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剖宫产术的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初步研究

陈戟  
【摘要】:研究背景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一种多器官功能障碍,临床表现多样而病因未明确的产科疾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分为: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重度、轻度)、子痫等。子痫前期是导致孕产妇发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全世界孕产妇的发病率为3%-5%。子痫前期一旦确诊,就应在充分考虑母体和胎儿的情况下进行治疗,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进一步发生。终止妊娠是唯一根治性治疗措施,而维持母体血流动力学稳定和阻止子痫前期的发展对提高母体及胎儿的预后至关重要。近十年来,区域麻醉用于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术得到越来越多的麻醉医师[1]及产科医师的认可。硬膜外麻醉(EA)曾被认为是子痫前期剖宫产术麻醉方式的首选;而近年,腰硬联合麻醉(CSE)因其起效快,阻滞效果好,并发症较少的特点常常被运用于正常孕妇的麻醉中,尤其是在急诊剖宫产术。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心率(HR)和血压(BP)等作为观察孕妇循环功能的指标,有一定局限性,我们拟补充相关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外周血管阻力(SVR)、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等进行进一步研究。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应用于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术,并比较两种方法对孕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对新生儿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选择60例拟行择期剖宫产术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硬膜外麻醉组(EA组)及腰硬联合麻醉组(CSE组),每组30例(n=30)。所有参与本研究的孕妇进入手术室后予以无创血流动力学及有创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监测。静滴6%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溶液(万汶)500ml,适当扩容。对于EA组予以常规硬膜外麻醉操作,并以2%利多卡因行硬膜外阻滞,直至阻滞平面达T5;CSE组则予以小剂量0.5%布比卡因腰麻,并辅以2%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调节阻滞平面达T5。麻醉诱导后SAP降低至≤120mmHg,予以麻黄碱3mg静脉注射;当SAP降低至≤100mmHg,予以麻黄碱6mg静注。围麻醉期采用GE公司的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分别测量并记录麻醉前、后,胎儿娩出前、后,术中及术毕不同时间点的心输出量(CO)、每搏量(SV)外周血管阻力(SVR)、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等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新生儿出生时体重、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气分析值;并分别记录麻醉期间麻黄碱的使用情况。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表示。两组孕妇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参数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处理。 结果 60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在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均未出现麻醉失败或阻滞不全而改为全麻的病例。两组孕妇一般情况、手术失血量、输液总量及手术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麻醉诱导时间,硬膜外组(23min)比腰硬联合麻醉组(12min)长(P0.05)。两组内麻醉后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参数分别与其基础值比较,麻醉后MAP、SVR均较基础值均显著降低,P0.05;麻醉诱导后CO、HR较基础值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孕妇麻醉后SV与基础值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即两种麻醉后对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血流动力学变化,均表现为心率和心输出量的增加,平均动脉压和外周血管阻力的降低。两组孕妇滴缩宫素后HR及CO较之前各时间点均显著增加,此时相应的MAP及SVR则均显著降低,P0.05。手术开始(切皮)至胎儿剖出期间,两组孕妇CO较基础值均未见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 两组孕妇麻醉前最高MAP、SAP及DAP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孕妇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期间CSE组最低平均SAP、MAP显著低于EA组,P0.05。从胎儿娩出至术毕期间两组孕妇的最低平均SAP及MAP无统计学差异,P0.05。麻醉后低血压(SPA≤100mmHg)发生率,CSE组(50%)明显高于EA组(20%),且比较两组麻黄碱使用率(EA组:45% VS.CSE组:63%)及总量(EA组:5.3±1.6mg vs. CSE组:12±5.7mg)CSE组高于EA组,P0.05。两组低血压持续时间均短暂(1min),且短时间内能用麻黄碱能纠正,并未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两组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基本相似,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剖宫产期间可产生明显低血压,但对两组孕妇心输出量(CO)影响不大,初步分析其主要原因与外周血管阻力(SVR)降低有关。由于两种方式麻醉后低血压持续时间短暂且容易短时间内纠正,胎盘血流灌注尚好,对母婴都未造成不良影响。所以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的剖宫产术,在没有区域麻醉禁忌症的前提下,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同样是安全、有效的;而且能明显降低SVR,避免各种全麻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海宽;徐凯;;腰硬联合麻醉与硬外麻醉应用于剖宫产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08年30期
2 王冬;;98例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临床报道[J];中国医药指南;2009年05期
3 黄瑞文;;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09期
4 吴佑辉;;腰-硬联合麻醉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年08期
5 张春霞;;腰硬联合麻醉在下肢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9年34期
6 李彦轩;;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08期
7 郑瑶;肖幸;宋艳玲;;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的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年02期
8 甘美勤;;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全切术中的临床应用[J];医药论坛杂志;2010年15期
9 张相峰;;剖宫产手术临床麻醉两种方法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0年03期
10 田刚;江琦炼;金娟新;;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剖宫产的比较[J];海南医学;2007年09期
11 屈海波;;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应用的安全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0年27期
