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针对COPD呼气流速受限的呼吸康复方法临床应用研究

张在其  
【摘要】: 1.目的:观察针对COPD呼气流速受限的呼吸康复方法在改善重度至极重度COPD患者中的作用,期望为COPD患者呼吸康复提供新的更为有效的方法。 2.方法:按2006年GOLD标准来选择稳定期重度至极重度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三组:即针对COPD呼气流速受限的呼吸康复组(A组),缩唇呼吸组(B组),无呼吸康复组(C组),每组20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患者给予针对COPD呼气流速受限的呼吸康复8周,每天锻炼3次,每次锻炼15分钟。B组患者给予缩唇呼吸康复8周,每天锻炼3次,每次锻炼15分钟。C组患者不给予呼吸康复锻炼。在呼吸康复前后分别测定六分钟步行距离(6MWD)、MRC呼吸困难(MRC)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生存质量(QOL)评分、最大呼气压力(MEP)、最大吸气压力(MIP)及肺通气功能,评估呼吸困难、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存质量、运动耐力、呼吸肌功能及肺功能等方面的变化。 3.结果: 3.1研究退出的情况:A、B、C三组在呼吸康复过程中退出实验的分别有3、5、5例,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 3.2对呼吸困难的影响: 3.2.1呼吸康复前后的变化:①A组呼吸康复后的MRC评分(1.94±1.19)比康复前的MRC评分(3.40±0.88)有非常显著性降低(p0.01)。②B组呼吸康复后的MRC评分(2.40±1.12)比康复前的MRC评分(3.50±0.89)有非常显著性降低(p0.01)。③C组8周前后的MRC评分(3.40±0.82,3.40±0.91)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 3.2.2不同呼吸康复方法之间的对比:①A组呼吸康复前后的MRC评分差值(1.35±0.61)和B组呼吸康复前后的MRC评分差值(1.00±0.53)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A组呼吸康复前后的MRC评分差值(1.35±0.61)和C组8周前后的MRC评分差值(0.13±0.35)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③B组呼吸康复前后的MRC评分差值(1.00±0.53)和C组8周前后的MRC评分差值(0.13±0.35)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3.3对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 3.3.1呼吸康复前后的变化:①A组呼吸康复后的ADL评分(5.41±0.62)比康复前的ADL评分(4.25±0.85)有非常显著性增加(P0.01)。②B组呼吸康复后的ADL评分(4.73±0.88)比康复前的ADL评分(4.00±0.97)有显著性增加(p0.05)。③C组8周前后的ADL评分差异(4.05±0.89,4.07±0.70)无显著性(p0.05)。 3.3.2不同呼吸康复方法之间的对比:①A组呼吸康复前后的ADL评分差值(1.18±0.95)和B组呼吸康复前后的ADL评分差值(0.40±1.18)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A组呼吸康复前后的ADL评分差值(1.18±0.95)和C组8周前后的ADL评分差值(0.06±0.88)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③B组呼吸康复前后的ADL评分差值(0.40±1.18)和C组8周前后的ADL评分差值(0.06±0.88)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 3.4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3.4.1呼吸康复前后的变化:①A组呼吸康复前后的身体状况评分(52.1±26.3,78.2±29.5),呼吸短促评分(49.4±18.3,32.6±14.9),不安评分(41.2±19.4,23.7±18.6)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其前后的社会活动评分(48.9±20.6,64.2±24.2),家务工作评分(51.5±28.4,72.2±21.5)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其前后的心情评分(54.8±21.2,69.7±23.8),头痛评分(15.7±11.7,10.9±10.8),食欲评分(57.5±29.7,60.1±25.7)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②B组呼吸康复前后的呼吸短促评分(51.3±23.7,30.5±19.6)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其前后的身体状况评分(54.1±24.7,73.2±23.8),社会活动评分(47.1±25.8,65.4±23.7),家务工作评分(52.3±28.2,71.1±22.5)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其前后的心情评分(55.6±25.8,65.4±26.3),头痛评分(14.2±11.8,12.5±11.9),食欲评分(56.5±23.6,59.4±23.7),不安评分(43.8±17.5,32.9±15.1)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③C组8周前后的身体状况评分(53.7±20.9,51.3±25.2),心情评分(52.3±23.5,52.1±22.4),呼吸短促评分(53.5±24.6,50.7±20.5),社会活动评分(51.2±26.8,45.9±23.4),家务工作评分(52.7±26.4,53.1±26.9),头痛评分(15.1±16.2,15.8±13.4),食欲评分(54.7±26.4,57.1±25.5),不安评分(43.4±18.1,41.2±19.7)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3.4.2不同呼吸康复方法之间的对比:①A组呼吸康复前后和B组呼吸康复前后的身体状况评分差值(27.9±22.3,24.5±21.7),心情评分差值(21.5±19.6,12.3±21.6),呼吸短促评分差值(21.6±15.8,24.7±21.9),社会活动评分差值(20.5±19.3,21.6±21.9),家务工作评分差值(21.8±24.6,17.9±18.7),头痛评分差值(6.23±12.4,2.58±10.6),