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水稻矮秆、鞘包穗突变体结构研究

刘庄  
【摘要】: 本文利用形态观察、描述和记录以及解剖学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水稻矮秆、鞘包穗突变体A846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解剖结构,描述该突变体与其野生型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结构差异。 本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突变体A846成熟植株平均株高为38.64cm,介于矮秆(31.4cm)和其野生型植株平均高度(62.8cm)之间,为半矮秆突变体。其基本的农艺性状大都比野生型表现要差,结实率较低,分蘖力与粒重与野生型相仿。 2.突变体植株矮化在拔节期表现显著,主要体现在节间长度的缩短,其中穗下倒第一节间最为明显,缩短长度占突变体株高缩短的89.65%。 3.突变体成熟花序全部或者部分包被于叶鞘中,是由穗下倒第一节间显著缩短而引起的。该表型的变化影响了叶鞘的解剖结构,表现为:叶鞘内表皮与气腔之间没有薄壁细胞的形成;气腔扁长;气腔与气腔之间薄壁细胞层数较少。 4.突变体A846茎秆各节间基部居间分生组织的分化在显微水平上,细胞的形态差异不明显,各节节间由居间分生组织衍生的细胞延伸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穗下倒第一节间细胞延伸受阻最为显著。 5.突变体A846植株穗下倒第一节节间长度的显著缩短是分生组织细胞的分裂和其衍生细胞的伸长发生缺陷的缘故。突变体节间细胞数目的减少而缩短的长度占节间总缩短长度的60%以上;而节间细胞的伸长受阻具有位置和时间差异,节中上部是其发生作用的主要部位,始穗前后是其抑制细胞伸长的主要作用时期,此时也是在形态上鉴别矮秆突变体的时期。 6.小孢子的异常:水稻矮秆、鞘包穗突变体A846雄蕊发育过程中,小孢子中期开始出现一系列的异常现象,其形态上表现为小孢子细胞质皱缩、细胞质及细胞核退化。 7.药壁组织结构的异常:突变体A846花药绒毡层在花粉内容充实期降解缓慢,基本呈现山丘的凝聚状态,表现为推迟解体。各时期花粉囊外药壁组织较厚。 8.花粉败育时期:根据成熟花粉主要为典败型花粉以及细胞学结构观察变化结果确定,突变体A846的花粉败育时期主要发生在小孢子晚期到二胞花粉早期。 9.子房发育的异常:突变体A846花后大部分子房发育成没有胚和胚乳的囊体,其内充满无淀粉粒存在的液体,最终种子败育。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金卫,孙漱芗;赤霉素对筛选水稻非等位矮秆突变墓因作用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1995年04期
2 车俐晓;陈杰;展霞;桑燕;刘敏;刘保申;;水稻矮秆突变体sde(t)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初步定位[J];分子植物育种;2008年04期
3 蔡体树;李浚明;毛炎麟;张崇礼;;大麦突变的诱发和利用[J];核农学报;1980年02期
4 J.Lelly;涂祖荣;;小麦的人工诱变育种[J];麦类作物学报;1983年01期
5 C·F·Konzak;岳大华;;小麦矮化育种的半矮秆基因源与新突变体(续完)[J];麦类作物学报;1981年02期
6 罗永春;黄廷友;彭涛;王志;褚旭东;石军;侍守佩;刘定友;项祖芬;;多分蘖矮秆水稻突变体的农艺性状及遗传分析[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7 尹华奇,武小金;水稻雄性不育系的分类方法初探[J];杂交水稻;1991年05期
8 杨建明,沈秋泉,王乃玲,黎侠,杨文新;大麦矮秆突变体的耐湿性研究[J];核农学报;1999年03期
9 李竞雄,周洪生;粮、棉、油作物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基础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作物杂志;1993年04期
10 张京;王德民;;冬大麦矮秆突变系的选育[J];核农学通报;1992年02期
11 ;几种化学药剂诱导水稻雄性不育的效果及其一些生理生化效应[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4年03期
12 ;水稻雄性不育和杂种优势的利用[J];上海农业科技;1975年09期
13 ;文摘[J];核农学通报;1984年04期
14 汤日圣,梅传生,张金渝,蔡小宁,吴光南;TO3诱导水稻雄性不育与内源激素的关系[J];江苏农业学报;1996年02期
15 陈金桂,张玉宗,周燮;赤霉素反应敏感型和不敏感型谷子矮秆突变体的鉴定[J];华北农学报;1998年01期
16 K.S.McKenzie;金卫;;一个水稻长粒型品种的半矮秆突变体[J];核农学通报;1987年02期
17 游艾青;国际水稻所发现新的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源[J];杂交水稻;1992年06期
18 王熹;水稻生长发育的化学调控讲座(7)──水稻雄性不育的化学诱导[J];中国稻米;1995年05期
19 钱前,朱旭东,张小惠,曾大力,严学强,熊振民;矮秆水稻江苏矮对赤霉素的敏感性及其矮生性的遗传分析[J];江苏农业学报;1997年02期
20 白志良;王呈祥;王良群;杨伟;刘勇;白鸿雁;;高粱空间诱变矮秆突变体变异研究[J];作物杂志;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芳育;江良荣;郑景生;黄荣裕;王侯聪;黄育民;;用蛋白质组遗传方法分析水稻多蘖矮秆突变体的共分离蛋白[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遗传学进步推动中国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2 曾美娟;杨德卫;卢礼斌;叶宁;刘成德;郑向华;叶新福;;一个水稻特殊矮秆突变体遗传分析及基因精细定位[A];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杨阳;苍晶;张达;王豫颖;郝再彬;邱丽娟;;矮秆大豆突变体叶片和豆荚与衰老相关的生理特性初步分析[A];2007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4 