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痹证的古代文献研究
【摘要】:目的:
在我国古代医学文献中关于针灸治疗痹证有丰富的文献记载,文献涉及针灸治疗痹证的理论和临床的各个方面,为我们研究针灸治疗痹证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本研究应用分析和统计的方法对针灸治疗痹证的文献进行研究,总结针灸治疗痹证的应用特点和经穴的应用规律。具体包括对各个历史时期的针灸治疗痹证的理论研究,总结针灸治疗痹证的应用原则、方法和特点;对痹证古代文献的针灸治疗部分进行整理统计,分析总结针灸治疗痹证的经络选择倾向和经穴应用规律。
方法:
1.理论研究:过阅读古代的文献,找出针灸治疗痹证的相关内容,从针灸疗法应用的角度进行整理分析,总结文献中的针灸疗法的应用原则、方法和特点。
2.经穴统计: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华医典》升级版的针灸专著部分并配合手工查阅的方式收集与针灸治疗痹证有关的文献进行梳理。
①计算机检索的方式是以《中华医典》升级版的针灸专著部分为主。检索词为:“痹”、“历节”、“痛风”、“鹤膝”、“风湿”等。②在计算机检索《中华医典》升级版的基础上手工查阅先秦到清代有关针灸指教痹证的文献,以针灸专著和综合性医著为主。共得到相关古代医学著作22部。对22部古医籍的针灸治疗痹证的条文进行统计分析,挖掘经穴在针灸治疗痹证中的应用规律。
结果:
1.本文对痹证的的渊源沿革、命名分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进行整理研究。
2.分析总结《黄帝内经》针灸治疗痹证的针刺原则、针刺方法、针具选择、取穴方法,及《内经》针灸治痹证的特点。
3.分析总结《针灸甲乙经》针灸治疗痹证的的论述和特点。
4.在对22部古医籍的针灸治疗痹证的条文进行统计分析过程中,通过对其穴位应用规律的研究,总结不同类型痹证的经络使用次序和高频次穴位。并对针灸治疗痹证的经络选择倾向和经穴规律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更好的指导针灸治疗痹证的临床应用。
结论:
1.《黄帝内经》针灸治疗痹证的特点:《内经》虽然较少的提出具体的治疗穴位,但其对针灸痹证的原则明确、针法丰富、补泻分明。
2.《针灸甲乙经》针灸治疗痹证的特点:明确穴位的具体主治;治疗取穴不列具体穴名;治疗仍以痛为俞。
3.针灸治疗痹证的经络选择倾向和经穴应用规律。
4.不同类型痹证的痹证的经络选择次序和使用的高频次穴位。