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枯草口服液治疗非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背景
甲状腺结节临床十分常见,其通过查体触及的人群发病率为3%-7%,随着超声检查技术的发展,甲状腺结节的人群发病率迅速上升,达到20%-70%。非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是内分泌临床最常见疾病之一,基于患者对本病在改善临床症状、缩小结节方面的就诊需求,西医保守治疗目前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争议性,尚缺乏一种稳定、有效的内科治疗方案。而祖国医学对于本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深远,结合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思想,形成了针对瘿病的“气、痰、瘀”病机特点的治法、方药,其中夏枯草则是其中的常用药味之一,后世医家对于夏枯草单味药的研究亦证实了该药对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代医学的发展为祖国传统医学防治非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研究拓展了思路,目前的制药工艺已将夏枯草单味药提纯制成夏枯草口服液,具有携带方便,药量易量化的特点,如何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本单药制剂对于甲状腺结节患者在临床症状体征、甲状腺结节等方面的疗效及安全性,则成为了临床医生的新思考。
目的
观察夏枯草口服液、夏枯草口服液联合优甲乐治疗“气郁痰阻”型非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疗效,为探索非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按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和中医辨证标准,选择2010年6至2010年12月期间在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非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并中医辨证为“气郁痰阻”型患者66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夏枯草口服液治疗组(33例)、夏枯草口服液联合优甲乐治疗组(3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1)。应用临床症状积分表、甲状腺结节数据记录表在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各测评1次,同时观察甲功等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及时记录不良反应。将收集的有关资料建立相关数据库,用SPSS软件(版本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组间及组内分别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分析,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结果
经统计分析,治疗前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3个月后,两组方案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尤以颈部胀闷、咽有阻塞感、口苦症状改善明显。单纯夏枯草口服液组可有效缩小甲状腺结节大小,而夏枯草口服液联合优甲乐治疗组则可有效改善甲状腺腺体及结节大小,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甲状腺数目方面则差异缺乏统计学意义。且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与服用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
结论
对于“气郁痰阻”型非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单纯使用夏枯草口服液以及联合优甲乐治疗,两种方案均可改善患者颈部胀闷、咽有阻塞感、口苦等症状及体征;在3个月疗程中单纯夏枯草口服液组可有效缩小甲状腺结节大小,而联合治疗组则可有效改善甲状腺腺体及结节大小,且在改善结节大小方面优于夏枯草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甲状腺数目方面差异缺乏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案在三个月疗程中未引起甲功的明显变化,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患者服药依从性高,可于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