMB多层次土壤水分平衡动态模型及其初步应用[J];中国农业气象;1998年06期 |
7 |
杨胜天,田雷;喀斯特地区土壤水分层均衡模型应用研究[J];中国岩溶;2005年03期 |
8 |
夏体渊;吴家勇;段昌群;达良俊;;西双版纳橡胶林生态经济价值初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9 |
何园球;王明珠;赵其国;;降水对海南省吊罗山季雨林及橡胶林土壤中元素迁移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1992年03期 |
10 |
贾开心;郑征;张一平;;西双版纳橡胶林生物量随海拔梯度的变化[J];生态学杂志;2006年09期 |
11 |
王馨;张一平;;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与橡胶林林冠的持水能力[J];应用生态学报;2006年10期 |
12 |
陈旭玉;周亚奎;郑服丛;;橡胶林土壤微生物2种DNA提取方法的比较[J];热带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
13 |
唐建维;庞家平;陈明勇;郭贤明;曾荣;;西双版纳橡胶林的生物量及其模型[J];生态学杂志;2009年10期 |
14 |
刘可群;刘志雄;梁益同;万素琴;谭义晓;;基于前期有效降水推算耕作层土壤湿度的方法[J];中国农业气象;2009年03期 |
15 |
曾宪海;安锋;谢贵水;曹建华;王岳坤;林位夫;;中国橡胶林的水土保持效应[J];中国农学通报;2010年03期 |
16 |
杨新民;杨文治;;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地土壤水分平衡初探[J];林业科学;1989年06期 |
17 |
刘文杰,张克映;香荚兰生态气候适应性初步探讨[J];中国农业气象;1995年02期 |
18 |
潘超美,杨风,郑海水,杨曾奖,李幼菊;橡胶林在间种砂仁与咖啡的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J];土壤与环境;2000年02期 |
19 |
张一平,王馨,王玉杰,刘文杰,刘玉洪;西双版纳地区热带季节雨林与橡胶林林冠水文效应比较研究[J];生态学报;2003年12期 |
20 |
卢华正;沙丽清;;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与橡胶林不同径级根分解[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