严玉平;马春红;郭秀林;雷宇华;闫芝芬;李广敏;;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及其正常细胞质mtDNA差异及与抗稻瘟病菌的关系[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5 陈钢;张启瑜;施红旗;余正平;周蒙淘;杨文军;单云峰;陶崇林;金约朋;;野生型Parkin基因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A];2009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安同庆;田志军;李冉;周艳君;彭金美;童光志;;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HuN4-F112株)与野生型PRRSV的RFLP鉴别诊断方法的建立[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7 孙二琳;韩瑞发;;重组hIFN-α-2b-BCG对膀胱癌细胞直接作用的体外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曹宛虹;陈杭;李晓东;辛世文;郑树;;人源野生型p53基因在烟草中的表达[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9 宋春娇;吕冰洁;于旸;史忠诚;李璞;李钰;;野生型和突变型RAB5A两种蛋白对人肺腺癌细胞系细胞周期的影响[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10 李盛琳;张迎佳;王衣祥;章魁华;;野生型p53基因对舌鳞癌细胞系Tca83生长的抑制作用[A];2004年口腔颌面肿瘤基础研究学术研讨会会议日程及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志祥;紫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水稻线粒体呼吸链初步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2 万凌琳;水稻β-1,3葡聚糖苷酶基因Osg1的功能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王茂林;油菜(Brassica napus L)矮秆和无花瓣突变体的创制、遗传及优质杂交油菜选育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刘建祥;干旱诱导水稻雄性不育的生理和蛋白质组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5 孙凡;水稻OsPDCD5基因的功能研究和应用及油菜csRRM2结构域在棉花中的功能鉴定[D];复旦大学;2011年
6 罗越华;水稻反向温敏雄性不育机制的研究[D];海南大学;2008年
7 陈晓巍;反转录病毒介导的野生型p53基因在人喉癌等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5年
8 郭洪涛;野生型p53和MDM2基因对胰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6年
9 彭琼;P53和P16基因对人食管癌恶性表型逆转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10 韩重阳;与疾病相关的离子通道表达和功能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庄;水稻矮秆、鞘包穗突变体结构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7年
2 张曼华;一个水稻雌雄不育突变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的克隆[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3 沈希宏;转cry1Ab基因水稻矮秆突变体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吴照祥;水稻雌配子发育相关基因FGA1的克隆与初步功能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5 夏令;水稻半矮秆突变体sd-sl和矮秆突变体d-ss的遗传与定位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6 袁运动;水稻矮秆突变体ipd1的遗传分析及其基因精细定位[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7 孙伟;水稻矮秆基因Ds(t)的遗传分析与精细定位[D];青海大学;2007年
8 李园园;水稻雄性不育突变体的细胞学研究及遗传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9 车俐晓;水稻矮秆基因sde(t)的遗传分析与初步定位[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10 江海湃;水稻多分蘖矮秆突变体htd1-2的基因定位及HTD1基因表达特征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河北农业大学山区研究所 谷子林;小孢子皮肤真菌病必须严控[N];河北科技报;2007年
2 ;白貉的选育[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7年
3 河北农业大学山区研究所 谷子林;皮肤病:区域扩大化治疗顽固化[N];河北农民报;2006年
4 记者 喻波;永德惊现10万亩古野茶林[N];云南经济日报;2006年
5 记者 靖九江;六成以上大肠癌患者K—ras基因为野生型[N];中国医药报;2009年
6 驻鄂记者 钱忠军通讯员 金安江 范敬群;我国分离出控制水稻产量基因[N];文汇报;2008年
7 马竹 湖北省科协、湖北省作协组稿;朱英国院士的泥腿子情结[N];大众科技报;2008年
8 通讯员 罗跃班;永德发现十万亩千年野生茶树[N];云南日报;2006年
9 申淳;我国发现水稻黄绿叶突变基因[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10 皮曙初 项俊平;“农田院士”朱英国[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