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葵作为禽用着色剂的品种比较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摘要】:
黄秋葵叶片中含有丰富的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而且黄秋葵在亚热带地区长势旺盛、生物量高。因而,黄秋葵具备以饲料添加剂的形式作为天然着色剂资源植物栽培和应用的优势条件。
本论文对引进的31个品系黄秋葵种源进行了筛选试验,并从生长规律、生物量等方面进行初步评价,筛选出适合海南地区栽培的作为禽用着色剂的14个优良黄秋葵品系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优选的14个品系黄秋葵主要由其生物量、叶片中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产量和常规营养含量三个方面进行评比,从而评选出高产、优质的新品系应用于天然着色剂生产,并结合其饲料常规营养成分的分析,确定黄秋葵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利用价值。在此基础之上,以优选的018和021品系为试验材料,从种植密度、氮肥施用量及二者交互作用三方面,从黄秋葵各部分产量以及茎叶比的不同角度分析了这两个品系黄秋葵的生物量。研究黄秋葵作为饲料添加剂,追求最佳生物量的高产栽培技术。在整套试验中,我们引入了牧草刈割的收获方法,采用一套自定义的指标来解决黄秋葵适当刈割高度的确定这一问题,并从刈割高度、茎叶比等方面研究了刈割技术在黄秋葵作为禽用着色剂植物替代品栽培中的应用。
试验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一. 31个参试品系黄秋葵叶片干物质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028和021单株叶片干物质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品系;1/3以上参试品系的单株叶片干物质产量在50g-100g之间;各品系黄秋葵生长趋势较为一致,株高与其叶片干物质产量相关性不显著。初步筛选出参加作为禽用着色剂植物替代品品种比较试验的14个黄秋葵优良品系: 003、004-2、007-1、008、010、013、014、018、019、021、024-3、026-1、slk-2和k5。
二.优选的14个品系黄秋葵品种比较试验结果是:从生物量以及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的生产潜力评判,018和021品系适宜入选高产栽培。在叶片和茎秆各项常规营养成分指标中,无氮浸出物含量最高,粗脂肪含量最低,茎秆中的粗纤维含量较高,叶片中的粗蛋白含量较高。按照饲料分类标准, 14个品系黄秋葵叶片可作为优良的植物蛋白饲料,茎秆可作为能量饲料。黄秋葵作为禽用着色剂的同
|
|
|
|
1 |
罗燕春;韦吉;黎军平;刘国道;;黄秋葵叶粉中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的稳定性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8年07期 |
2 |
张绪元;刘国道;罗燕春;韩秀萍;;摘花对黄秋葵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J];草业科学;2008年04期 |
3 |
罗燕春;黎军平;韦吉;刘国道;;叶龄与摘花对黄秋葵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J];热带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
4 |
陈佩;罗季阳;田呈瑞;;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胡萝卜汁中的α,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J];陕西农业科学;2007年05期 |
5 |
马超;何娟;郝青南;王蕾;鲁晓燕;马兵钢;;构建番茄红素β/ε环化酶基因RNAi植物表达载体及其表达分析[J];核农学报;2010年03期 |
6 |
刘国道;王东劲;侯冠彧;郑学勤;;海南热带植物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分析[J];草地学报;2006年02期 |
7 |
杨虹琦;岳骞;黎娟;周冀衡;毛建华;柳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烤烟类胡萝卜素[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
8 |
叶花兰;刘东祥;刘国道;;黄秋葵作为禽用着色剂的品种比较试验[J];中国农学通报;2007年05期 |
9 |
魏翠英,赵光喜,董保安;黄秋葵[J];河南农业;1994年04期 |
10 |
郭瑞;菜、油、饮三用作物——黄秋葵[J];河北农业科技;1994年03期 |
11 |
赵文若,伊冰洁,李新江;黄秋葵及其栽培技术[J];吉林蔬菜;1995年02期 |
12 |
龚静,吴一鸣;黄秋葵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耕作与栽培;1997年04期 |
13 |
马传先,段治家;黄秋葵高产栽培技术[J];北京农业;1999年04期 |
14 |
林武福;“台湾485号”黄秋葵[J];蔬菜;1999年12期 |
15 |
何洁萍;黄秋葵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03年04期 |
16 |
顾淑娟,徐爱如,王萍;黄秋葵施用磷钾肥的效果[J];上海蔬菜;2004年03期 |
17 |
李久贡;黄秋葵[J];新农业;2004年07期 |
18 |
陈翠霞,胡玉香;黄秋葵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1995年01期 |
19 |
卢厚祥,罗兰媛;黄秋葵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1996年01期 |
20 |
官淑兰,王贵彬,陈守平,王静;黄秋葵在大庆地区的栽培[J];北方园艺;1999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