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经络值特点及中医体质类型研究
【摘要】:背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不再是简单的躯体健康,传统的生物医学指标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全面评价健康的要求,我们需要寻找多角度综合评价的指标。经络电测量法以中医经络学说为基础,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来揭示经络穴位与临床中医病证之间的因果关系。目前对常年变应性鼻炎与外界因素、体质因素相关性方面的研究较为缺乏,本研究将常年变应性鼻炎作为载体,利用经络检测仪进行穴位测量,对常年变应性鼻炎经络值固有特性及此类人群经络值随季节变化特点等领域进行初步探讨,并通过填写王琦体质量表了解该类人群体质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量仪器不断完善,此时进行经络穴位电生理特性与疾病、时间关联的跨学科研究非常必要,它让我们对疾病状态有多角度认识,而且将有力推动经络值量化诊断的进程,既增加了中医诊断的方法,又是实现中医诊断量化、实现宏观信息医学的必要手段,为该测量法的临床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目的:
四大节气期间,通过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及正常人群的经络值特性进行观察,初步探讨经络电测量法在该类疾病人群辨识中的应用,通过填写王琦体质量表了解该类人群体质特点,为中医状态辨识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在四大节气期间给予符合纳入标准的人群填写知情同意书,个人信息采集表以及《王琦中医体质量表及其判断标准60条》,将受试人群分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共120例(每个节气测量30例)及正常组120例(每个节气测量30例),分别利用经络检测仪生物电采集系统进行测量,收集数据后将测量值转换为中位数、最大值、方差、异常值出现率等计量指标,并采用SPSS18.0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统计,研究不同人群、不同节气下的经络电生理特性。
结果:
1.春季,除了左侧阳池,其余原穴病人组经络测量值明显大于正常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
2.冬季,除了合谷、腕骨、大陵、阳池外,其余原穴病人组经络测量值明显大于正常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
3.除了太溪、丘墟,左大陵穴外,其他原穴测量值在四季的差异性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除了左侧合谷、双侧丘墟外,其余原穴测量值在两组人群中具有统计差异(P0.05)。
5.在病人组中,太白、腕骨、京骨、阳池这四个穴位测量值在四季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6.在正常组中,除了左侧冲阳、太溪,双侧腕骨穴外,余原穴测量值在四季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7.在正常组中,阴阳经经络值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在春、秋、冬季,阴经能量值高于阳经,夏季时阳经能量值高于阴经。病人组中,阴阳经经络值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在四季均为阴经能量值高于阳经。
8.统计结果提示,两组人群的经络能量指数、精神状态指数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9.使用等级指标进行统计时,太冲穴位的经络值在两组人群中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
10.使用等级指标进行统计时,左侧冲阳、太白、太溪穴,双侧腕骨、阳池穴的经络值在四季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11.使用等级指标进行统计时,两组人群右侧京骨、太溪,双侧太冲穴的经络值异常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常年性变应性异炎中以阳虚质为主要体质,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中比例最高的三种体质分别为平和质40(33.33%)阳虚质23(19.17%)气虚质22(18.33%),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合以上统计结果:使用中位数、最大值、方差、异常值出现率等计量指标进行两组人群组间分析时,结果初步提示以上计量指标能在常年变应性鼻炎和正常人间做出区分,并可初步提示常年变应性鼻炎经络值特点、体质特点及其季节节律性,中医经络值检测也许可以作为亚健康状态筛查的一种客观化诊断手段。
结论:
通过运用经络检测仪生物电采集系统于四大节气间对常年变应性鼻炎人群及正常人群进行测量,发现春冬二季,患者和正常人经络值具有明显差异性,且此类病人太冲穴异常高值,病人组穴位经络值的季节节律性消失。常年变应性鼻炎患者体质量表测量提示多为阳虚质。研究提示运用经络检测仪生物电采集系统进行检测,两组人群的经络电生理测量值有区别,提示该法可作为中医疾病辨识的一种新的辅助方法,值得在此方面进一步研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