食欲评分差值(4.86±23.8,3.85±21.8),不安评分差值(17.2±15.4,12.5±16.3)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②A组呼吸康复前后与C组8周前后的身体状况评分差值(27.9±22.3,3.96±19.8),呼吸短促评分差值(21.6±15.8,2.33±21.8)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其心情评分差值(21.5±19.6,1.24±18.5),社会活动评分差值(20.5±19.3,4.26±23.5),家务工作评分差值(21.8±24.6,2.72±24.8),不安评分差值(17.2±15.4,2.36±16.5)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其头痛评分差值(6.23±12.4,1.32±13.7),食欲评分差值(4.86±23.8,4.93±19.1)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③B组呼吸康复前后与C组8周前后的呼吸短促评分差值(24.7±21.9,2.33±21.8)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其身体状况评分差值(24.5±21.7,3.96±19.8),社会活动评分差值(21.6±21.9,4.26±23.5)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其心情评分差值(12.3±21.6,1.24±18.5),家务工作评分差值(17.9±18.7,2.72±24.8),头痛评分差值(2.58±10.6,1.32±13.7),食欲评分差值(3.85±21.8,4.93±19.1),不安评分差值(12.5±16.3,2.36±16.5)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3.5对运动耐力的影响: 3.5.1呼吸康复前后的变化:①A组呼吸康复后的6MWD(321.1±21.6m)比康复前的6MWD(236.9±18.1m)有非常显著性增加(P0.01)。②B组呼吸康复后的6MWD(283.0±20.2m)比康复前的6MWD(239.7±19.7m)有非常显著性增加(P0.01)。③C组8周前后的6MWD(234.6±21.7m,232.9±15.5m)差异无显著性(P0.05)。 3.5.2不同呼吸康复方法之间的对比:①A组呼吸康复前后的6MWD差值(83.71±27.1 m)和B组呼吸康复前后的6MWD差值(44.40±27.8 m)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②A组呼吸康复前后的6MWD差值(83.71±27.1 m)和C组8周前后的6MWD差值(0.066±15.9 m)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③B组呼吸康复前后的6MWD差值(44.40±27.8 m)和C组8周前后的6MWD差值(0.066±15.9 m)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3.6对呼吸肌功能的影响: 3.6.1呼吸康复前后的变化:①A组呼吸康复后的MEP(11.04±0.65 Kpa),MIP(9.04±0.36 Kpa)比康复前的MEP(9.26±0.28 Kpa),MIP(7.72±0.53 Kpa)均有非常显著性增加(P0.01)。②B组呼吸康复后的MEP(10.43±0.55 Kpa),MIP(8.15±0.23 Kpa)比康复前的MEP(9.15±0.33 Kpa),MIP(7.59±0.66 Kpa)均有非常显著性增加(P0.01)。③C组8周前后的MEP(9.12±0.29 Kpa,9.01±0.47 Kpa),MIP(7.64±0.59 Kpa,7.54±0.39 Kpa)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3.6.2不同呼吸康复方法之间的对比:①A组呼吸康复前后和B组呼吸康复前后的MEP差值(1.75±0.74 Kpa,1.13±0.42 Kpa),MIP差值(1.36±0.62 Kpa,0.51±0.42 Kpa)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②A组呼吸康复前后和C组8周前后的MEP差值(1.75±0.74 Kpa,0.09±0.26 Kpa),MIP差值(1.36±0.62 Kpa,0.10±0.35 Kpa)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③B组呼吸康复前后和C组8周前后的MEP差值(1.13±0.42 Kpa,0.09±0.26 Kpa),MIP差值(0.51±0.42 Kpa,0.10±0.35 Kpa)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 3.7对肺功能的影响(吸入支气管舒张剂之前): 3.7.1呼吸康复前、后的变化:①A组呼吸康复后的MVV(24.9±3.7 L/m)比康复前的MVV(18.7±2.6 L/m)有非常显著性增加(P0.01),而其康复前、后的FEV1(0.72±0.11 L,0.78±0.10 L),FEV1(pred%)(33.5±6.2,37.8±7.4),FVC(1.48±0.17 L,1.52±0.18 L),FVC(pred%)(56.7±5.5,59.1±6.5),PEF(1.09±0.15 L/s,1.17±0.16 L/s)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②B组呼吸康复后的MVV(23.5±4.1 L/m)比康复前的MVV(17.3±2.8 L/m)有非常显著性增加(P0.01),而其康复前、后的FEV1(0.70±0.10 L,0.73±0.11 L),FEV1(pred%)(33.8±6.6,35.2±7.1),FVC(1.45±0.15 L,1.56±0.15 L),FVC(pred%)(54.3±5.5,56.3±6.4),PEF(1.10±0.16 L/s,1.16±0.19 L/s)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③C组8周前、后的FEV1(0.71±0.13 L,0.72±0.08 L),FEV1(pred%)(32.4±6.7,32.7±6.9),FVC(1.44±0.16 L,1.49±0.17 L),FVC(pred%)(53.2±5.8,54.9±6.2),MVV(18.5±3.2 L/m,18.9±3.7 L/m),PEF(1.07±0.17 L/s,1.08±0.16 L/s)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3.7.2不同呼吸康复方法之间的对比:①A组呼吸康复前后和B组呼吸康复前后的FEV1差值(0.07±0.12 L,0.04±0.13 L),FEV1(pred%)差值(4.21±6.9,2.52±7.4),FVC差值(0.05±0.16 L,0.08±0.17 