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舒筋法合电刺激对中风患者肢体痉挛的影响
【摘要】:背景迄今为止脑血管病仍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都相当高。痉挛是发生率最高的中风并发症之。70%-80%的中风患者可致残,偏瘫患者基本都存有不同程度的痉挛。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可引起疼痛、挛缩、畸形等问题,影响病人的康复。目前治疗痉挛的基本采用去除诱因、运动疗法、物理因子治疗、口服药物、药物注射、手术治疗、中药治疗、针灸治疗等综合手段,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在临床实践中,肢体痉挛仍是阻碍病人康复的一大因素。
目的通过治疗组(益气活血舒筋中药汤剂、痉挛机治疗、常规运动疗法、针灸)与对照组(替扎尼定、常规运动疗法、针灸)治疗中风患者肢体痉挛的临床比较研究,评价其在治疗中风患者肢体痉挛的疗效性。
方法本研究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共纳入病例97例,其中满足上肢肘部肌群改良Ashworth分级在1≤X≤3级者(上肢部分)有47例,满足CSS评分≥7分者(下肢部分)有50例。
本研究分上下肢两部分分别研究,各部分采用分层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上肢部分的47例患者按改良Ashworth分级(1和1+;2和3)进行分层,再将层内患者按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4例,对照组23例;将符合下肢部分的患者按CSS评分(7-9,10-12和13-16)进行分层,再将层内患者按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6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给予益气活血舒筋法中药汤剂合痉挛机、康复训练、针灸治疗及临床基础疾病治疗,对照组给与口服替扎尼定、康复训练、针灸治疗及临床基础疾病治疗。共治疗3周,于治疗前及每周末行疗效性及不良反应评价。疗效性评价指标为:上肢部分:改良Ashworth量表(MAS)、简化Fugl-Meyer功能量表(FMA)上肢部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下肢部分:综合痉挛量表(CSS)、简化Fugl-Meyer功能量表(FMA)下肢部分、Berg平衡量表(BBS),安全性评价指标:不良反应、血压、脉搏、实验室检查值和心电图。
结果上肢部分:除了2及3级层内对照组治疗前后的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上肢改良Ashworth评分、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下肢部分:治疗前后两组下肘综合痉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下肢Fugl-Meyer评分、Berg平衡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下肢综合痉挛评分、下肢Fugl-Meyer评分、Berg平衡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整个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有2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未发现死亡等事件。治疗组病人未发生不良反应、未发现死亡等事件。
结论在上肢痉挛程度、轻度痉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平衡能力方面,两组的治疗均有效;在下肢重度痉挛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上肢中度痉挛方面,治疗组能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治疗组有待进一步研究。
|
|
|
|
1 |
孙西庆;;从阳虚风痰阻络探讨中风病肢体痉挛的发病机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1年08期 |
2 |
王正雷
,徐林,姜洪和
,高吉昌
,张承敏
,陈庆贺
,袁梅
,晁民
,王仑;SPR治疗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及神经根的组织化学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2年05期 |
3 |
Papapetropoulos S.;Scaravilli T.;Morris H. ;F.Scaravilli;张玉龙;;PSP样脑和脊髓NFT-tau病理表现的青年发病的肢体痉挛[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2005年08期 |
4 |
王正雷
,高吉昌,张承敏,王仑,晁民,迟志勇,孙宏伟,胡乃武;成人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的SPR手术及程序化治疗[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3年05期 |
5 |
李良;岳增辉;叶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针灸治疗机制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0年06期 |
6 |
任正强;周建伟;;中风后肢体痉挛证治刍议[J];江苏中医药;2011年05期 |
7 |
王正雷,徐林,姜洪和,高吉昌,张承敏,陈庆贺,袁梅,晁民,王仑;SPR治疗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及神经根的组织化学研究[J];黑龙江医学;2001年09期 |
8 |
赵晓嵘;;中药湿热敷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观察[J];护理与康复;2009年03期 |
9 |
付庆元,陈桂兰,孟凡琴,付蕾蕾;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患者肢体痉挛过程中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13期 |
10 |
杨旭明;;中风治疗规律所谈[J];中国医药指南;2008年15期 |
11 |
范玉华;曾进胜;;阵发性肢体痉挛7个月,左眼视力下降4个月[J];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28期 |
12 |
路阳;胡卡明;;益肝止痉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0年08期 |
13 |
吴英;;SPR治疗中风肢体痉挛瘫探讨[J];家庭医药(医药论坛);2010年09期 |
14 |
陈立民,王长纯,姚猛,王正雷,董华;SPR治疗成人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的临床及电生理观测[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2年04期 |
15 |
秦延京,杨莘,董继革,蒋波;脑源性偏瘫肢体痉挛改善的康复护理[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年09期 |
16 |
卢长庆;;中风患者康复期药膳[J];中老年保健;2007年06期 |
17 |
冯丽娟;金荣疆;邢琳;马红彦;;针刺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
18 |
黄健效;;舒筋通络方熏洗结合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1年07期 |
19 |
刘玉环;李大文;李茁然;周国范;;88例老年中风辨治探讨[J];中医药学报;1997年02期 |
20 |
张红;李毓;;谈中风肢体痉挛的针灸治疗[J];新疆中医药;2007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