12 吴亚洲;;硬膜外与腰硬联合麻醉子宫全切术效果比较[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3 王寿军;李静;林丽;杨新颖;;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官产手术效果的比较[J];中国医疗前沿;2009年06期
14 赵宏亮;;腰硬联合麻醉在下肢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年04期
15 钱宁;;高龄髋关节置换术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9年08期
16 毛福胜;;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20期
17 柳春玲;胡兢;;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年18期
18 姚国华;陈华;;连续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0年24期
19 张宁平;潘志强;;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11期
20 薛卫国;;腰硬联合麻醉在产科手术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1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应佩华;;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A];2008年第七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8年
2 万绍平;贺双云;;硬膜外麻黄素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A];第二十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三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3 袁红;;腰硬联合麻醉的体位护理[A];创建患者安全文化——中华护理学会第15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中册)[C];2011年
4 谭宪湖;;等比重液腰硬联合麻醉不同穿刺部位对麻醉平面及效果的影响[A];2009年西部麻醉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5 廖洪生;;腰硬联合麻醉在高原地区的运用体会[A];2009年西部麻醉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6 刘丽;黄佳洋;谭宪湖;谭冠先;;等比重腰硬联合麻醉不同穿刺部位对下肢手术麻醉平面及效果的影响[A];2009年西部麻醉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7 罗建喜;汪谦;;盐酸哌替啶预防腰硬联合麻醉后寒战的观察[A];第十五次长江流域麻醉学学术年会暨2010年中南六省麻醉学学术年会暨2010年湖北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淦泽芝;;低浓度小剂量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无痛分娩[A];2007年贵州省医学会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叶志坚;;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妇产科硬膜外麻醉的临床观察[A];2004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 张素华;李广隽;;应用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对产妇阴道出血及产程时间的影响[A];全国妇产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鹰;内皮素-1对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在肉鸡肺动脉高压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2 程姝娟;Toll样受体4在内毒素诱导的小鼠心肌炎症因子表达和左室功能不全中的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3 朱科明;全身麻醉下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后氧供需的变化[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4 邱霖;分岔动脉血管介入治疗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张慧博;兔脑血流动力学与缺血半暗带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6 李湘奇;乳宁霜透皮对乳腺增生大鼠干预作用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
7 宫毅;血流动力学在兔腹主动脉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D];中南大学;2007年
8 徐伟建;参附注射液对大鼠急性压力超负荷及乳鼠心肌细胞缺糖缺氧损伤的影响[D];湖北中医学院;2006年
9 刘万钱;人胚胎绒毛滋养层细胞在子宫脉管系统逆血流迁移的血流动力学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10 李志坚;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下换瓣术体外循环前后心肌基因表达谱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戟;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剖宫产术的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初步研究[D];广州医学院;2011年
2 刘丽;等比重液腰硬联合麻醉不同穿刺部位对麻醉平面及效果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3 马福国;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呼气末七氟烷浓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D];青岛大学;2009年
4 谭正玲;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与健康孕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发生低血压的风险比较[D];广州医学院;2010年
5 吕凯敏;去氧肾上腺素预防妇科腰硬联合麻醉低血压[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6 韩云飞;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7 曾颖怡;中药热敷治疗妇科术后腰痛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徐敏;不同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患者循环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9 赵志强;右美托咪定辅助异丙酚在腰硬联合麻醉中的镇静作用比较[D];山东大学;2011年
10 赵新杰;影响硬膜外麻醉效果主要因素的临床观察[D];延边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 余剑波;腹腔内压分级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N];医药经济报;2011年
2 ;盐酸埃他卡林对麻醉正常血压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N];中国医药报;2003年
3 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 班甡生;同样的手术 不同的麻醉[N];健康报;2008年
4 清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与疼痛医学科 安建雄;诚信应贯穿医学学习的始终[N];健康报;2009年
5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 邓硕曾宋海波 湖南 罗虹;基层麻醉医生也得“术有专攻”[N];健康报;2008年
6 李丽静;安全麻醉新方法[N];经济参考报;2003年
7 新华社记者 仇逸;减痛分娩走过来[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8 成言昆;麻醉30分钟后不手术:不用大惊小怪?[N];检察日报;2011年
9 吴筠;术后医患配合好康复[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10 北京朝阳医院 王明刚;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优点多[N];保健时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