L),FVC(pred%)差值(2.81±6.6,2.39±5.8),MVV差值(6.74±4.5 L/m,6.14±3.3 L/m),PEF差值(0.11±0.14 L/s,0.05±0.14 L/s)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②A组呼吸康复前后的MVV差值(6.74±4.5 L/m)和C组8周前后的MVV差值(0.14±3.2 L/m)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其FEV1差值(0.07±0.12 L,0.02±0.12 L),FEV1(pred%)差值(4.21±6.9,0.41±6.2),FVC差值(0.05±0.16 L,0.06±0.18 L),FVC(pred%)差值(2.81±6.6,2.61±6.3),PEF差值(0.11±0.14 L/s,0.03±0.18 L/s)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③B组呼吸康复前后的MVV差值(6.14±3.3 L/m)和C组8周前后的MVV差值(0.14±3.2 L/m)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其FEV1差值(0.04±0.13 L,0.02±0.12 L),FEV1(pred%)差值(2.52±7.4,0.41±6.2),FVC差值(0.08±0.17 L,0.06±0.18 L),FVC(pred%)差值(2.39±5.8,2.61±6.3),PEF差值(0.05±0.14 L/s,0.03±0.18 L/s)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3.8对肺功能的影响(吸入支气管舒张剂之后): 3.8.1呼吸康复前后的变化:①A组呼吸康复后的MVV(26.7±4.3 L/m)比康复前的MVV(20.2±3.5 L/m)有非常显著性增加(P0.01),而其康复前后的FEV1(0.73±0.18 L,0.80±0.10 L),FEV1(pred%)(34.6±6.7,38.9±7.5),FVC(1.56±0.15 L,1.63±0.16 L),FVC(pred%)(57.2±5.6,59.8±6.5),PEF(1.11±0.17 L/s,1.20±0.15 L/s)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②B组呼吸康复后的MVV(23.9±3.8 L/m)比康复前的MVV(19.7±4.2 L/m)有非常显著性增加(P0.01),而其康复前后的FEV1(0.71±0.10 L,0.74±0.11 L),FEV1(pred%)(35.4±6.8,36.9±7.3),FVC(1.53±0.13 L,1.58±0.15 L),FVC(pred%)(55.4±5.8,58.7±6.8),PEF(1.13±0.20 L/s,1.19±0.16 L/s)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③C组8周前后的FEV1(0.72±0.13 L,0.73±0.12 L),FEV1(pred%)(34.1±6.5,34.5±6.9),FVC(1.49±0.15 L,1.54±0.14 L),FVC(pred%)(54.2±5.4,55.2±6.4),MVV(19.6±3.8 L/m,19.5±3.5 L/m),PEF(1.07±0.18 L/s,1.11±0.13 L/s)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3.8.2不同呼吸康复方法之间的对比:①A组呼吸康复前后和B组呼吸康复前后的FEV1差值(0.06±0.13 L,0.03±0.16 L),FEV1(pred%)差值(3.91±7.3,1.76±8.1),FVC差值(0.09±0.13 L,0.06±0.12 L),FVC(pred%)差值(2.63±6.2,2.72±4.2),MVV差值(6.47±5.1 L/m,5.96±4.5 L/m),PEF差值(0.13±0.19 L/s,0.07±0.18 L/s)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②A组呼吸康复前后的MVV差值(6.47±5.1 L/m)和C组8周前后的MVV差值(0.16±4.1 L/m)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其FEV1差值(0.06±0.13 L,0.02±0.17 L),FEV1(pred%)差值(3.91±7.3,0.53±5.4),FVC差值(0.09±0.13 L,0.05±0.16 L),FVC(pred%)差值(2.63±6.2,1.29±5.7),PEF差值(0.13±0.19 L/s,0.05±0.15 L/s)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③B组呼吸康复前后的MVV差值(5.96±4.5 L/m)和C组8周前后的MVV差值(0.16±4.1 L/m)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其FEV1差值(0.03±0.16 L,0.02±0.17 L),FEV1(pred%)差值(1.76±8.1,0.53±5.4),FVC差值(0.06±0.12 L,0.05±0.16 L),FVC(pred%)差值(2.72±4.2,1.29±5.7),PEF差值(0.07±0.18 L/s,0.05±0.15 L/s)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3.9对SpO2%、PaO2、PaCO2的影响: 3.9.1呼吸康复前后的变化:①A组呼吸康复前后的PaO2(83.6±2.7mmHg,91.5±2.4 mmHg)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其前后的SpO2%(93.6±1.7,94.3±1.6),PaCO2(43.1±2.0 mmHg,43.4±4.3 mmHg)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②B组呼吸康复前后的PaO2(84.1±3.5 mmHg,90.3±4.1 mmHg)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其前后的SpO2%(93.7±1.8,93.6±2.4),PaCO(244.6±2.2 mmHg,43.6±1.9 mmHg)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③C组8周前后的SpO2%(92.4±2.2,93.9±1.8),PaO2(84.7±3.9 mmHg,85.0±2.9 mmHg),PaCO2(44.1±2.1 mmHg,43.9±2.5 mmHg)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3.9.2不同呼吸康复方法之间的对比:①A组呼吸康复前后和B组呼吸康复前后的SpO2%差值(0.63±2.07,0.14±1.77),PaO2差值(7.88±2.17 