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酰胺/苯酚/间苯二酚/甲醛有机交联体系交联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摘要】:聚丙烯酰胺驱油剂目前面临一大难题:耐温抗盐性能较差,难以满足高温高盐油藏驱油的需要。聚丙烯酰胺与酚类/甲醛有机交联剂反应,在分子链中引入了苯环,使凝胶具有很好的耐温抗盐性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驱油剂之一。本文主要研究了聚丙烯酰胺有机交联体系的交联动力学和交联机理及其流变行为,以根据地层需要控制凝胶生成的种类,为驱油现场提供理论指导,增大石油采油率。
采用粘度剂法和静态激光光散射法测定了MO4000的粘均分子量Mη和重均分子量Mw,分别为3.013*10~7和1.514*10~7;采用元素分析法分析了聚合物纯度,其中C的含量36.94%、H的含量6.96%、N的含量10.39%、S的含量为0。
本文采用丙酰胺作为模型化合物,设计出总反应的七条反应路线:①苯酚/甲醛②间二酚/甲醛③丙酰胺/甲醛④苯酚/间二酚/甲醛⑤丙酰胺/苯酚/甲醛⑥丙酰胺/间二酚/甲醛⑦丙烯胺/苯酚/间二酚/甲醛;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做为表征手段,分别研究了七个反应体系的交联机理和交联动力学。拟合得到苯酚/甲醛的反应速率常数k_1=1.072810~(-5)L/mol*s;间苯二酚/甲醛的反应速率常数为k_2=7.65*10~(-5)/mol*s;丙酰胺/甲醛体系的反应速率常数为k_3=6.8778*10~(-6)L/mol*s。酚类的速率常数比Malhotra(Malhotra H. C, 1976)在文献中报道、酚类/甲醛在80℃、pH=6.00时的反应速率常数值7.11*10~(-6)L/mol*s大一个数量级。这是由于反应条件不同造成的。通过七条反应路线反应动力学的测定,最后推导出丙酰胺/苯酚/间二酚/甲醛的交联机理为:
苯酚+甲醛→羟甲基酚 k_1
间苯二酚+甲醛→羟甲基酚 k_2
丙酰胺+甲醛→羟甲基丙酰胺 k_3
羟甲基丙酰胺+羟甲基酚→交联产物 K
k_2k_1k_3,第三步为决速步。
最后用流变学法研究了交联剂浓度、聚合物浓度和反应温度对聚丙烯酰胺/苯酚/间二酚/甲醛体系胶凝过程中复数粘度、稳态粘度和动态粘度的影响。不同温度下动态粘度的对数lnη(t)对温度的倒数1/T作图,求得粘流活化能为90.6kJ。
|
|
|
|
1 |
项尚林;陈瑞珠;;帆布-聚氨酯泡沫粘合用交联型聚丙烯酸酯水溶胶的研究[J];化学与粘合;2006年02期 |
2 |
何志才;魏刚;刘峰;闫光红;;微发泡弹性体材料的研究进展[J];弹性体;2007年03期 |
3 |
Y.Matoba;郭宏盛;;表氯醇橡胶用新型交联体系[J];橡胶参考资料;1990年03期 |
4 |
王作龄;橡胶的交联科学及其进展(二)[J];世界橡胶工业;2005年12期 |
5 |
崔亚;王业飞;何龙;戴彩丽;焦翠;赵福麟;;AMPS交联体系堵水剂研究[J];断块油气田;2006年02期 |
6 |
禹权;叶素娟;黄承亚;何立昆;;新型橡胶密封件交联体系的研究[J];弹性体;2007年02期 |
7 |
赵建设;刘治猛;贾徳民;;水性聚氨酯耐水性改性研究进展[J];粘接;2008年08期 |
8 |
李科生,郑卫宏,南国立,王正坤,李庆战,鲍俊峰;APJL-3低度交联体系的研究与应用[J];断块油气田;2004年02期 |
9 |
赵文轲;王志鹏;陈卓;徐光明;韩旭;邱玲;甄珍;刘新厚;;一种新型的交联极化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2007年06期 |
10 |
韩吉;周雪松;许利;胡健;;交联型醋丙乳液对汽车燃油滤清器滤纸的增强作用[J];中国造纸;2008年02期 |
11 |
林梅钦;董朝霞;李明远;吴肇亮;;低浓度HPAM/AlCit交联体系的~(27)Al NMR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年08期 |
12 |
王艳秋;金万祥;缪伟伟;张佳伟;王桃侠;;聚乙二醇/涤纶固固相转变材料相变性能的调控[J];化工进展;2008年12期 |
13 |
付强;吴忠新;任环;王军;殷宪霞;;单组分氟碳涂料交联体系研究[J];电镀与涂饰;2010年04期 |
14 |
纪淑玲,彭勃,林梅钦,李明远,吴肇亮;粘度法研究胶态分散凝胶交联过程[J];高分子学报;2000年01期 |
15 |
张晓龙,唐黎明,刘德山,周其庠;室温固化乳液涂料的新进展[J];化学世界;2000年12期 |
16 |
孙爱军,林梅钦,李明远,吴肇亮;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柠檬酸铝交联体系粘度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规律[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
17 |
王丽;赵伟;;聚丙烯交联改性的研究[J];塑料制造;2008年03期 |
18 |
杨卫
,吴振耀
,陈小明;国产乙丙弹性体交联特点[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1期 |
19 |
黄宁,史康玲,李宝慧,崔文锋,王旭,王中华;影响低度交联AMPS共聚物驱油体系性能因素的探讨[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4年01期 |
20 |
朱平;污水配制聚合物交联体系在江苏油田的应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1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