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治疗单纯性肥胖方法的临床疗效研究
【摘要】:目的:
本研究比较在电针、穴位埋线法以及单纯健康饮食、运动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差别,进一步明确针灸减肥的作用机制。
方法:
按照纳入标准共收集病例90例,依循随机原则将90例患者分为电针组、穴位埋线组及健康饮食运动组,每组各30例。电针组选穴主穴为外陵(双)、天枢(双)、滑肉门(双)、水分、阴交。随证配穴:胃肠腑热者加曲池、合谷、上巨虚、内庭;痰湿内蕴者加足三里、丰隆、中脘、阴陵泉;脾胃气虚者加脾俞、胃俞、足三里;真元不足者加气海、关元、肾俞、三焦俞。针刺后加电针治疗,隔日治疗1次,女性月经期间停针,10次为一疗程,间歇一天后继续下一疗程,总共治疗次数满三个疗程。穴位埋线组主穴及随证配穴均同电针组,在主穴进行埋线,每2周埋线一次,共埋线4次。健康饮食运动组按照严格制定的健康饮食及运动方案进行治疗并记录指标。2个月后,将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比较三组患者的体重、腰围、臀围、WHR、BMI值以及临床疗效差别,并对整个研究过程中的不良事件进行记录。
结果:
各组经治疗2个月后,电针组、穴位埋线组、健康饮食运动组治疗前后体重经t检验,均P0.01,三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三组治疗前后腰围经t检验,均P0.01,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三组治疗前后臀围经t检验,均P0.01,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三组治疗前后WHR值经t检验,均P0.01,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三组治疗前后BMI值经t检验,均P0.0l,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三组治疗前后F%值经t检验,均P0.01,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比较治疗后各组间肥胖指标差异,采用Newman-Keuls法进行两两比较q检验。1)体重:三组治疗后组间体重值比较,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间体重均值各不相同。2)腰围:三组治疗后组间腰围值比较,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间腰围均值各不相同。3)臀围:三组治疗后组间臀围值比较,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间臀围均值差异不明显。4)WHR:三组治疗后组间WHR值比较,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间WHR均值各不相同。5)BMI:三组治疗后组间BMI值比较,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间BMI均值各不相同。6)F%:三组治疗后组间F%值比较,P均0.0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间F%均值各不相同。
对三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电针组痊愈率为16.67%,显效33.33%,有效8%,无效23.33%,总有效率为76.67%;穴位埋线组痊愈率为26.67%,显效36.67%,有效23.33%,无效13.33%,总有效率为86.67%;健康饮食运动组线组痊愈率为10.00%,显效13.33%,有效46.67%,无效30.00%,总有效率为63.33%。三组间临床疗效经Ridit分析,P0.05,各组总体平均Ridit不等或不全相等。排序由优到差,平均Ridit值较小的组,效果为优,则临床疗效依次为:穴位埋线组,电针组,健康饮食运动组。
进一步对三组样本进行两两比较,Nemenyi法秩和检验。电针组分别与穴位埋线组,健康饮食运动组比较的临床疗效的秩和检验,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穴位埋线组与健康饮食运动组秩和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三组治疗后体重、腰围、臀围、WHR.、BMI值较治疗前均有改善,经组间两两比较,除外臀围各组间差异不明显外,余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穴位埋线组各指标改善最明显,其次为电针组。三组临床疗效,穴位埋线组最优,总有效率为86.67%,其次为电针组,总有效率为76.67%。健康饮食运动组的总有效率为65.33%。整个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
结论:
治疗2个月后,各组治疗后体重、腰围、臀围、WHR、 BMI值较治疗前均有改善,经组间两两比较,除外臀围各组间差异不明显外,余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穴位埋线组各指标改善最明显,其次为电针组。三组临床疗效,穴位埋线组最优,其次为电针组,健康饮食运动组再次。
安全性方面,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经处理后均痊愈,无感染等明显后遗症。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电针及穴位埋线均为较为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比较单纯的健康饮食及运动,电针、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穴位埋线组优于电针,长期疗效仍待进一步研究。
|
|
|
|
1 |
陈力峰,陈文;穴位埋线配合中药治疗癫痫72例[J];中国针灸;1998年10期 |
2 |
龙千里,张文春;穴位埋线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50例[J];新医学;2002年06期 |
3 |
徐海云;徐桂林;;埋线疗法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07年02期 |
4 |
陆健;葛堂;赵敬阳;;穴位埋线麻醉试验过程和首例成功的汇报[J];天津医药;1976年09期 |
5 |
徐三文;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胃炎31例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1994年03期 |
6 |
周友龙,张丽蓓,申霞;穴位埋线对大鼠胆汁返流性胃炎胃粘膜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1999年06期 |
7 |
赵健民,赵占宏,陈红梅;穴位埋线并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坐骨神经痛286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1年08期 |
8 |
叶珩!桂林541001,叶平初!桂林541002;耳、头、体穴联合埋线治疗心律失常[J];针灸临床杂志;2001年02期 |
9 |
刘卫平,林展增,吴建琼;穴位埋线治疗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
10 |
刘卫平,邢之华,林展增,吴建琼;穴位埋线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总负荷的影响[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
11 |
王莉莉,阿地里江;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35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4年11期 |
12 |
谌拥军;穴位埋线为主治疗情感性精神障碍30例[J];中国针灸;1997年04期 |
13 |
哈志国;穴位埋线为主治疗颈椎病60例[J];针灸临床杂志;1997年11期 |
14 |
李守昌;穴位埋线辨证治疗坐骨神经痛40例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1998年12期 |
15 |
郭海龙;合谷足三里穴位埋线治疗消化不良105例[J];人民军医;2004年01期 |
16 |
戴珍,王爱峰,杨占江;脊柱定点侧扳配合穴位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四川中医;2004年05期 |
17 |
王荣莉;;穴位埋线加火针治疗脓毒型痤疮1例报道[J];中国民间疗法;2006年11期 |
18 |
高君;;专家详解埋线减肥 最受关注问题逐个答[J];瘦佳人;2009年10期 |
19 |
李兴华;穴位埋线加服灭滴灵治疗胃溃疡74例[J];北京中医;1992年04期 |
20 |
高林甦;穴位埋线治疗坐骨神经痛38例[J];中国针灸;1995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