mmHg,6.14±4.95 mmHg),PaCO2差值(0.25±2.05 mmHg,1.00±3.37 mmHg)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②A组呼吸康复前后与C组8周前后的PaO2差值(7.88±2.17 mmHg,0.29±2.14 mmHg)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其SpO2%差值(0.63±2.07,1.43±2.64),PaCO2差值(0.25±2.05 mmHg,0.29±3.77 mmHg)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③B组呼吸康复前后与C组8周前后的PaO2差值(6.14±4.95 mmHg,0.29±2.14 mmHg)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其SpO2%差值(0.14±1.77,1.43±2.64),PaCO2差值(1.00±3.37 mmHg,0.29±3.77 mmHg)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4.结论: 4.1呼吸康复能明显改善重度至极重度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增加运动耐力和呼吸肌功能。 4.2针对COPD呼气流速受限的呼吸康复在改善重度至极重度COPD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耐力、呼吸肌功能等方面不同程度的比缩唇呼吸康复的效果更为显著,是一种简单易行的适合于重度至极重度COPD患者的呼吸康复锻炼方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郭素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脑钠肽变化82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24期
2 肖剑辉;;肺康复配合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疗效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1年08期
3 黄强华;招强光;杨波;盛艳;张宏美;刘灼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间断使用无创通气的效果评价[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11年03期
4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进展”专题征稿启事[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1年05期
5 项荣;施京军;白骕;张红燕;史嵩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平喘治疗概述[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年07期
6 ;本刊“医药专论”专题预告[J];世界临床药物;2011年06期
7 帕丽旦·赛衣提;开沙尔·买买提;;回顾分析5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22期
8 崔红生;张文娟;杨建宇;李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指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年12期
9 周凌燕;黄美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药物治疗进展[J];安徽医学;2011年06期
10 刘雪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0例社区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1年19期
11 董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健康教育[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年S1期
12 ;在本刊可直接使用英文缩写的常用词汇[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1年04期
13 郭天玉;胡玉莲;;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7例疗效观察[J];贵州医药;2011年06期
14 王琼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对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年13期
15 蔡跃林;;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年17期
16 王小康;潘玉才;耿福儒;杨晓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CT表现[J];中国临床研究;2011年08期
17 董亚琼;杜娟;龙启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LTB_4测定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年17期
18 岑婉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34例生活调护[J];齐鲁护理杂志;2011年16期
19 刘金丽;唐颖;李佳;尚晓霞;银翠荣;何平;鹿翠香;;孟鲁司特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年07期
