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动态增强减影技术诊断非钙化乳腺癌的研究
【摘要】:目的
应用MRI动态增强减影技术诊断非钙化乳腺癌,评价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与X线摄影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探讨MRI动态增强减影技术在非钙化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有MRI和X线检查结果,并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例共70例,包括恶性病例26例、良性病例44例。恶性病变患者年龄25~50岁,中位年龄47岁,共30个病灶,其中浸润性导管癌27个癌灶,粘液癌3个癌灶。良性病变患者年龄22-55岁,中位年龄45岁,共有病灶50个,其中乳腺纤维腺瘤30个,乳头状瘤8个病灶,囊肿6个病灶,乳腺增生6个病灶。制定X线诊断指标:凡具有2项或1项主要征象加上2项次要征象,乳腺的良恶性即可定性。主要征象:①不规则型或分叶状肿块影,边缘模糊或有毛刺,密度较高;②小灶致密影或结构紊乱。次要征象:①血运明显增加;②皮肤增厚或局限性凹陷;③单侧乳头新近出现的回缩;④非对称性导管影增粗;⑤乳内淋巴结或腋窝淋巴结肿大。MRI综合诊断标准:凡满足以下4项主要指标中的3项或2项主要指标加上2项次要指标即可对疾病的良恶性区分。主要指标:①形态学特征:结节状或不规则型病灶,边缘不规则或有毛刺;②病灶有强化或/且内部不均匀或呈环状强化;③动态增强早期增强率≥90%和/或强化峰值出现在3min以前;④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为Ⅲ型;①皮肤增厚或局限型凹陷;②单侧乳头新近出现的回缩;③乳内淋巴结或腋窝淋巴结肿大。在诊断过程当中由两位从事乳腺诊断的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具有丰富诊断经验的医师进行诊断,如有异议进行商议后共同做出诊断。然后将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计算MRI和X线摄影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特异度。通过计算Kappa值检验MRI和X线摄影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的一致性,评价二者的诊断价值。
结果
30个癌灶中,MRI检出28个;X线摄影检出23个,主要征象为边界模糊、密度较高的结节状肿物,X线有7个癌灶因乳腺致密未能显示,出现假阴性。50个良性病灶中,MRI检出47个;X线摄影检出42个病灶,其中8例因为病灶密度增高而误判为癌,出现假阳性。X线摄影诊断的敏感性为76.7%,特异性为84.0%,阳性预测值为74.2%,阴性预测值为85.7%。MRI的敏感性93.3%,特异性为94.0%,阳性预测值90.3%,阴性预测值95.9%。MRI诊断结果与病理的诊断一致性很高(Kappa值=0.775),高于X线诊断结果与病理的一致性(Kappa值=0.538)。
结论
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力,通过动态增强减影序列可以清晰的将非钙化乳腺病灶显示出来,对于非钙化乳腺癌的诊断,MRI具有更好的诊断效能,与病理结果具有更高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