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穴证治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
【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医古代文献中各个原穴分散的主治病症及其相关配穴进行全面统计、分类、总结及分析,使之系统化、规范化,便于对针灸古籍的学习与研究,并为原穴的临床应用和科研提供文献及理论依据。
方法:
利用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电子图书中的超星电子图书与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医典》两个数据库,通过以十二原穴的名称及各原穴的别名为检索词逐一检索,检索出原穴的相关条文,并将其分别按原穴单穴治疗病症及原穴配伍治疗病症收录。再将这些条文进行系统分类,将其按照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和骨伤科病症进行统计分类,运用频数统计方法,对原穴治疗的病症进行频数统计,建立原穴的各科病症统计表格。在此基础上,再对各个原穴的主治病症进行二次分类,将每个原穴的主治病症分为本脏(腑)病、本经病、相表里经病、及其他病症四类,并分析阴经原穴与阳经原穴主治的不同。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太渊相关文献条文198条,合谷相关文献条文564条,太白相关文献条文161条,冲阳相关文献条文87条,神门相关文献条文200条,腕骨相关文献条文182条,太溪相关文献条文267条,京骨相关文献条文82条,大陵相关文献条文264条,阳池相关文献条文26条,太冲相关文献条文293条,丘墟相关文献条文125条。
本研究建立了各原穴治疗病症的各科病症统计表格,可以查询原穴的相关内容。并比较分析了阴经原穴与阳经原穴主治的不同。
其中太渊作为肺经原穴,主要治疗肺脏病症,单穴治疗肺脏病症占总频次的51.6%,配伍治疗占32.1%;其次治疗手太阴肺经病症及肺经经脉所过病症。
合谷作为大肠经原穴,主要治疗手阳明大肠经病症及大肠经经脉所过病症。合谷单穴治疗病症中无大肠腑病症,配伍治疗的病症中治疗大肠腑病的仅占总频次的0.94%。
太白作为脾经原穴,主要治疗脾脏病症,单穴治疗脾脏病症的频次百分比高达72.2%,配伍治疗的频次占总频次的60.8%。其次治疗脾经病及脾经经脉所过病症,单穴治疗脾经经脉病症的频次占总频次的16.7%,配伍治疗占5.2%。
冲阳作为胃经原穴,主要治疗胃经病及胃经经脉所过病症,单穴治疗胃经病症占总频次的51.6%,配伍治疗占总频次的66.1%。
神门作为心经原穴,主要治疗心脏病症,单穴治疗心脏病症占总频次的65.6%,配伍治疗占总频次的47.6%。其次治疗心经病症及心经所过病症,单穴治疗心经病症占总频次的9.4%,配伍治疗的占9.5%。
腕骨作为小肠经原穴,主要治疗小肠经病症及小肠经经脉所过病症,单穴治疗小肠经病症的占总频次的38.9%,配伍治疗的占总频次的57.5%。腕骨治疗的病症中无小肠腑病的治疗记载。
太溪作为。肾经原穴,主要治疗肾脏病症,单穴治疗肾脏病症的占总频次的47.5%,配伍治疗的占45.7%。其次治疗肾经病症及肾经经脉所过病症,单穴治疗肾经病症的占总频次的27.1%,配伍治疗的占34.6%。
京骨作为膀胱经原穴,主要治疗膀胱经病症及膀胱经经脉所过病症,单穴治疗膀胱经病症的占总频次的78.6%,配伍治疗的占64.7%。
大陵作为心包经原穴,主要治疗心脏病症,单穴治疗心脏病症占总频次的31.4%,配伍治疗的占31.8%。其次治疗心包经病症及心包经经脉所过病症,单穴治疗心包经病症的占总频次的31.4%,配伍治疗的占20.7%。
阳池作为三焦经原穴,主要治疗三焦经病症及手少阳三焦经经脉所过病症,单穴治疗三焦经病症的占总频次的100%,配伍治疗的占76.2%。阳池治疗的病症中无三焦腑病的治疗记载。
太冲作为肝经原穴,主要治疗肝脏病症,单穴治疗肝脏病症的占总频次的42.4%,配伍治疗的占34.8%。其次治疗肝经病症及肝经经脉所过病症,单穴治疗肝经病症的占总频次的39.4%,配伍治疗的占31.3%。
丘墟作为胆经原穴,主要治疗胆经病症及胆经经脉所过病症,单穴治疗胆经病症的占总频次的75.0%,配伍治疗的占总频次的63.4%。其次治疗相表里经肝经病症,单穴治疗肝经病症的占总频次的21.9%,配伍治疗的占15.1%。丘墟治疗胆腑病症仅占很少的比例,单穴治疗胆腑病症的占总频次的3.1%,配伍治疗的占1.1%。
结论:
本研究经过整理及统计分析,得出阴经原穴与阳经原穴两者主治病症的不同,阴经原穴主要治疗本脏病症,阳经原穴主要治疗本经的经脉病症。
|
|
|
|
1 |
王卫,徐立,韩煜;太溪与其它原穴的配伍应用[J];针刺研究;1998年04期 |
2 |
张家声;高章营;;初论鸠尾穴[J];湖北中医杂志;1981年02期 |
3 |