20 罗盛荣;;盐酸氨溴索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咳嗽和咳痰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屠春林;胡建荣;盛飞;唐志军;余艳芳;刘莺;朱瑞航;;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2 张建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的健康教育[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黎志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19例分析[A];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第五届全国危重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常春;姚婉贞;陈亚红;刘振英;张晓伟;;血清降钙素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5 许霞;韩秀迪;王洪超;肖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肺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系统成分与气道重塑关系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6 谢正福;叶安霞;赵华;施焕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气道重建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7 任绍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气胸六例漏诊误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8 王萍;;经纤维支气管镜肺减容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9 张影清;马肖龙;刘加良;吕晓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临床症状与营养指标的关系[A];华东地区第6届中青年呼吸医师论坛暨浙江省第29届呼吸疾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刘敬霞;;李建生教授虚实并调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在其;针对COPD呼气流速受限的呼吸康复方法临床应用研究[D];广州医学院;2008年
2 高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寒饮蕴肺证大鼠模型病理机制的初步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3 徐学功;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及机制探讨[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4 王洪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寒饮蕴肺证大鼠模型的建立[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唐勇军;神经生长因子调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神经源性炎症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6 徐凌;吸烟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理的探讨及药物防治作用的观察[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7 张程;TNF-α在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中的作用及rhTNFR:Fc的干预影响[D];中南大学;2007年
8 孙圣华;TNF-α对COPD营养不良动物模型骨骼肌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D];中南大学;2006年
9 杨敏;细胞色素C氧化酶Ⅱ亚基甲基化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D];中南大学;2009年
10 谭群友;肺减容术对肺气肿兔肺组织结构和小气道炎症影响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献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2 郑盛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辩证规范化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3 曹玉海;吸入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观察[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4 马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证候规律的初步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许丽梅;培土生金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医证候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6 石少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继发真菌感染83例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7 张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8 漆冬梅;培土生金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曾宇馨;辛麻颗粒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10 孙立英;1020例吸烟者的肺功能检查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N];湖北日报;2003年
2 冬青;为生命呼吸[N];中国老年报;2002年
3 葛宗渔;“为生命呼吸”[N];光明日报;2002年
4 陈燕;冬季警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N];大众卫生报;2003年
5 记者 杨霞;钟南山提醒:注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N];光明日报;2003年
6 胡唯元;“慢肺阻”:人类的“第四杀手”[N];科技日报;2003年
7 张京雷;为生命呼吸[N];科技日报;2002年
8 记者 黄才刚;慢性气道炎与细胞因子失衡有关[N];健康报;2000年
9 是明启;硝笨吡啶用途广[N];广东科技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应刚;为生命呼吸[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