高凤霞;;针刺百会、五脏原穴为主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32例[J];新中医;2007年04期 |
4 |
秦彦强;赵军;张亚娟;周洪艳;;俞原配穴针刺法对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理论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8年09期 |
5 |
李其英;原穴配伍在急重症中的应用[J];中国针灸;1998年05期 |
6 |
丁宇;石现;杨卓;张岳;张伟平;;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原穴的伏安特性曲线特征[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年05期 |
7 |
康忠财;;应用原穴为主治验四则[J];中医杂志;1983年04期 |
8 |
周欢,陈永珩,周道红,曹素元,陈万才;从原穴电流变化探讨肾气衰减规律[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6年04期 |
9 |
闫爱国;浅析原穴与俞募配穴在五运六气、子午流注中的应用[J];针灸临床杂志;2003年08期 |
10 |
宋晶晶;;浅谈“面口合谷收”的临床应用[J];针灸临床杂志;2007年10期 |
11 |
常凤香;洪文学;宋佳霖;;基于多元图表示原理的经络诊断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0年12期 |
12 |
刘世敏,李蔚江;腑病不取原穴[J];上海针灸杂志;2005年12期 |
13 |
黄玉建;原穴的临床应用[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
14 |
万寿林;;针灸原络配穴的临床点滴体会[J];江苏中医药;1980年03期 |
15 |
陈国清;;大陵穴异议[J];针灸临床杂志;1989年03期 |
16 |
赵力茹;原穴三说探[J];北京中医;1990年01期 |
17 |
赵宁侠,史恒军,任秦有;郄原配穴法在临床中的应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
18 |
李瑞;赵百孝;王娜;肖昌云;;试论五输穴与原穴脉气循行流注的一致性[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
19 |
贾红玲;;原穴针刺机理研究进展[J];上海针灸杂志;2008年07期 |
20 |
周华祥,肖挹,段俊国;原穴的本经代表性[J];四川中医;1994年10期 |
|
|
|
|
|
1 |
郁清琳;张洪来;;原穴配伍规律的探讨[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全国脑卒中及脊柱相关性疾病非药物诊疗技术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
2 |
赵军;徐文源;秦彦强;周洪艳;李岩;陈英华;;头穴配合俞原配穴法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七届全国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
3 |
王鸿谟;房兴业;丁毅;王蒙;丁天华;;经穴电位检测系统医理设计[A];第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
4 |
牛淑平;;《内经》“特定穴”简介[A];2009'中国针灸学会文献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
5 |
张晨光;李永方;郑蕙田;;《针灸大成·医案》析(续三)[A];杨继洲《针灸大成》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
6 |
高顺忠;;非手术治疗斜视[A];2002全国土家族苗族医药学术会议论文专辑[C];2002年 |
7 |
贾春生;马小顺;;古今应用丘墟穴治疗偏头痛文献综述[A];“针灸诊疗规范化研究的思路”学术论文集[C];2008年 |
8 |
王光彬;闫镔;柳澄;高树中;邵广瑞;吕庆超;;针刺足阳明胃经原穴合穴fMRI研究[A];中国针灸学会第七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
9 |
荆艳君;黄冰林;谢强;;合谷穴为主治疗五官科疾病浅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
10 |
蒋斌;;经络者中医之灵魂[A];第三届中和亚健康论坛暨2009·亚健康产业展览会论文集[C];2009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